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一向被视为满洲民族发迹的“龙脉”之地。由于进入长白山挖参、猎捕之人众多,请政府担心这些活动会断绝龙脉。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实施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特别是清道光之后,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日益加重。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后来,1860至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多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许多朝鲜人出于生计,冒禁非法渡鸭绿江、图们江越境,到对岸中国奉天、吉林省垦荒。之后人数众多,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为清政府带来诸多政治、社会问题。后来,清政府于1867年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人迁移至此,后来在对待朝鲜移民的政策上也有所放松,在其“易服雉发”,准其领照纳租,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下留在中国。并将此咨文通报朝鲜政府。
1882年8月,朝鲜国王要求清廷允许朝鲜“刷还”在中国非法垦居的朝鲜人,清朝允许朝鲜的这一做法。但后来朝鲜移民朝鲜政府不但未刷还越境边民,反而并以穆克登碑为据,于1883年7月提出土门、豆满并非“一江之名,而为两江”的主张,认为中国延边地区的海兰江为土门江。这一主张,不仅原来的非法流民未被刷还,反而有更多的朝鲜越境民迁移至此。这一举动成为后来“间岛”问题的发端。1885年6月,朝鲜咨清政府,再次主张土门、豆满两江之说,指称海兰江南本来是中国的延边地区为朝鲜领土,并要求双方勘界。1885年9月30日至11月29日,中朝两国派使共同勘界。但双方意见发生严重分歧:其一、关于江名,中方认为土门、豆满、图们为一江名称之谐音;朝方主张土门、豆满(图们)为两江。其二、关于正源,中方主张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朝方主张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
然而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大跃进期间国家财力十分拮据,对朝援助相应减少。于是朝鲜借机多次派员来华,提出要将鸭绿江改为中朝两国同时拥有的界河。理由是朝鲜北部边境地区也要发展,不能没有电力做保障,因此也想借助这鸭绿江搞水利发电的开发(因为此时中国已投资在鸭绿江上游的集安建了云峰发电站,当时出于中朝友谊和拦江大坝的一端必竟已与朝鲜国土相连,所以中国政府慷慨地答应此电站日后的发电量有一半无偿给朝鲜使用。)当时,中国政府和朝鲜政府的友谊可以说正是“蜜月时期”,于是对这“同饮一江水”的鸭绿江变为中朝两国的界河要求没有提出反对意见。结果是,朝鲜得寸进尺,又以鸭绿江的发源地在长白山天池为由,遂于六十年代初期,又向中国政府提出要将长白山分割为二,中朝双方各占一半的要求。
为了说服中国政府,朝鲜还以两国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兄弟国家为由,说什么长白山区曾是“朝鲜伟大”的金日成将军革命事业的发源地,当年他就在那儿加入的中共,“还舍生忘死地帮助过中国人民打过小日本”,现在金日成已是我们的首长,他在长白山区留下的“革命圣地”,也应让朝鲜人民“世代瞻仰”,所以希望中国政府和人民能理解“朝鲜政府和人民对自己领袖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等等等等。于是,1962年毛泽东指派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并代表中国政府同代表朝鲜政府的首相金日成在平壤签订了《中朝边界条约》。此条约共有五条:第一条内容主要划分了两国边界的走向;第二条规定了界河中的岛屿和沙洲的归属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第三条内容明确界河水域两国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渔猎和使用河水等,以及鸭绿江口外水域的划分原则;第四条主要规定了本条约签订后即成立两国边界联检委员会,开始联检;第五条规定了换文方式。
虽然条约中没有明确长白山的划分比例具体是多少,但做为鸭绿江源头的长白山天池当符合本条约“界河水域两国共同管理”的应划分的范围之内。此后,据说就在这《中朝边界条约》签署后不久,长白山天池边被分割为二,据说中国占有48%,朝鲜占有52%(网上也有说法是53%)。同时,还将鸭绿源头的天池分水岭东侧的三座山峰也跟着一道分给了朝鲜。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之巅,乃火山爆发铸成的九峰围合而成,最高一座为白头峰。其中这白头峰分给朝鲜后,朝鲜政府为感恩金日成将军,就把白头峰给更名改成了“将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