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中国人口统计中,“李”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姓,在3亿被调查人中占13%,与王姓(占12%)在伯仲之间。李姓自古以来的开枝散叶发展壮大,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浓缩。
李姓的起源:救命与感恩
李姓出自黄帝之后的嬴姓,系皋陶之后。相传上古时,帝颛顼(黄帝之孙)高阳氏生有儿子大业,大业生子女华,女华再生子皋陶。另一说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东夷族首领少昊氏(黄帝之子)的曾孙,生于曲阜(今属山东),曾继任东夷族的首领,因曲阜为偃地,所以被赐为偃姓。总之,皋陶为黄帝之后人。尧(也是黄帝之后)为王时,皋陶就帮助治理天下;舜继尧位后,任命皋陶为大理。大理也叫做“士”,是古时掌管刑狱的官,后来又称为理官。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根据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等进行公平处理,使天下人信服,社会安定。禹继舜位后,认为皋陶最贤能,准备让皋陶做自己的继承人,可惜皋陶病逝了。
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到了商代,便以官职命名本族姓氏,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百姓都很怨恨。皋陶后裔有个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陈纣王的错误,结果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她怕连累娘家人而不敢回陈国(今河南淮阳),于是往豫西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时,母子二人疲惫不堪、饥饿难忍,小利贞已经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不太远的苦 (gu)县(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赐姓与改姓
1、皇帝赐姓以示恩宠
在漫长的帝王社会时期,皇帝的姓最为尊贵,称为“国姓”,所以皇帝往往出于褒赏、恩惠等目的赐给臣属自己的姓;被赐姓者从此跟皇帝一族,真是莫大的荣誉。唐李氏王朝,自开国皇帝李渊开始,至末期的昭宗李晔,皇帝赐姓之风一直绵延不断。下面仅举几例: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16姓被赐于李姓。 大家熟知的唐开国功臣徐懋功,本姓徐,名世勋,字懋功。被唐高祖李渊封曹国公,赐姓李,叫李勣,因避李世民名讳,单名(责力)。
唐太宗李世民因功赐李氏给突厥族人和其他族的将领,有李思摩、李嘉庆、李国昌等。
李抱玉 河西人,本名安抱玉,安禄山叛乱时,他镇守南阳,上书朝廷,说耻与逆臣安禄山同宗,要求改姓,于是唐玄宗赐他姓李。
李忠臣 蓟人,本姓董,名秦,少年时从军,因有战功,被唐肃宗李亨赐姓李,赐名忠臣。
李宝臣 奚族人,原名忠志,为安禄山、史思明的部属。史思明死,他献出恒、赵、深、定、易5州,唐代宗李豫升他为礼部尚书,赐姓李,赐名宝忠,封赵国公。
李元谅 安息人,本姓安,勇敢有谋略,避免了一次与吐蕃的战争,唐德宗赐他姓李,赐名元谅。
李茂勋 回鹘(即回纥)族阿布思后裔,降唐后,受到重用,后因积功较多,被唐宣宗李忱赐姓李名茂勋。
2、其他民族的赐姓改姓
回族李姓。7世纪以来,少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来中国并定居;13世纪以来,又有一部分中亚细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在与汉、维吾尔、蒙古族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回族,又称“回回”。回族散布面广,主要与汉族杂居。李姓在回族中所占比例较高,有些直接来自古波斯或阿拉伯,如五代前蜀词人李珣,其祖先就是波斯人,来中国后留居梓州(今四川三台)。
犹太人李姓。在11世纪中叶或后叶,一批在印度孟买定居了1100多年的犹太人又循海道向东到达了中国。他们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向皇帝殷勤致意,并进贡西洋布。皇帝同意他们“留遗汴梁”。于是,这一支犹太人就在开封定居下来,并分别取了汉人的姓。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犹太人散居于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宁波、泉州等地,但人数最多是住在开封的犹太人。住在开封的这一支犹太人移民,以李姓为首,共有李、俺、艾、高、穆、聂、左、白等 17姓,其中两李、两金、两张为“同姓不同家”。现在,开封犹太人尚有4姓,仍有李姓,他们已完全接受了中国文化。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劳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酋长赵、张、杨、李等姓。李姓现在是壮族,瑶族、白族、畲族的大姓氏。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名人,如宋代大理国有大臣李紫琮,明代有文学家、史学家李元阳等都是白族人。
苗族李姓,据有关学者考证,清代官府在登记户籍册时,用同音的汉姓代替男性户主的单舌苗名,因而形成了苗族汉姓。苗族中的一些李姓,就是这样产生的。
李姓出国
李姓在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地有很大的人群。越南北部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曾属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所辖,与中央政府关系一直极为密切,所以李姓的由来不足为奇。朝鲜和日本受中国的影响,后来才出现了姓氏制度。因为李姓是朝鲜的大姓,所以这里追溯一下来源。
朝鲜从古代起就同中国有友好往来。7世纪中叶,新罗统一朝鲜,与唐朝有密切联系。据朝鲜著名地理学家李重焕《择里志》载:“自新罗末通中国而始制姓氏,然只仕宦士族略有之,民庶则皆无有也。”可见,朝鲜皇亲国戚和臣属是仰慕大唐盛世和人物,才出现姓氏,自然李姓等贵族姓氏是最荣耀的首选了,平民百姓没有此殊荣。936年高丽王朝建立后,朝鲜“始仿中国民族,颁姓于八路,而人皆有姓。”于此可见,古代朝鲜的姓氏,是仿效唐朝的姓氏而制定的。
由于中国与朝鲜为唇齿相依的邻邦,长期以来有不少中国人移居朝鲜,其中就有李姓。据说朝鲜李氏王朝的创建者李成桂,其先祖为辽东李氏的一支,后因躲避战乱而迁至朝鲜。李成桂出身贵族,本为王氏高丽将领,参与军机中枢,1388年举行兵变,废旧王而立新王昌,次年废昌立恭让,独掌大权。1392年,赶走恭让,自己即位,改国号朝鲜,都汉城。李氏朝鲜历27王519年,曾于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至1910年朝鲜被日本侵占,李氏朝鲜灭亡。
李氏在统治朝鲜的500多年时间里,曾下令将王氏高丽所赐的王姓一律恢复其原姓,同时采取“赐姓”的办法赐予许多人姓李,因而使朝鲜李姓人口急剧增加。
明末清初,又有明将李如松的子孙及明廷遗臣李氏等一批李姓人避难迁入朝鲜。如今,在朝鲜常用的143个姓氏中,李姓为第二大姓。
李姓的出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炎黄子孙和华夏文化的生命力,将中国人的血脉扩展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