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招生考试“去语文”令人担忧

发表:2010-03-03 02: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前不久,新加坡掀起的华文学习热以及媒体发表的一些评论,多数被中国媒体所转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在亚洲地区乃至世界地位的提升。前几年海外多个学校创办孔子学院引来了一阵汉语热,也让中国人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一时的满足。

但是,余温还未消除,正在展开的2010年大学自主招生中,上海六所著名高校招生测试中有四所学校或理科生不考语文,或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几所高校免去语文考试引来了一阵热议,到现在还尚未平息。

有人表示,理科生可以不考语文,是不是表明文科生就可以不考数学了。很多人批评考试“去语文”反映了中国目前的一种重“英”轻“汉”的现象。也有人批评说“这是对人文素养的一种漠视”。

显然,这和前不久新加坡掀起的华文学习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为了提高华文学习效率,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给家长支招,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讲汉语,让孩子学好汉语,必对他们的前途大有裨益。不管从现实主义还是从人文素养培养来看,“去语文化”确实令人担忧。

中国年轻人汉语能力下降

目前,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去语文”并不是因为这些学生的中文太好而不需要考,相反,中国年轻一代人的汉语能力逐渐下降,错别字频发。很多年轻人表示 一些常用的字不知道如何写,加上电脑办公的普及,很多人对汉字书写能力有很大的下降,有网友指出在刚刚结束的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字幕,就把“九州 岛”错写成了“九洲”。

美剧、韩剧等在中国大陆的盛行也给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有“哈日”,“哈韩”的倾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多。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一度火爆,“三国”,“论语”热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年轻一代对古文化了解的缺失。

当然,这种重视对西方语言的学习并不是当今才有。当年,中国被外国列强欺凌的时候,很多学者为了救国,提出了要加强西方语言的学习从而加强对西方的了解来增强中国实力。

对此,许多著名学者提出了一些很激进的观点,如胡适说:“汉字不废,中国必亡。”鲁迅说:“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菌都潜藏在(汉字)里面,倘不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这种观点在当时受捧一时,但现在看起来却滑稽可笑。

另外,考试“去语文”其实是现实主义占了上风,语文文学专业在职场上难以就业,成了学生不愿意选择专业,而英语可以在求职中为学生提供一个优势条 件,语文学习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主要通道,如果不重视,首先对中国文化传承来说是一大损失,对向外传播中国文化来说更是一大障碍,恐怕建立孔子学院传 播中国文化将落入“有楼无人”的尴尬处境。

作为高考人才选拔机制的一部分,大学自主招生“去语文”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恐怕会给未来的学生无形中指了一个方向,学生将努力培养大学所重视的数学和英文,而忽视语文的学习,从而把语文边缘化,恐怕这才是大家最担忧的。

来源:《联合早报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