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中国的发展走向,同理,英语的学习对于中国的发展是有好处的。那么,皇帝也要学习英语吗?
清朝末年,清宫内廷与西方各国使臣及来华的外国人员的接触,也逐渐多了起来。频繁的外交活动,促使光绪下决心学习英语。当时,德龄为宫中女官,是清政府驻法、美等国公使裕德之女,曾随父寄居欧洲多年,对英语十分精通思想也很开放。后来,德龄随其父母回国后入清宫,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令其服侍身边左右,并做英语翻译工作。
德龄在宫中又有较多机会与光绪皇帝接近,在西太后的督促下,担当了光绪皇帝的英语老师,每天教习光绪学习一小时英语。光绪从来不误课,有时因急事而误了课,也必能抽时间补上所学内容。
光绪的记忆力很强进步很快,时间不长,即能阅读普通教科书中的短篇故事,且能默写英文字母及长句。他书写的英文非常秀艳,临摹古体与装饰品英文字母,尤为妙不可言!惟一感到不足的是他的发音不甚准确。
慈禧得知光绪皇帝学习英语进步很快,不免有些心血来潮。想着:学习英语也不是什么难事?于是,她兴致勃勃也想一试,并对德龄说她亦愿加入学习英语行列。谁知,她仅仅学习了两个小时的英语课程,就感到头昏眼花体力不支,再也无心继续学习下去了!虽然德龄一再劝她要坚持下去总会好的,她最终还是打了退堂鼓。
溥仪学英语,是在张勋复辟失败以后由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迈向载涛提出来的。他认为现在形势紧张,皇上恐怕难以久居宫中,应设法让他多学一些西方知识以备万一。不久,他们很快达成共识,聘请庄士敦为溥仪的英语老师,让溥佳(载涛之子)作伴读。
庄士敦是英国苏格兰人牛津大学毕业,先后担任香港总督的私人秘书、和山东威海卫殖民地行政长官。他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思想趋于守旧被人讥为“洋书呆子”。
在进宫之前,溥仪为酬谢庄士敦为师之恩,下了一道上谕,赏他「头品顶戴,毓庆宫行走」的官衔,并特许他在紫禁城内可以坐两人肩舆(轿子),月俸银元1000元!
溥仪从小学习满、蒙、汉文,对于欧洲文字从没学过,但他学英文的热情很高,学得也比较快。头一年主要学习英文单词和一些浅显的口语对话,用的课本是《英文法程》,随后开始读《伊索寓言》、《金河王》、《阿丽丝漫游记》,以及许多英文的短篇故事和西洋历史、地理。
他对地理学非常感兴趣,经常让老师讲一些欧洲人旅游和探险的事,对当时欧洲的局势和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风云,也有所了解。后来,庄士敦要求他们用英语翻译《四书五经》,溥仪由于古文基础好翻译起来比较顺手,庄士敦相当满意!
溥仪和溥佳毕竟是两个小孩子,刚开始还有君臣之分,溥仪也端着架子满脸严肃,溥佳更是不敢造次!时间一长,庄士敦也觉得气氛太紧张了,就让溥佳在课间休息时给溥仪说一些笑话,溥佳拼死不从。
庄士敦无法,只好自己给他们讲一些很有吸引力的故事和幽默小笑话。慢慢地,这两个学生才放松下来厮混在一起,玩兴一上来常常将君臣之分丢在脑后。
有一次上课中,溥仪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用铅笔给溥佳画了一张速写像,把他的胖脸夸张得像一个大圆盘,笑眯眯地递给溥佳看。溥佳也不甘落后给溥仪画了一幅画,脸庞上宽下窄,像马脸一样,两人相视一笑,谁也不生气。
还有一次,不知因为什么事两个人争闹起来,老师在上面讲课,底下两个人用脚踢打起来。开始庄士敦还装着没看见。后来不光听见脚踢声,手也跟着上去了只差扭打起来,闹得实在不像话。
庄士敦仍然不开口,只是对他们怒目而视,在老师严厉的目光威慑下,两个孩子这才罢战,正坐继续上课。直到1924年,冯玉祥的国民军将溥仪逐出内宫,他的这段学习生涯才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