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在争议间改革前行

作者:余靖静 商意盈 发表:2009-12-16 16:2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原标题:2009年高考制度在争议间改革前行 如何在科学与公平间找到平衡点

高考,中国教育的"牛鼻子"。

意图改革者抨击其"唯分是举"的僵化机制,也担忧在社会诚信体系尚不健全时无法剔除人为操作因素;温和保守者则坚持"公平是第一要义",同时也承认其"消磨民族个性与创造力"。

2009年由高考制度而生发的改革话题,围绕着在"科学"与"公平"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而展开。

自主招生

改革先锋如何守住公平底线

北京大学11月正式公布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成为2009年高校自主招生最热议的话题。北大随后对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和学生名单也进行了公示,再次引发了公众的担忧。

尽管与以往的自主招生制度相比,受"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只是减少一个笔试环节而直接进入面试,合格后方可在高考录取时享受降分优惠;尽管多位中学校长表示"签名事关个人名誉、学校信誉",但这项改革依旧招致了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连番质疑:北大是要选"才子"还是选"公子"?是否会因权力寻租滋生腐败?

有人说,有推荐资格的学校基本上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的重点中学,客观上导致农村孩子离优质教育资源更远。有人说,受推荐的基本上是全面发展、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不用校长推荐也能上优秀大学,北大是在对优质生源提前"掐尖"。

面对这些质疑,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一种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为选拔不同类型优秀学生创造条件,希望社会各界能为这些积极探索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氛围。

杭州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分析说,人们对于北大的"群起而攻",反映了普遍存在的对于特权垄断资源的焦虑。"人们不是不知道应试的弊端,但更痛恨腐败和不公。"

傅立群说,要确保"校长推荐制"的良性发展,就一定要制定好推荐细则,比如实施什么样的评价标准、采用什么样的评分方式,都应该事先出台详尽的方案。同时要让"信息公开制度"为其保驾护航,及时告知公众,满足大众知情权。推荐学生的每一个环节和详细情况,都应该"晒"于阳光之下,接受公众监督。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张建中说,任何改革都会有挫折和阻力,教育改革更是如此。既然大家认为大学自主招生是教育改革大势所趋,那么对于"趟雷"者及其为推进改革所作出的努力,有时候必须选择相信。"质疑和批判需要勇气,但有时候信任更需要大智慧、大勇气,只有相信,改革才能向前推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中青在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