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下调存准率的时间点早于市场预期,这也是中国央行近三年来首次下调存准率。中国政府此次紧急放宽货币政策,是为了让银行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放贷,这对资金捉襟见肘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或许算是一场及时雨。随后在中国政府在12月1日发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是自2009年2月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这个数字显示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面临危机(PMI指数是衡量制造业情况的关键指标,PMI指数为50是表明制造业活动扩张与收缩的分水岭),产生的直接结果是中国对外的出口下滑。分析人士说,随着房地产和出口业双双陷入困境,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亮起了红灯。摩根大通(J.P. Morgan)的经济学家已经开始下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他们现在预计:中国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长率只有7.2%,低于之前8%的预期,而中国第三季度GDP年化增长率为7.9%。中国政府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一轮放松货币政策的行动之始,目的是在贸易和房地产领域双双疲弱之际提振中国经济。
1)前期实施货币紧缩政策 源于持续的高通涨和高房价
从去年到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大陆的通货膨胀一直高居不下,官方公布的CPI数据一直在6%上下徘徊,尤其是关系到民众日常生活的食品价格直线走高,中低收入人群的日常生活已经开始受到影响,普通民众也越来越难以承受。为了抑制通涨和防止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发中国进一步经济危机(即所谓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政府从去年年底开始削减开发商资金,同时颁布限购令,令中国开发商“腹背受敌”。一方面,房屋限购令减少了开发商的销售收入,而另一方面,控制银行贷款则意味着开发商举债艰难。
在“限贷”和“限购”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国内一线二线城市房价普遍下滑。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China Real Estate Index System)11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连续第三个月出现环比下降,创下今年以来最大环比降幅。12月5日,中国央行也首次公开承认中国房地产价格拐点初现端倪,因房地产开发投资从高位回落,土地交易市场量价齐跌。
国内有专家指出:中国的银行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承受房价下跌20%到30%带来的冲击,但是房价下跌20%后会不会诱发恐慌性抛售、抛售现象出现后有关方面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连锁反应,是银行和企业界更加关心的问题;这也是中国政府关心的问题。
2)重新放宽货币调控政策 或将引发新一轮高通涨和高房价
然而,任何货币财政的刺激都是有代价的。中国大陆目前出现的高通胀和高房价,实际上是在消化2009年信贷狂潮的苦果------由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为了确保GDP的高增长率采用了反向操作的货币政策:增印了4万亿人民币投向高铁等公共项目建设,同时允许银行向地方政府发放10多万亿人民币用于房地产开发。也正是因为上次“反向操作”的放贷潮助长了中国的楼市泡沫,同时产生了规模巨大的不良贷款,由此产生了持续的通涨和房地产天价,带动了包括食品等生活物资在内的各种物价全方位上涨。因此,中国政府在今年前三季度采取了加紧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和“限购”政策,而此举又引发了大中型城市房价持续下跌,致使国内外媒体普遍预测中国房市即将出现拐点、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的危机,从而引发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任危机纷纷开始撤资。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不得不再次放宽货币政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经济增长,而此次调控很可能又引发一个问题:中国政府在过去20个月内试图挤出的房地产泡沫有可能被重新吹大,中国大陆的通货膨胀继续持续走高。
3)经济增长还是抑制通涨,中国政府首选前者
尽管放松货币调控有重新引发楼市泡沫和扩大通涨的风险,中国政府显然更加担心经济增长放缓带来的风险。国内有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一旦减缓,中国地方政府近20万亿不良贷款的债务危机将会立刻浮出水面,中国银行将面临巨大的债务危机,从而引发整个产业链资金链的断裂,因为中国在2009年投入4万亿资金和10多万亿地方政府的贷款,主要都用于高铁或“钢筋水泥”等基础建设,这些资金投入之后,就固化下来不可能产生持续的货币流通,同时产生的巨额贷款却需要流通领域的消费者持续投入资金用以偿还(比如始终有大量的民众持续买房等)。因此,一旦经济增长下降,流通领域的资金减少,房价也随之下跌,那么消费者为了避免损失而选择拒付银行贷款,而中小企业会得不到银行贷款而纷纷倒闭,这个时候银行的巨额贷款都将变成不良贷款,如果中国政府无法像以前一样,继续为中资国有银行“买单”消耗这些不良贷款,中国经济将会发生严重危机,这也是外界普遍担心的中国经济可能发生的“硬着陆”。
可以预计,中国政府后续会继续放宽货币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兼顾降低物价抑制通涨。然而在目前国际经济低迷的形式下,经济增长和抑制通涨对中国政府来说始终是此消彼长,实难两全。
看中国首发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