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是目前全球贫穷人口面临的最大威胁(GettyImage)
这两日,在美国华盛顿,世银和国际货币基金(IMF)的发展委员会(Development Committee)正在召开年度春季会议。4月17日,世界银行总裁佐力克(Robert Zoellick)在华府表示,粮价是目前全球贫穷人口面临的最大威胁,“我们距离全面爆发危机仅一步之遥”。
这次会议的讨论内容,以世银的“回应全球粮价波动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冲击”报告为基础。会议公报显示,对于“某些产业,尤其是粮食与能源,出现过热现象,导致价格压力和波动”,表示关切。
公报中特别呼吁:“追求创新解决方法,提高农业生产力、贸易、农民进入市场管道,以及私人投资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佐力克警告,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可能重现。因为目前世界粮食价格已经到达一个危险的程度。比起去年的水平,已经增长36%,接近2008年时的最高价。去年6月以来,大约有4,400万人跌入贫穷线下。这些人每天只能靠1.25美元过活。如果粮食价格指数再增长10%,估计,大约会再有1,000万人跌入贫穷线下。
如果粮价指数再升高30%,会有另外的3,400万人掉入贫穷线下,生活在贫穷线下的人数就会高达10亿2,000万人。粮价高涨有几个原因:气候不规则引起的收成欠佳,生物燃料的扩充生产,这会排挤粮食的生产;另外就是粮食存量太少、饮食习惯改变,以及价格的哄抬。
中国或成为世界最大粮食进口国
在中国,粮食问题近年来日益突出。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预测指出,中国粮食净进口量由1997年的41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976万吨和2020年的2,224万吨,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2010年中国进口玉米157万吨,为2009年的19倍;小麦进口量120万吨,较前一年增长36%。
美国农业部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进口了175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占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5.1%,首次成为全球进口美国农产品最多的国家。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朱信凯说:“我们不能奢想13亿人的嘴巴系在粮食进口上。”他并警告:“粮食一旦吃紧,国民经济的基础就会动摇。”
粮食生产步步萎缩
对于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北京官方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指出,主要是由于消费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以及全球粮食供求偏紧等几方面因素。
几十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在GDP的指挥棒下,掀起一波波的“圈地运动”,无数村庄在消失,中国仅有的全球7%的可耕地面积进一步缩减,由于污染加剧,资源耗竭,粮食生产正在步步萎缩。中国政府在进口粮食的同时,引进基因改造技术,不得不依赖跨国公司出售的种子、化肥,从而使得粮食资源和定价被迫受制于它国。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员曹建海曾指出,中国并没有在2008年底之后贯彻正确的粮食政策,而实施了在四万亿投机计划和超级货币投放政策背景下拚命压低、压制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其目的在于粉饰通胀指标,防止来自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直接反抗。
但简单扩大货币供给数量的“高通胀”政策,必然给遭受“圈地运动”冲击和价格远低于机会成本的农产品价格,产生巨大推动。由此,中国不远时期发生的粮食危机,可能并不是粮食绝对短缺引起的危机,而可能是低收入群体买不起粮引起的危机。
在耕地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流失的同时,中国粮食耕地大量减少。2006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未来五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据中国国土资源部调查,从1997年至2009年,中国耕地面积净减1.23亿亩,2009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只有16.35亿亩,大大突破了18亿亩红线。
目前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38亩,只有全球平均水准的4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尽管官方已注意到粮食安全问题,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仍警告,“粮食安全将是‘十二五’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更以“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形容今天中国粮食安全的严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