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中国热钱60%来源于国内银行贷款

发表:2011-01-04 14:3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过去几年,“热钱”一直困扰着国内经济。纵使大家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对其来源和规模则莫衷一是。这是因为缺少对“热钱”较为清晰的定义。本文试图建构一个简单框架,以分析中国“热钱”的规模和来源。

在这个框架中,“热钱”被定义为没有被利用到实体经济中的银行贷款,以及在国际收支平衡中可能变成“热钱”的盈余部分。这应当不是“热钱”的全部,但是主要的构成部分。

目前的银行贷款大致分为三部分: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和其他贷款(包括信托贷款)。中长期贷款主要分为企业和居民贷款。目前国内银行对居民贷款相对谨慎,而且如果居民明确表示贷款用于购房的话,很难将之归为“热钱”,所以基本上排除了居民贷款。但值得留意的是,银行对企业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和在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资金来源”这一部分下的“国内贷款”的差别——这个差别正是国内“热钱”近年来急速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

理论上说,银行贷给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因此这些贷款每年的新增量应接近当年固定资产投资中依赖于贷款融资部分的总量。在 2009年以前,这两组数字基本持平;但在2009年后,银行对企业的新增中长期贷款量却远超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融资部分。在2009年和2010年 1-9月间,差额分别达到13932亿元和11857亿元。

除了新增中长期贷款,另一个“热钱”来源是没有用于实体经济的短期贷款。银行的新增短期贷款主要用于企业的流动资金,而企业的流动资金则和名义 GDP的总量有一固定关系。因此,我们的测算方法是从计量经济模型算出每1元GDP需要的流动资金规模,再从各季度的名义GDP中算出新增流动资金的需求量,而当季的新增短期贷款和计算出的流动资金需求量之差,就是一种可能的“热钱”来源。据我们的估算,这样的“热钱”在2009年和2010年1月-9月分别达到7128亿元和1451亿元。

除了国内金融系统可以成为“热钱”的来源,海外资金的流入亦是一个重要的源头。这主要反映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盈余中,亦即每年外汇储备的新增量。当然,笔者并不赞同把所有流入中国的海外资金都归为“热钱”,比如每年中国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都是长期投资的资金。但眼下全球一致看好人民币的大环境下,中国经常账户中的盈余(以外贸盈余为主)部分,则随时可能成为流窜国内的“热钱”。因为出口商随时有权把出口所得的外汇结汇成人民币,或以其他方式投资到人民币资产中。假定中国经常账盈余中的一半可能成为“热钱”,那么2009年和2010年1月-9月这部分“热钱”的总量为1486亿美元和1144亿美元。

除贸易方式外,国外“热钱”还可能从其他渠道进入中国,因此我们把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盈余同外商直接投资和经常账的盈余总和之差额亦算作“热线”的一块。在2009年中以这种方式进入中国的“热钱”约670亿美元,但在2010年1月-9月中却净流出28亿美元。

把上述四个渠道的“热钱”加总,在2009年和2010年1-9月的“热钱”总量分别为35785亿元和20904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0.7%和7.8%,远比前几年高——这部分解释了这一两年间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的“泡沫”现象。

另一个值得留意的趋势,是在2009年以前,“热钱”中的绝大部分是直接或间接(透过贸易顺差)从国外流入中国,但在2009年“适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实施后,有近60%的“热钱”则是由国内银行贷款间接产生出来的,这是值得国内监管机构关注的问题。

来源:财新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