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到了楚国,楚昭王非常欣赏他,可是孔子的名气太大了,有些大臣认为孔子会影响他们升官发财,便在昭王面前乱说坏话,而昭王正在病中,并且不久又死掉了。遭遇到这样的变化,孔子师徒感到前途茫茫,最后决定再去卫国一趟,这是他第五次到卫国了。
就在这个时候,鲁国和齐国发生了战争,孔子的学生之一冉求,领兵作战,很快击败了齐兵,获得胜利。做为宰相的季康子,论功行赏的时候,问冉求道:"你这种军事的本领,我看不是学来的,一定是天生的吧?""不,是跟我们的老师孔子学来的。"冉求很谦虚,把一切荣耀都归于老师。
季康子虽然久闻孔子的大名,可是并不瞭解孔子,又问道:"孔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老师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如果能照他的话去做,必定可以提高国家的声誉。"季康子决心起用孔子,问道:"我想以国家的名义召用你们老师,可以吗?""当然可以,不过召用他,万万不能视同一般人对待他。"
于是季康子马上派人到卫国迎接孔子,孔子离开故乡已经十四年,接到鲁国聘用的消息,很是高兴,满怀希望的归国。那年他六十八岁了。
回到鲁国
孔子和弟子们坐的马车在暮色苍茫的黄昏,返抵曲阜,很多学生等在郊外,恭候老师的归来。孔子回到家里,休息了一会,当晚就去看鲁哀公。哀公似乎等了他很久。
一见孔子,就问他处理政务的方法。孔子答到:"依我看,任用贤能,是处理国政第一重要的事。""如何才能使民众服从国家的政令呢?""国君要任用正直的人,去掉奸邪的人,上面的人是正直的,下面的人必受到感化,民众岂有不服从的道理?"
过了几天,孔子又去拜访宰相季康子,季康子第一件事要请教孔子的事是如何防范偷盗,孔子就说:"只因为做官的人贪得无厌,别人就会跟着你学,才会去偷他人的财物。如果你自己不贪,即使奖赏盗窃,也不会有人去干盗窃的事。"季康子是个不讲仁义,最喜欢滥杀百姓的人,他以为这样才能使社会安定下来,因此就问孔子他这种作法到底对不对。
孔子一听,火气来了:"国家就掌握在你的手里,那里还需要杀人?只要你自己肯下决心往好处走,民众就有安定的日子过,那里还会打歪主意做坏事?在上位的人好比是风,在下面的人好比是草,风吹到草上,草总会低头跟从的。"
他们两个似乎很不投机,在季康子方面,认为孔子是在故意批评他,绝对不会同他合作的,所以就不敢重用孔子了。在孔子这一方面,自然也不想在季康子底下做事,他决心在有生之年,专心在教育上,只是偶尔向鲁哀公提出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