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经历了大半辈子的挫折,晚年看破红尘,不再迷恋仕途,而热衷于游览名山、古刹,逐渐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自号东坡居士,经常与老和尚论经说文,有时干脆就住在庙里。当时,常州的庙宇很多,他常去的是太平寺和报恩寺,据说最喜欢的是太平寺。
太平寺在常州东门外,占地百亩,建筑雄伟,佛殿四周绿荫环抱,种了许多奇花异木,景色非常幽美,庙里的方丈钦禅长老,为人善于应酬,苏东坡每次到来,总是亲自迎送,殷勤款待,给重视人情的苏东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几次接触以后,两人便成了要好朋友。为了答谢钦禅长老的情意和吟诵太平寺的风光,苏东坡曾先后写下了《常州太平寺观牡丹》、《题常州太平寺薝葡亭》等十多首诗篇,镌刻在后园的石壁上,供人观赏,给太平寺增添了不少光彩。
可是,苏东坡毕竟是一个很不得意的文人。北宋朝廷两派斗争激烈,东坡多次遭受迫害,最后,被流放到荒僻的海南岛。消息传到常州,满城百姓都为他叹息。不过,太平寺的钦禅长老晓得以后,却认为苏东坡“不识时务”,得罪权贵是自讨苦吃,这次被流放到天涯海角,再也不会有出头日了。于是,叫了几个瓦匠,把后园苏东坡的题壁诗词全部敲掉,以免株连自己。
不久,苏东坡又获宽释,从海南岛归来,决心定居常州。于是,他雇了一叶小舟,沿途白相,终于来到常州。他把船停在东门外头水门桥南边的文成坝上,信口吟道:
颠沛流离自省己,今朝定居心欢喜。
人云毕生相识多,我说知己能有几?
一上岸,他便想到了太平寺,想到了钦禅长老,于是,立刻前往太平寺。到了庙门口,只见:
古刹伴青松,佛殿气势雄,
浮屠连白云,花开净土中。
景色依然如故,苏东坡便兴致勃勃地走进了山门。只见知客僧洪智合掌施礼道:“大学士远来不易,且请客堂稍息。”并告诉他钦禅长老正在方丈厅用功,即便叫侍者前去通报。可是,足足过了半个时辰,还不见长老出来,洪智和尚估计长老功课已毕,知道他俩向来交情深厚,便自作主张同了苏东坡一起前往方丈厅。谁知刚刚跨上台阶,便听到长老正在责备侍者:“我当来了啥格贵客,要你如此巴结?你不晓得他是朝廷的罪官吗……”洪智和尚一听苗头不对,但是已经和苏东坡同来了,也就只好硬着头皮高声说道:“启禀长老,苏学士东坡居士来了!”又等了一息,钦禅才慢吞吞地从里面出来,冷冷地说道:“居士别来无恙,老僧失迎。莫怪!莫怪!”一面朝洪智和尚瞪了一眼。
苏东坡心里虽不好过,却也并不介意,连连施礼道:“光阴荏苒,一别数载,长老更加发福了!” 钦禅却阴阳怪气地说:“啊!还好。倒是居士现在官居何职?今日来此有何贵干?”苏东坡不觉一愣,但仍心平气和地说道:“不瞒长老而言,我自遭冤狱和流放,早已视宦途如浮云。这次来宝刹,一乃瞻佛进香,二来拜访长老。”钦禅冷笑说:“拜访却是不敢有劳居士,至于瞻佛进香倒可请洪智引导,恕老僧不得奉陪了!”
苏东坡遭此奚落,虽然心里十分难过,但仍然照样焚香拜佛,并在殿前宇后观赏一番,走到后园,看到石壁上的题诗全被敲掉了,心想: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过去长老对自己多好,可是现在……他实在看不惯这种轻视人情的小人,更勿曾想到佛门之中也有如此势利者。突然,他灵机一动,决定戏弄一下钦禅,以示教训。于是再次来到方丈厅,借口向钦禅长老辞行,指着墙上的一幅钦禅的肖像说道:“这幅画,徐友画得好生逼真,把长老的栩栩风度都勾划出来了。只是没有配诗,可惜,可惜!”钦禅心里想:苏东坡虽然获罪,但今天已获宽释,况且他的文采出众,诗、词、文、书名冠天下,过去寺内所存墨迹都被毁了,今日何不顺水推舟请他在自己的画像上题首诗呢?便立即满脸堆笑地说道:“大学士所言极是!小僧正欲请人题诗,未知大人肯赏脸否?”苏东坡爽快地说道:“长老吩咐,敢不从命?请即准备笔墨。”钦禅听了连忙叫侍者取出湖笔,摆好端砚,并将徽墨磨得浓浓的,一面又叫都监速去安排素斋,筵请苏东坡。
苏东坡看到钦禅一忽儿换了一副嘴脸,真是啼笑皆非,心想今天我总算认识你了!随即挥毫在画轴右上方疾书:
一夕灵光出太虚,化身成佛人腾去。
秋莲宝华不用火,凡是悟空点点除。
知客、都监、侍者等众僧在旁看了,虽然都不甚了了,却齐声赞道:“好诗!好诗!大学士名不虚传!”钦禅长老连连吩咐摆宴,亲自为苏东坡把盏。苏东坡也不客气,乐得饱食一餐而去。此事不知不觉过了半月有余,一日,常州府洪太守来到太平寺,钦禅大开正门相迎,让进方丈厅献茶。茶过二开,太守指着墙上的诗画问道:“长老何时得罪了苏东坡?你知道他题诗的用意吗?”钦禅忙请太守指点,才知诗句的前二句和后二句各隐一字,乃骂其“死秃”是也! 长老懊悔莫及,从此再也不敢轻视人情了。后来,据说苏东坡再也没有到太平寺去过,特别是在重游了报恩寺之后,由于报恩寺长老待他一如既往,于是经常前去说经论文,慢慢地成了知己,在报恩寺僧堂墙壁上题满了诗句,刻石一直保存到明代,而他的《赠常州报恩长老》诗则一直流传到今天,诗云:
荐福老怀真巧便,净慈两本更尖新。
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