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丑闻不断,根源究竟何在?

发表:2009-10-28 12:4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正在山东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全国运动会(十一运会)不断出现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打假球、金牌内定、裁判不公等丑闻,让全运会成为"钱运会"、"药运会"、"黑运会"、"权运会"的坊间流言不胫而走。有关媒体指出,权力过于集中是导致全运会丑闻不断的根源。

昨天上午,十一运会组委会在济南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获得十一运女子百米金牌的福建省女子田径运动员王静兴奋剂违规事件。这是继河南选手郭丽娜、内蒙古选手栗杰兴奋剂违规事件后,本届全运会上发现的第三例兴奋剂事件。

通报说,福建省代表团女子田径运动员王静,在组委会10月22日实施的赛内兴奋剂检查中,A瓶检测结果呈外源性表睾酮及睾酮代谢物阳性。

由于兴奋剂检测成阳性,王静十一运会女子100米第一名的成绩被取消,获得决赛第二名的江苏队运动员蒋兰获得金牌。

而10月24日晚举行的十一运会男篮小组赛中,对阵的上海队和湖北队要么不进球,要么故意往自己的篮筐里投球,引起现场观众嘘声一片,高呼"假球";7月26日全运会男足小组赛中,北京队以3比1战胜了天津队,天津队还得了三张红牌,终场时天津队员不顾警察阻拦,满场追打裁判何志彪,为饱受诟病的中国足球再添一段"佳话"。

此前结束的全运会跳水比赛更是爆出"金牌内定"的大新闻。一名中途退赛的全运会跳水裁判爆料称,全运会跳水比赛的所有金牌都是提前内定的。由于这名爆料裁判曾担任过中国著名跳水运动员熊倪的教练,"金牌内定"说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而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记者会上反驳"金牌内定"说时居然不顾官态,连爆三次粗口,令人错愕不已。

媒体:受潜规则束缚

针对十一运会丑闻不断,《中国青年报》发表文章质疑:当北京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之际,中国的竞技体育领域为何仍旧摆脱不了多年以来存在的种种所谓"潜规则"的束缚?锦标主义大行其道,这一局面为何始终得不到扭转?

该报引述某省体育局局长说:"国家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仍以竞技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体育主管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仍停留在‘重竞技轻群体'的阶段,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运动管理中心掌握的权力过于集中等原因,都是导致全运会赛场上各类丑闻不断的重要原因。"

据这名体育局局长介绍:某省代表团在参加本届全运会之前,省政府向省体育局下达指令,如果不能完成夺取××枚金牌的任务,体育局局长就将因工作不力而受到处罚。

对于各省区市体育局来说,全运会成绩也是体育局展示工作业绩最主要的管道,各地代表团必须在全运会赛场上展开全方位的竞争,甚至不惜不择手段。

这名局长认为,国家体育总局组建的各运动管理中心虽然为事业单位,却掌握了太多本不应拥有的行政权力,尤其是在国家队人员的选定和各类赛事裁判员的选派上,各运动管理中心握有生杀大权,使得各地方队不敢得罪。

可以想象,在这样巨大的权力背后暗藏着怎样的利益,所谓"潜规则"的存在也就变得合情合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人民网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