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法国继比利时之后,成为第二个禁止穿戴伊斯兰面纱的欧洲国家。这项决定在欧洲不是没有争议,但却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获得喝采。埃及开罗阿兹哈大学(University of Al-Azhar)神学高等委员会成员拜尤米(Abdel Muti Al-Bayyumi)宣称,说要向欧洲及法国表达一个清楚的讯息,也就是:“这种遮到只剩两只眼睛的面罩(Niqab),在伊斯兰教义里不具任何基础,它只是伤害伊斯兰教的对外观感而已”。这个高等委员会是伊斯兰逊尼教派的神学最高权威。
拜尤米的意见不仅有他长官泰耶大公(Almed al-Tayeb)的背书,事实上整个埃及政府都是他的靠山。
阿拉伯世界有关面罩的争议,约一年前起于这期间已去世的坦塔威大公 (Mohammed Said Tantawi)。他在访问一个学校时,粗暴地抓开一个12岁小女生的面罩,要求她以脸示人。当时这位神学委员会权威责备说,遮脸这回事与伊斯兰教全无关系,他旋即禁止头戴面罩的女学生进入阿兹哈校区及宿舍。
这项禁令引来无数的抗议行动和法律控诉,不过神学委员会的态度始终屹立不摇。后来有更多大学,甚至餐厅、俱乐部跟随这项禁令。即将开始的冬季学期,埃及教育部长也将禁止穿戴面罩的女教授们进入讲堂。
不只是尼罗河畔的权势者有了动作,更多的阿拉伯政府似乎也决定要更强硬地遏止极端严厉的伊斯兰习俗的扩散。
叙利亚不久前一口气将 1,200个戴面罩的女教师调离教职,改坐办公桌,避免她们和学童接触。未来不肯露脸的女学生也将无法在大学注册。教育部发言人表示,这些政策是要阻止 “极端思想及行为”的扩散。他也指出,戴脸罩不是叙利亚的文化,是一种外来的“意识形态侵略”。
同时,有不少伊斯兰教士遭辞退,其他的则必须每星期将周五宗教聚会的布道辞录音送安全单位备查。叙利亚总统阿塞德(Bashar el-Assad)在接受访问,被询及当前国家最大挑战时,便挑明是“地区内的极端主义”,而他的任务则是要“保住现存世俗化社会的现况”。
即便是在奉行严格的萨拉菲(Salafi)教义的沙乌地阿拉伯,国王阿布都拉 (King Abdullah)也开始拉紧缰绳。过去五年内,有数百个宗教教师因“极端见解”被辞退,2,000多个教士因过于激烈的布道辞,被禁止执行职务。此外,通过敕令国王现在开始管制卫星频道及网路上教令的传播,未来只有由他指定的高等神学委员会成员,才可发布指导伊斯兰生活的教令。
不过这些禁止面罩及浮滥教令的动作,不见得只是在乎一袭薄纱或是伊斯兰生活习俗而已,因为现在主张穿戴全罩式面纱的支持者诉求的理由,不再主要是可兰经或先知话语,反而是宗教自由和言论自由。
对这些人而言,将妇女全身遮蔽,表现的是一种反抗的态度,抗议他们认为是腐化的、专制的以及无能的政治制度。愈来愈多世俗化了的,或没有执行严格伊斯兰教义的阿拉伯政权感觉受到这股来自伊斯兰强硬派的社会压力。这些当政者觉得面罩的争议来得正是时候,正好与这藉上帝之名逐渐窜起的全面反抗势力来一次总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