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谁是兵马俑的主人
“秦俑坑是谁的陪葬坑?这是秦俑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的重大学术问题。”被誉为“秦兵马俑之父”的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专家袁仲一告诉记者,有人认为兵马俑坑是宣太后墓的陪葬坑。宣太后葬芷阳(今临潼区韩峪乡),墓不在俑坑附近,此说不正确。秦俑考古队于1975年明确提出:秦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事实证明这一指认是正确的。
NO.2 地下军阵应是宿卫军
关于秦俑坑的性质问题,学术界意见不一,概括起来有:送葬的俑群说;纪念战功的“封”说;三种卫军说(一号坑为守卫宫城的卫士,二号坑为京师屯卫兵,三号坑为郎卫);守卫京城的宿卫军说等。
袁仲一研究认为,秦中央军有三种:一是郎卫,担任殿内警卫,出充车骑扈从;二是守卫宫殿门的卫队;三是守卫京城的部队。3个兵马俑坑均位于始皇陵园外城垣的东侧,应是第三种,即守卫京城的卫队,名曰宿卫军。
NO.3 秦俑坑何时开建
兵马俑坑何时开建,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俑坑内出土的铜兵器铭文中时代最晚者为5件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寺工铍。由此推测,秦俑坑的修建当是在统一全国后进行的。俑坑修建的时间下限应是在公元前209年,俑坑修建大约用十年左右时间。
NO.4 谁是秦俑设计制作者
兵马俑的设计者是谁,文献没有记载。古代帝王陵园的规划蓝图是由相邦受王命主持设计的。兵马俑是在公元前221至前210年修建,在此期间的丞相有隗状、王绾、冯去疾、李斯等人。这几人谁是主持设计者很难断定,只能笼统地说是右丞相主持设计的。
NO.5 秦军中如何区别地位高低
秦军阵中区别地位高低的标志不是服装的颜色,而是铠甲与冠形制的不同。高级军吏俑身穿彩色鱼鳞甲,头戴鹖冠。中级军吏俑身穿带彩色花边的前胸甲或带彩色 的齐边筒子甲,头戴双板长冠。下级军吏俑身穿不带彩色花纹的黑色甲,头戴单板长冠。一般士兵俑身穿黑色甲。根据上述标识便知其职位高低。
NO.6 俑坑内为何没有铁兵器
兵马俑坑出土的基本上都是青铜兵器,铁兵器只出土铁矛一件,铁镞两件。有人认为,秦王朝时期铜兵器已成为陈旧落后的兵器。
对此袁仲一说,战国和秦朝时虽出现了铁兵器,但战国及秦王朝时军队装备的主要是青铜兵器,这是因当时炼铁工艺不足,不能大规模制造铁兵器。秦俑坑出土的大批青铜兵器,制作工艺精湛、杀伤力很强,不能说是陈旧落后的兵器。
NO.7 战马为何不披马甲
俑坑战车的车马为什么不披马甲呢?袁仲一说,车马披甲为重装车,用作冲车有较大的威力,但臃肿、笨重、行动不便,所以战国及秦王朝时多用轻车,马不披甲。俑坑出土的骑兵马不披甲,应是轻骑兵。
NO.8 武士俑为何不戴头盔
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士俑一律不戴头盔,于是引起人们种种猜测。石铠甲坑出土了大批头盔,说明秦军的装备是有头盔的。但秦军作战时非常勇猛,常脱去头盔英勇杀敌。不戴头盔是英勇的表征。
罕见的几项发现
发现一:带铜廓的弩机。秦俑坑出土的弩基本上都是木廓,但在1996年对一号坑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两件带铜廓的弩机。铜廓较木廓弩机提高了机械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增强了弩的杀伤力和使用寿命,是项重要的发明。新的发现证明它始创于秦。
发现二:铜弩辄。一号俑坑在第二次发掘中,于一辆战车的前軨上发现并列的鸭兽形的铜钩两件。战车上用的多为强弩。强弩要用蹶张,在战车疾驰的过程中不便用双脚蹋拒弩弓以手引弦张弩,利用弩辄代替双脚是项重要的发明。
发现三:金钩。一号俑坑出土金钩两件,形如弯月,齐头、两刃,可用来勾杀或推杀,是仪卫性的短兵器。此为考古史上首次发现。
发现四:铜铍。一号俑坑出土带长木柄的铍16件。如此完整的铍为考古史上首次发现。铍是春秋流行的长兵器,汉代以后消失。
来源:三秦都市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