孔子的婚姻观

作者:姚淦铭 发表:2012-04-03 17: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孔子所处时代的婚姻理念跟现代完全不一样,那个时代是媒妁之言、包办婚姻,今天是自由恋爱,种种不同,不一而足。但是我们了解一下孔子的婚姻理念,不仅了解了那一段中国文化的历史,而且其中的一些理念也未必对今人没有启发意义。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

儒家一直把婚姻问题看得很重,因此,在儒家经典中有许多关于婚姻的论说,如《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等等。婚姻是被认为“人伦之始”的,为什么呢?我们可以想一想,一直到今天结婚时,男的称为新郎,女的称为新娘,那么在没有结婚之前也是男郎,也是姑娘,而为什么结婚时要加个“新”字?这里面就有讲究,那就是人伦之正式开始了,既然是开始不就是“新”吗?不就是成了“新郎”、“新娘”了吗?古代还把婚姻看做“王化之基”,结婚构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政治的基础。孔子在这方面有许多丰富的理念。《孔子家语·大婚解》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孔子就把婚姻和政治联系在一起。

孔子说:古人为政治,爱人最重要。要爱人,那么又是礼制最重要。要礼制,那么敬重最重要。敬重的最高处,那就是以大婚为最重大。大婚要达到最高水平,那么应该戴着礼帽行亲自迎接之礼节。

鲁哀公不理解孔子的理念,认为作为一个国君在大婚中要戴着礼帽,去行亲自迎接之礼节,有点儿太过分,太隆重了。孔子认为不是这样,大婚这是合两姓之好,关系到子孙后代延续的大问题,就应该这样隆重举行。

我们可以看到,婚姻对于一个国君是这样重要,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也是人生中的大事,所以一直到今天,结婚要隆重举行婚礼,就是敬重,就是今天隆重地缔结两姓的关系,明天繁育出绵延不断的子孙来。

我们可以看到儒家经典中对于婚姻的礼节有许多的讲究,比如婚姻的“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都有讲究,甚至怎样饮食都有规定并有含义。

七种情况的“出妻”

《孔子家语·本命解》中孔子又曾经说过有七种情况可以“出妻”,什么叫“出妻”?就是休掉,离婚。那么,哪七种情况可以“出妻”呢?孔子说:

(一)不顺从父母;

(二)没有子女;

(三)淫乱邪僻;

(四)心怀妒忌;

(五)身有残疾;

(六)胡言乱语而挑拨离间;

(七)偷盗财物。

我们现代人将这七个方面大体可以概括为几类:

一是,女方的人品、品质、道德有问题,这占有很大的比例。比如第一条“不顺从父母”是不孝顺,第三条“淫乱邪僻”是不正经,第四条“心怀妒忌”是胸襟不宽广,第六条“胡言乱语而挑拨离间”是没有修养,至于第七条“偷盗财物”那更大了,是违规甚至是犯法的行为了。

二是,有关身体方面,比如身体有了残疾。

三是,有关生育问题,没能生孩子,或者没能生儿子。

今天回顾几千年前的这种“离婚”现象,我们就像在翻阅一份已经发了黄、发了霉的古老档案,确实离开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理念已经很远很远,但是我们如果转而冷静地思考一下,当然可以找到其中古今沟通的地方,比如今天夫妻离婚,有生育的问题,有夫妻生活的问题,有与人的品德、道德、作风有关的问题,这似乎又拉近了古今的心理距离了。

三种情况不能抛弃妻子

《孔子家语·本命解》中孔子又曾经说过有三种情况不能抛弃妻子,这样就把七种“出妻”的情况再加以完善一些了。否则我们读了上面的七条,觉得好冷酷无情啊!有这三条补充说明,有的问题就觉得好理解,变得圆通些了。

(一)有人娶而无处可归;

(二)与丈夫一起守丧三年;

(三)丈夫原先贫贱而后来富贵。

这第一条,好像离开我们很远,但是今天还有一些参考价值。今天如果男子要抛弃自己的老婆,老婆不愿意离开,尽管也有人愿意娶她,但是无处可归,生活无着落,那么就不应该抛弃自己的妻子。人总得有点儿恻隐之心吧!

第二条,已经和我们今人离开得更遥远了,那个时代男方的父母即女方的公公、婆婆死了要守丧三年,妻子和丈夫一起守丧三年,孔子说那就不应该抛弃妻子了。我想,妻子对公公、婆婆有这份作为,丈夫就是看在死去的父母面上也不应该抛弃妻子了。这是感情的分量,感情的纽带吧。今天没有“守丧”三年的事情了,但是有一点儿启发我们,对于自己的妻子,如果她对公公、婆婆有深厚感情或者作出过很大贡献的,男方应该记住这笔感情的分量,当你要抛弃别人时,得好好掂量掂量啊!

第三条,真是一代一代从来没有断绝过的社会现象啊,丈夫原先贫贱而后来富贵就把妻子抛弃了。大家最熟悉的是陈世美的故事。今天我们经常看到,男的富贵了,成为大款了就变了,看不惯自己原来的老婆了。孔子同时代的晏子有个故事,很感动人,也许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没有价值。一个又老又丑的女人在那里忙着,一问才知道,那就是晏子的老婆,齐景公与晏子的关系非常好,齐景公非常关心晏子的生活。就说:“啊,没有想到你的老婆这样又老又丑啊。我有个女儿,又年轻又漂亮,请让她到你这儿来一起居住,做你的妻子吧!”——大家想,对于一般人来说,那真是受宠若惊了,真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了,不但有年轻的美女,还有与国君的婚姻关系,当然对于自己的前途、地位、收入都是光芒万丈啊!我有时想,今天如果有这样的事情,现代的男人该怎样来选择啊!

可晏子恭敬地起身,离开席位,说:“我的老婆是老而丑了,但是我和她一起生活得很久了。其实她年轻时也很漂亮,再说,她把自己曾经拥有的年轻漂亮交托给我,我接受了她的信任的交托。现在你要把自己年轻漂亮的女儿赏赐给我,但是我难道可以背叛我的妻子的交托吗?”——晏子向齐景公拜了两拜,谢绝了国君的好意。

我读了以后很感动,本可以换妻的,不换;本可以休妻的,不休;本来可以风光的,不要;本可以捞一把的,不捞;本可以唾手可得的,却拒之门外。虽然历史上的晏子也不是十全十美,但就这样的高风亮节,就很是了不起啊,照今天的话来说,是个能永久“感动中国”的历史人物!

孔子在婚姻的理念上是重视人的素质、学问、教养、志向、人品,而不是钱财、地位、权势等。虽然好像老掉牙的理念,但是事实证明好多不成功的婚姻,就是忽略了这一道理。因此,这对今人来说,也不无现实意义。钱穆曾说:“孔子千古大圣,而其择婿条件,极为平易。学圣人也当在平易近人处。”这句评论的话也可以体味的。

最后在恋爱、婚姻、男女之关系中,我们还想起孔子和他的学生在《论语》中的两句有益的教言。

第一句话是孔子说的:“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古今中外,真是被孔子说中了,而且比例确实很高。这也许是人性的特点,也是人性中的一个弱点。我想好色没错,是人的审美的需要;老子就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但是我们如果不仅能好色,更要好德,不是生活得更好吗?

第二句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要“贤贤易色”。这就是,对于妻子要以贤为贤,要以色为易;易就是轻视、看轻的意思。这就是说对妻子要看重品质,不要看重容貌。

孔子选婿

孔子为自己的女儿选女婿,选的是自己的学生公冶长。《论语·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léi)绁(xiè)之中,非真罪也。’以其子妻子”。孔子评价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进过监狱,但并非他的罪行。于是就把女儿许配给了公冶长。

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姓公冶,名长,字子长,是齐国人,也有说是鲁国人。有意思的是,《论语》中提到这位孔子女婿的就这么一次。根据其他材料,这位孔子的女婿还有个特殊的本领,就是懂得鸟语,可从鸟的呜叫声中解读出其中的意思来。他被冤枉过、坐过牢,但是孔子很明察,认为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至于说到公冶长被冤枉坐牢的事情,也有不同的传说。比如《绎史》上有传说,公冶长贫困闲居在家,以致吃饭都成问题,有一次鸟飞来告诉公冶长:“南山有个虎驮羊,尔食肉,我食肠,当急取之勿徨。”公冶长就去取回了羊,吃了。结果丢掉羊的主人循着足迹找到他,还发现了羊角,认定是公冶长偷了他的羊。他就告了状;这时物证在此,又不能请鸟来旁证,公冶长有口说不清,就被关入牢房。孔子了解他的为人,到鲁国国君那里辩护,还是没有用。这自然不是公冶长的过错了。

后来那鸟又飞到牢房上,鸣叫:“公冶长,公冶长,齐国出师侵略我边疆,沂水之上绎山旁,应当赶快防御不要彷徨。”公冶长通过狱吏转告鲁君,鲁君虽不信,但还是去边疆察看,结果齐国真的快要到达边疆了。鲁国急忙发兵应敌,终获大胜。于是就释放了公冶长,并要丰厚地赏封他。公冶长拒绝了,认为懂得鸟语而获取厚赐封赏,是一种耻辱。

来源:中国出版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