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摄影摄像两用机的配件

作者:文/鹤伟贵 发表:2011-11-27 12: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佳能5D Mark II和7D无疑是近一年来最受人关注的数码摄影摄像两用机,7D的感光板是APS-C规格(22.2x14.8毫米,329平方毫米),和电影的35毫米全帧规格(24.4x13.7毫米,334平方毫米)几乎一样大。7D的感光板和Red One的几乎一样大,5D Mark II的感光板和35毫米全帧胶卷一样大,36x24毫米,面积是864平方毫米,是7D和Red One的2.6倍。大面积的感光板和高质量大光圈35毫米镜头群(F1.2或F 1.4)让5D Mark II和7D拥有传统广播级高清摄像机望尘莫及的暗光摄像能力和更浅的景深效果,据有些专业人士透露,5D Mark II比索尼的F900(据说是拍电影《星球大战》的摄像机)还要好两级光圈,比现在最流行的索尼EX-1和EX3(1/2英寸感光板(6.4x4.8毫米,31平方毫米))要好四级光圈。佳能新推出的1D Mark IV的感光系数ISO可达10万,推算起来比EX-1和EX3要好五级光圈,几乎可以在深夜不要任何外在光源条件下拍摄。这些新型相机的出现,可能会改变将来的摄影摄像常规用光,摄像师对灯源的要求会越来越少,最后自然光就足够了,顶多会装备一个小机头灯用来补光而已。

7D的高清录像功能比5D Mark II好的多。7D在全1080p分辨率拍摄下,可以每秒拍出29.97帧和23.976帧视频,如果是720p分辨率,甚至可达到每秒59.64帧,这样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就游刃有余了,还可以用来放慢镜头。7D不再需要转码,让广播电视专业编辑极为满意。另外,7D增加了专用录像按钮,让录像功能更方便。7D具有完善的手动功能,摄像师可以根据现场设定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系数ISO。同时,5倍放大和10倍放大功能对手动对焦特别有帮助。而且,白平衡的色温也可以手动微调到1华氏度。7D也可以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并在摄像时锁定曝光成度,还有自动白平衡,生手用起来也很方便。此外,7D的感光板和电影的35毫米全帧规格几乎一样大,所以7D除了可以使用35毫米照相镜头群,还可以通过特殊接口使用35毫米电影摄像镜头群,而这些电影摄像镜头在5D Mark II上使用会出现黑色边框,因为电影摄像镜头成像面积小于5D Mark II的感光板面积。这样,7D就可以配上广角大光圈快镜头,广角大光圈快镜头只有电影摄像规格,普通35毫米照相镜头群没有真正的广角大光圈快镜头,最多到24毫米焦距,如佳能新出的24mm/F1.4L II镜头,据说成像很锐利,但和Angénieux的5.9mm T/1.9和Zeiss的Super Speed 9.5mm T/1.3相比还是不够广角。

但是5D Mark II和7D主要是为摄影设计的,所以和传统广播级高清摄像机相比摄像功能还是不够完备,须要装备一些配件。比较主要的就是录音功能,显示器灵活性,机头灯等等,下面逐一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案。此外,5D Mark II和7D还须要一些和传统广播级高清摄像机共同的配件,如灯具,支架系统等。


显示系统配件
5D Mark II和7D有3寸大小的很清晰的高分彩显显示器,如果大太阳下看不见5D Mark II和7D的显示屏,可以用Hoodman HoodLoupe($80)来遮光,Hoodman HoodLoupe要用Hoodman Cinema Strap($20)固定到相机上。佳能的Angle Finder C($180)可以让摄影师在高位或低位看到取景框的内容,并可以和HoodLoupe同时配合使用。但是5D Mark II和7D的显示器不能转动,所以高位或者低位摄像不方便,有的粉丝就通过5D Mark II和7D的HDMI图像插口外接Manhattan品牌的7寸高清彩色显示器($1000),Manhattan高清彩显很轻,也就1磅左右,可以固定在5D Mark II或7D的热鞋支撑点上,转动起来很方便。而且它具有变色对焦和曝光功能,当对焦和曝光正确时在显示器上表现不同的颜色,很受粉丝的称赞。更有发烧友把轻薄型的笔记电脑和5D Mark II或7D连接起来,把电脑固定在的热鞋支撑点上,通过佳能的EOS软件远程控制相机的对焦曝光和拍摄,同时又是显示器。Adobe的On Location软件据说比通过佳能的EOS软件更适合监控,On Location软件可以实时显现亮度频率图(Histogram),对防止错误曝光很有帮助。5D Mark II和7D也可以显现亮度频率图(Brightness Histogram)或色彩频率图(RGB Histogram),但只限于拍照之后,而不是实时显现,当然还是很有帮助的了。


话筒的选购
话筒是音像系统最重要的设备,就像镜头一样决定着最后结果的成败。录音话筒常用的有动圈型(Dynamic)和电容型(Condenser)。动圈话筒使用缠绕在磁铁上的线圈来拾音,随着声音的振动,线圈也在运动,从而产生与声音相关的电压信号。由于动圈话筒不需要额外供电而且频率响应宽且稳,所以是录音和现场演出时不错的选择。常用的动圈话筒有Shure(舒尔)的SM-58和SM-57,几乎成为音频广电行业的标准配置了。动圈话筒的好处是比较不会吸收环境的噪声和回音等。动圈话筒,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但是灵敏度比较低,频响范围窄,声音不保真,所以在专业录音里用的不多(少量用于录制电吉他音箱、打击乐器,以及某些特定嗓音的歌手的录音),主要用于现场演出和语音录音。

如果想要更好的录制效果的话,就得用电容话筒了。一般来讲,电容话筒在灵敏度和扩展后的高频(有时也会是低频)响应方面要优于动圈话筒。业内人士建议专业录音时使用电容话筒,因为电容话筒能捕捉到很细微的声音变化。电容话筒比动圈话筒频率响应更宽,声音更清晰,灵敏度更高,并能更好的精确录制中高音。由于电容话筒振膜的面积非常小,因而,其对低频或高频声音信号的响应非常灵敏。绝大多数电容话筒都能够精确捕捉到很多人耳根本听不到的声音信号。电容麦克的优点是声音比较丰富饱满,细节录得很清楚,但噪音也录得比较多。还有,这一类麦克没有消除近距离效应的功能,所以录音时要保持6英寸距离。选用定向电容话筒有助于减低环境噪音。定向电容话筒在嘈杂的游行现场也能录到相对清晰的声音。

电容话筒电流同时通过鼓膜和背板,鼓膜的振动引起电流的细微变化,从而产生输出信号。电容话筒需要额外供电,通常电源为幻像电源Phantom Power,有12V,36V,48V等等,依照话筒情况而定。幻像电源用来驱动一个起阻抗变换作用的小型前置放大器,该前置放大器可能位于话筒内部;而在小型颈挂式或鹅颈型话筒的情况下,则位于一根外管或话筒的底座内部。德国Neumann,AKG制造的的一些经典电容话筒的价格高达数千美元。因为电容话筒元件比较精细,电容话筒须要很好的保护。每次用后都要放在话筒自带的箱子里,因为箱子里面有能够吸潮的海绵,潮湿或高温等环境条件会对话筒的寿命有很大影响。使用时,电容型话筒要戴上防风罩,避免喷麦的现象。因为电容话筒非常敏感,防震架也是必备的。

选用话筒的关键在于,看它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每种话筒都有自己专门的适用情境。比如,动圈式话筒通常在吉他放大器、铜管、近场鼓声以及现场人声等强音源录音环境下使用;而电容话筒则通常在自然条件下或对高频响应范围要求较高的条件下使用,例如鼓声悬顶录音、钢琴、声学弦乐器、工作室内人声录音以及管弦乐队和合唱录音等。当然在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类似于现场人声录音使用电容话筒,而工作室内人声录音使用动圈话筒,甚至使用电容话筒来对鼓声进行近场录音的现象,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话筒的电缆长度如果超过15米就会产生电磁干扰,或者使声音减弱。为了保持声音质量,话筒电缆要尽可能短。

全世界生产枪式话筒也就那么几家,最常见的牌子是德国的Sennheiser MKH-416和日本Audio-Technica AT-835,其中Sennheiser的产品覆盖中高端市场、Audio-Technica覆盖中低端市场。Sennheiser416是中端话筒,适合大部分影视录音;Audio-Technica 835是低端话筒,适合小成本制作。其他品牌如日本Azden、德国纽曼Neumann、澳洲Rode也出产枪式话筒,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话筒是成熟技术,20年后都不会过时,因此,买话筒是一次投资终身收益。购买话筒还要购买配件橡胶防震架,海绵防风筒,碳纤维专业吊杆。


录音功能增强版
如果没有任何配件,5D Mark II和7D的随机话筒可以录取单声道,但这显然是不够的。而且,随机话筒会把镜头调焦马达的声音也录进去,效果不会很好的。电视里播放的新闻外拍、专题片、纪录片大多是摄像机录音,好话筒才是录音的关键。所幸的是,5D Mark II和7D还配有一个3.5毫米双声道立体声话筒插口,这就让粉丝们大有用武之地了。3.5毫米话筒插口由三段组成,除接地外,还能传输两个独立的声道。当其用作话筒连接器时,连接器的尾部(称作末端)与中央部分(称作环)通常连在一起传输音频信号及随声卡提供的话筒所需的低压直流电源;第三部分(称作套管)接地。比较简单可行经济实惠的方法是在5D Mark II和7D的热鞋(HotShoe)上装备一个Rode Stereo VideoMic话筒($250),用3.5毫米声源线通过3.5毫米话筒插口把Rode话筒和5D Mark II或7D连接起来。

Rode Stereo VideoMic枪式话筒加上电池和防震支架不超过半磅,全部采用ABS塑料。该话筒的长度将近10英寸,利用枪筒原理消除了枪壁周围的声音。电池盒内置一只9伏电池,可以连续工作100小时。防震支架是整个话筒的一部分,两端各有四个橡皮环圈。该话筒拾取低于300Hz的低频部分,其指向性偏向于球型,而对于高于1Khz的高频部分的拾取,其指向性非常明显,尤其是在3Khz的高频部分的拾取,其指向性表现得很精确。该话筒的固有噪音相当的低,这对于使用轻型摄像机的电视录像制作人非常有利。

但是专业电容话筒为了声音保真,须要Phantom电源和XLR接口,有的还要求有声音放大和混合功能。这时就须要装备JuicedLink 231双声道声音放大和混合组件($300),该组件可以提供两个XLR和Phantom电源接口,同时两个声道的声音可以放大,还可以混合。JuicedLink 231组件须要9伏的通用电池。5D Mark II和7D具有自动补偿声音大小的功能(AGC),但是随机AGC功能在录取音乐会等情况下效果不好。JuicedLink公司的新产品DN101组件可以关掉5D Mark II或7D的声音自动补偿功能,DN101组件可以直接外挂到JuicedLink 231组件上。

然后在JuicedLink 231和DN101组件基础上再配备一个Rode NTG-3 Shortgun单向话筒($700)用来取背景声音,一个Sennheiser EW135 G3无线话筒和SKM100 G3接收器($600)用来取采访声音。Rode NTG-3单向话筒和SKM100 G3无线接收器可以固定在一个Manfrotto 233B闪光灯支架上,可以用NRG 59111($25)和Rycote 037303($25)增加更多的热鞋支撑点。记者可以拿着Sennheiser EW135 G3无线话筒在100米开外采访,Rode NTG-3单向话筒和SKM100 G3无线接收器各自通过XLR声源线和JuicedLink 231组件连接。然后JuicedLink 231组件通过一条3.5毫米Y适配声源线一边连接5D Mark II或7D的3.5毫米话筒插口,一边连接监听耳机。现场监听的耳机最好用那种能把耳朵罩起来的低阻抗大耳机。这样就组装了一个“2路调音台+2轨录音机”的录音系统。


灯具和布光
人们常把摄影称为光影艺术,因为离开了光就难以刻划形象和营造气氛。大面积的感光板和高质量大光圈35毫米镜头群(F1.2或F 1.4)让5D Mark II和7D拥有传统广播级高清摄像机望尘莫及的暗光摄像能力和更浅的景深效果,但如果场景光线还是不够,5D Mark II和7D用Litepanels MicroPro机头灯($450)比较好,省电同时光源强度足够,用6节AA普通电池。但是摄像机上的机头灯灯是针对纪录片和新闻的,这种灯只能拍辅光用,如果拍电影就不合适了。电影行业专业器材普通人可能都没听说过,也买不起,如最硬的菲涅耳灯(Fresnel,菲灯)、较硬的PAR灯阵(Brute)、模拟太阳和大面积照明的软硬适中的大锅灯(skypan)、耗电少不发热的软荧光灯(Kino)、较软的敞口灯(Open Face)、非常软的软光灯(Softlite)、给人打光的均匀柔和的气球灯(Lantern)、细部特写补光用的LED灯阵。

一般可以到Walmart和Home Depot去买灯具、电池、C型灯架(C-Stand,也称Grip Stand)、电线、插头、插座、开关、配电箱之类等,便宜的一套几百美元,质量好点的也不过一千美元。家用三基色节能灯光谱完整而且不发热,可以装进柔光箱或者灯笼里用。在拍摄人物造型上,运用三基色冷光灯柔光特性比较好,亮度可调,色温可选择,显色性好。建筑工地用的工业用的一些照明灯具那种灯很亮,虽然光色和分布都不太好,但总比没有强。节能灯有冷色灯和暖色灯,如果是白天在室内补光,就要用冷色的灯,才能保证色温平衡。此外还须要照相用多用折叠反光板(Reflector)、金属网(scrim或net)、柔光布(silk)、滤光片(gel)、黑旗(black flag)之类的控光附件,以及各种框架、沙袋之类的辅助器材。

光除了能照亮场景,同时也能营造不用的视觉感受。灯具是低科技产品,布光技巧比灯具器材更重要。布光主要是调节人工光源的强弱,软硬,冷暖,方向,为场景和人物照明。布光最主要要抓住三点:光的强度大小(Brightness),光的明暗对比(Contrast),和光的颜色-色温(Color temperature)前两者对黑白摄影摄像有用,如果要拍彩色电影,三者都要精确调节。

光的强度
光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光,一种是人工光。人工光既包括了用灯具打出来的光,也包括利用发光板等装置改造自然光而获得的光。一个基本的视频拍摄照明数据如下:色温-3000K-3200K,照度-1200Lx-900Lx(主光区),背景照度-900Lx-600Lx,照度距离-2.5-3米,有效面积-6-8平米,空间高度-2.5-3米,光圈-5.6。以上数据再加上合适的灯位和黑白平衡色标,就可拍摄出相对满意的图像。如果用8-11的光圈,景深大,聚焦好,背景清楚,对比度强,人物立体感强,但灯光亮度要求更高,要达到标准灯光照度1500Lx以上。总体布光基本照度控制在800—1000 Lx范围内,分区布光,高光区照度为2000—2500 Lx范围内,中区明度为1500—2000 Lx范围内,低光区为800—1000 Lx范围内。传统广播级高清摄像机如EX-1和EX3需要的灯量接近感光系数ISO 500的胶片,增益情况下,加一档接近极限,在二档的情况,颗粒会出来。佳能新推出的1D Mark IV的感光系数ISO可达10万,推算起来比EX-1和EX3要好五级光圈,几乎可以在深夜不要任何外在光源条件下拍摄。这些新型相机的出现,可能会改变将来的摄影摄像常规用光,摄像师对灯源的要求会越来越少,最后自然光就足够了,顶多会装备一个小机头灯用来补光而已,用自然光源当作主灯,把机头灯当作补光。其实摄影大师谷达尔的现实主义布光方法用灯就非常少。

光的明暗对比
单纯靠照亮景物是不够的,还需讲究光的明暗对比,这往往需用侧光、逆光来进行拍摄。采用侧光、逆光照明,景物就会产生受光面和背光面的明暗差别,人物照明明暗反差过人会在画面上形成阴阳脸,应该用辅光如反光板或灯具来提高暗部的亮度,降低光比,或者选择半阴天拍摄,使人物受光柔和。人物受光面和背光面的亮度对比控制在2:1或3:1左右,摄像的效果最佳。现在流行实用的是三点布光原理:主光(Key light)、辅光(Fill light)和轮廓光(Back light),此外再加上辅助光、背景光等。一般来说,主光灯架在摄影机正后方到约30或45度角的位置,向主体正面打光,主光通常会用较强的光线来照射主体。照片最主要的特征是由主光决定的。光线愈强愈锐利,造成的阴影愈明显,亮度对比及反差就愈大。散光灯的光线宽阔,高光和阴影都被柔化,界限不明显,有一定的细部影纹,适合表现女主角的柔美妩媚。聚光灯光线集中,突出高光和边界明显的阴影,细部影级很少,适合表现男主角的阳刚坚强。原则上大场面先布场景光,后布主光。小场面先布主光,后调整背景光。辅光灯架在相对于主灯位置的另一方,与摄影机约呈30或45度角,向主体正面略侧面打光,主要是把主光在另一侧面造成的阴影修掉,让部分黑暗的区域稍微明亮,增加主光与阴影间的中间色调,使画面看起来更生动,更有层次和立体感。大部分补光会比主光打得柔和些,以免抢了主光的角色。轮廓光灯架在主体后侧可以避开摄影机拍到的地方,用以勾勒出主体的轮廓,让主体和背景间产生空间感和立体感。

光的颜色
电影电视以及摄影都是在二种色温的情况下拍摄的。一种是5600K色温下拍摄的(户外自然光拍摄);另一种是3200K色温(户内灯光下拍摄)。色温3200K的意思是指实验室黑体在高温3200°K(2927℃)时发出之光色,K代表绝对温度单位。「绝对温度」又称为「凯氏温度」,0°K绝对零度是摄氏-273℃。色温3200K时光色接近红色,波长长,单位直线传送距离远,易被吸收。色温5600K光色趋近蓝光,波长短,单位直线传送距离近,易被反射。太阳光和钨丝灯光的光线波成份不同,前者色温为5400K,蓝紫色相对较多:后者色温为3200K,红橙光相对偏重。在摄像机及摄影胶片上都有这二种不同色温功能及分类产品。胶片有日光型和灯光型之分,不能混同误用。在自然光照明下拍摄使用日光型胶片,在钨丝灯下拍摄使用灯光型胶片便能获得色彩如常的画面。反之就会造成失真,出现色偏差现象。柯达胶片比富士胶片更自然主义,还原更真实,富士稍微偏蓝绿,偏品红。

人类对颜色的感受,来自于光以及光的反射,由于人眼有自动调节的功能,所以即使在不同的光源下,我们仍能分辨出物体颜色的差别。但是摄影机或是底片没有办法自动调节颜色的差别,如果没有去调整机器对色温的感度,会发现整个颜色都不对。摄像机内有一个叫“调白”的专门电路,调节平衡电路就能在内部使摄得的画面修正补偿为不偏色的状态。调白在有些摄像机上设有“室外”和“室内”两档,这是指日光高色温(室外)和灯光低色温(室内)的意思,如果在室内不打灯,利用窗外自然光拍摄,仍应该放在室外档。在摄影前,必须调白平衡,让摄影机在现场的光源下,以我们所知的白色物体(通常是白纸)所呈现出来的色泽当成标准的白色,这样其它的颜色就可以有一个标准可依循,摄影机就可以呈现出较接近真实的色彩。

调白装置有自动和手动,自动的就无需操作,遇到不同情况,机器自身就会作出反应,它处理常规没有误差,遇到特殊光照会有不尽人意的结果,手动调白查对复杂一些,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和艺术需要作出调整。手动调白时必须先决定主照明光是以哪一种色温为主,将摄影机设定到这个基准值之后,才来加上色纸打效果光。在拍摄舞台剧、舞蹈表演等有大量艺术色光的场合,许多人会拿白纸找最亮的光源对白,或用自动白平衡,可是拍完后回去看到的画面颜色却和现场所见大不相同。由于舞台大多使用3200K标准色温的灯光来打光,因此用这个来当基准值,把摄影机色温手动调成3200K,然后就可以拍摄了,可以呈现出该有的色彩。还有拍摄日出、日落和彩霞,不能以现场红橙色霞光为基准来调白,因为那样电路会把红橙光纠正为白色,拍出的太阳和彩云都会变成白色。正确的方法是按灰白色天空或正常日光来调白,就能逼真地再现日出和黄昏的绚丽气氛。当然也有利用色温来营造不同的视觉感受:偏蓝可以呈现冷淡的感觉,偏红可以呈现温暖的感觉。还可以在正午大反差的太阳下,故意用低色温值,并且缩小光圈至接近黑暗,用感光不足的方式可以拍出模拟夜晚的日光夜景,还有如黑暗地方透出偏蓝光线--晨曦中一片蓝,近黄色调--逝去岁月等等。


多种支架系统
一般消费者在购买相机的时候都往往忽视了三脚架,实际上三脚架的作用无论是对于业余用户还是专业用户都不可忽视的,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抖动,精确构图,严格的控制景深。微距摄影拍摄所用的微距镜头景深相当浅,不易控制,对焦很麻烦,不借助于三脚架不可能完成拍摄。没有足够坚固的三脚架,会使器材效能大打折扣。在1/30秒--1/60秒这几档快门下,是机振最难消除的区域,只有极少数的三脚架能完全消除这些振动。许多人的镜头虽然好,但拍出来的照片不清晰,因为没有用上足够坚固的三脚架。三脚架按照材质分类可以分为木质、高强塑料材质,合金材料、钢铁材料、碳纤维等多种。最常见的材质是铝合金,镁合金和碳纤维三种。碳纤维具有比铝合金更好的韧性及重量更轻等优点。

选择三脚架的第一要素就是稳定性。如果买三脚架,应该带着最重的镜头和相机到照相器材店去,实地装上三脚架,看看架上后稳不稳。选择三脚架时应选择中轴套管较长的,这样可以避免摇晃。另外,考察脚架工作高度时,一定要关注不提升中轴的高度是多少,这一点非常重要。有很多情况会导致三脚架产生不稳定,例如三脚架本身的重量较轻、在开启三角架时出现不平衡或未上钮的情况、在正式使用时过分拉高了中间的轴心杆等,都会使三角架晃动。三脚架的牢固程度除了和管壁的粗细厚薄有关系外,还和支地点的材料,各节之间的联结,支腿和法兰盘的接点,法兰盘和云台的接触面,云台的刚性等很多因素有关。许多职业摄影师在三脚架上中心柱的下端吊挂小沙袋,以增加三脚架的重量。

正确操作三脚架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抽出最粗的脚节,锁住,再抽出细的,逐步将三脚架的三根支架分开,直到撑稳为止。中心的升降柱只作微调高低使用,尽可能避免升到最高处,防止"头重脚轻"。在拍摄前还应检查每个部分的锁定装置,使其紧固,避免晃动。如果三脚架有升降功能的话,应首先提高10cm。就算拍摄时发现过高,也不用把脚架降低亦能调整高度。先用其中一支脚固定到所需的高度,然後锁紧。把三脚架的重量放在先前校好的一支脚上,再解除其它两支脚的锁紧,调校到适合的高度後再进行锁紧。把每一支架打开至最大限度为止。操作相机时,三脚架会很容易出现移动的情况。所以最好把三脚架打开到最大限度,由於固定在地面的面积已大得足够,因此三脚架也不易移动。将三脚架的其中一支脚调到镜头的正下方进行拍摄。

Sachtler FSB-8三角架据说是最适合摄像的,FSB-8摄像头让拍出来的视频脚本达到电影级别的平滑程度,但Sachtler的三角架一般都很笨重,而且价格昂贵。5D Mark II和7D比传统广播级高清摄像机轻很多,即使加上配件也不重。所以Manfrotto 055CXPRO3碳纤维三角架和Manfrotto 701摄像头($400)就足够日常应用了。三角架不够方便,所以现在又出现了摄像用单脚架。单脚架会与人的双脚组合成三脚架,分开双脚、自然站立,单手握紧脚架,其稳定也是非常高的。单脚架在携带性、使用灵活性方面具有优势,可以用在拍摄野生动物、登山等对携带性要求很高的场合;体育比赛、音乐会、新闻报道现场等场地空间有限、没有设三脚架位置的场合;既需要抓拍瞬间,又需要一定稳定性、防止手抖动,对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场合。Manfrotto 562B摄像单脚架和Manfrotto 701摄像头($300)可以快速拆卸,对迅速转场摄影摄像很好用。

现在5D Mark II和7D摄像师越来越喜欢用Steadicam Merlin($800),因为5D Mark II和7D很轻,和Steadicam Merlin配合,可以在运动中拍摄视频脚本,更自然的模仿人眼看到的场景。Steadicam是一套摄影机的避震支撑系统,透过支撑臂将摄影机安置于操作员身上,并在操作员运动时减少震动,以达到灵活流畅的拍摄效果,增加摄影机的机动性并且保持画面的稳定度,满足拍摄运动画面的要求。Steadicam摆脱轨道、推车及重型摄影机平台的限制和约束,从而使摄影机能四通八达自由运动,以便完成高难度画面的拍摄。尽管Steadicam在曲线运动上不如摄影推车来得自如,但是在进行水平方向的位移上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Steadicam由美国人Garrett Brown发明,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为业内普遍使用。Garrett Brown在《洛奇》和《光荣之路》两部影片中使用Steadicam,极大地提升了摄影效果,并引发了一场轰动。其中,《光荣之路》一片赢得了1976年的奥斯卡最佳摄影奖。1980年,在影片《闪灵》中,Steadicam的作用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来源:看中国首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