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为何在庐山会议上出手打击“上海帮”?

不容青史尽成灰:邱会作谈文革(十七)

作者:程光 发表:2011-05-05 12:3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这个问题以往很少被人论述到。林彪以往在政治上还是极为沉稳的,轻易不会出面表态。从文革过往的历史当中,我们看到林彪是采取“主席画圈我画圈”的态度,一切都要等毛泽东表态后再表示拥护,以免日后被人抓把柄。但是这次为何林彪带头上阵批评张春桥这位毛泽东的文革“红人”?这实在有违林彪一贯秉持的处事原则。笔者曾在《庐山会议的斗争与毛泽东处理林案之我见——兼谈所谓“林彪集团”》一文中对此略作分析:从现有的资料来分析,林彪这一举动并未在事前与周恩来或军委办事组成员们作过商讨,很可能仅仅与陈伯达等极个别人交换过意见。陈伯达在林彪刚上庐山伊始就拜访了林,长谈一个多小时,商讨了如何批评张春桥。(叶永烈《陈伯达传》,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679页)作为政治局常委的陈伯达很可能对林起了相当大的影响。此外,林彪此举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叶群的影响。据林彪的警卫秘书李文普回忆:“在庐山开会讲不讲那番话,他(指林彪)曾表现出犹豫不定的样子。上车前,我在旁边,曾听林彪问叶群:‘这话今天讲还是不讲。’叶群鼓动说‘要讲。’”(李文普《林彪卫士长李文普不得不说》,载《中华儿女》1999年第2期)读罢邱会作的回忆,笔者终于对这一问题有了清晰的了解。

邱会作回忆说:“陈伯达为林彪打上海帮,提了三个方案:“出题目”、“指出来”、“敲边鼓”。“出题目”是把上海帮的问题正式提到毛泽东那里去,看毛泽东怎么办。“指出来”是在一定场合向大家指出上海帮的问题,“敲边鼓”是旁敲侧击他们,给以警示!林彪想选择“出题目”,想对毛泽东说,或写信给毛泽东。在林彪犹豫之际,陈伯达提出最好是“指出来”。”起初,林彪对批张还有犹豫,陈伯达还为林彪作了分析:“其一、毛泽东和林彪是亲密战友,历来互相支持,毛泽东要打倒的人,林彪支持。林彪讨厌的人,毛泽东就搬开。其二、毛泽东知道上海帮的宗派活动和反林彪、周恩来的事,批评了上海帮,表示以后要拆散他们。其三、高级干部绝大多数人讨厌上海帮,受过他们的伤害,只要林彪‘点’一下,就会受到广泛的拥护。”(页440)

正是由于陈伯达的鼓动,林彪终于站上了批张第一线。

再下一个问题是,为何林彪选择张春桥作为批评的对象?

邱会作认为:“上海帮在中央里有四个人,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康生资格很老,是中央政治局常委,深受毛泽东信任,又与周恩来的关系不一般,不能去打;江青是毛泽东的老婆,不便去打;姚文元是书呆子,不值得去打。而张春桥是上海帮主要做工作的人,也是康、江、张、姚之间以及各路造反派头面人物互相联系的关键一环。打垮了张春桥,就等于打散了上海帮。”(页442)

林彪能够听进陈伯达的意见,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1、陈伯达作为笔杆子长期跟随毛泽东,是中共最主要的理论权威之一。林彪的部下都是军人出身,缺少思想理论工作的人才。陈伯达在林彪阵营中能够发挥其理论家的作用。2、文化大革命中,陈伯达虽然贵为文革小组组长,但是并无实权,长期被江青等人欺压,而陈伯达却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如《军委八项命令》、一定程度上遏止造反派,以及“九大”后停止中央文革的活动等,都与林彪相配合。陈伯达由此得到林彪的信任。3、陈伯达与林彪在政治理念上相近,如中共九大政治报告的起草,林陈就主张要发展生产,而不是没完没了地搞运动。也就是说,林彪和陈伯达都认为要适当地给文革运动降温,使国家回复到正常的轨道上去。

林彪的失误何在?林彪在庐山会议上发起对张春桥的批评,得到了众多中央委员们的支持,林彪几近成功。但是由于毛泽东的激烈态度,庐山会议倒张一役功亏一篑,这也成为林彪日后倒台的根本原因。那么林彪在庐山上有何失误呢?邱会作认为“我们对上海帮的力量,特别是对江青的作用估计不足。只看到毛泽东厌烦江青、政治上批评她、感情生活上冷淡她的一面,没有看到毛泽东还要利用她,要对她负责任的一面。“九大”以后,江青攻击周恩来,被抓住了辫子,毛泽东批评了她几句,我们利令智昏,以为毛泽东在生活上甩开江青以后,进而在政治上也要抛开她了。我们没有看到毛泽东是把江青他们当成文化大革命的象征看待的。文化大革命在毛泽东心目中的份量太重了,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重得多。我们去打上海帮,触及了文化大革命,触怒了毛泽东,惹了大祸。在以后的岁月里,1972年邓小平复出了,我看他对江青他们,也犯有和我们类似的错误,对那伙人的力量估计不足。邓小平以为毛泽东让他主持中央工作了,把江青他们说成是‘四人帮’批评了。邓小平以为自己可以放手大干,尽可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工作抓起来。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这导致了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台。”林彪“作为毛泽东的接班人,将来领导这个国家的人,无论是谁,只要他是负责任的政治家,迟早都要搞掉上海帮。六年之后华国锋、叶剑英不是那样做了。林彪只是选择的时机不对。”“如果说林彪有误判的话,不是他对整一下张春桥的决心下错了,他的误判在于不知道中央委员会里有那么多的人厌恶上海帮,由此把解决张春桥一个人的问题演化成了对待文化大革命中兴起的‘文革派’的问题,进而变成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问题了,从而引发了毛泽东的过激反应,这和当初“二月逆流”引发毛泽东震怒类似。”(页490-491)这一看法确是真知灼见。

来源:《邱会作与儿子谈文化大革命--心灵的对话》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