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形而上的玉
中国文化进入到历史时期不久后,宗法制度便被确立,又为了维系这种纵式的承继体系,而发展出礼教规范。玉石材料就在这情况下,脱离石器时代的实用价值,进而成为一种象征的礼器。新石器时代的居民从长期研磨石器的经验中,体认了玉的质地坚实色泽温润的特性。古玉的定义各有不同,现在我们暂定史前到汉代这段时间的玉器为古玉。
要欣赏古玉,必须先了解古玉在当时社会上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玉只是用来制作装饰品和生产工具,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贵族阶级形成,玉也就成为统治者地位的表征,玉器的形而上的政治意义日益深厚。
宗庙祭典中,将玉器作为奉献给神明祖先的礼物,或将象征神明祖先的纹饰雕琢在玉器上,作为依附神灵的实体,玉器便具有形而上的宗教意义。
礼器制度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萌芽,夏商周三代时因配合当时的祀仪与宗法制度而发展到高峰。玉器的制作和使用到汉代开始有了重大的转变。本来在周代奉为正宗的礼器逐渐消失,汉通西域之后,玉道大开。
因为玉的使用久远,纹质美丽,本来就被大家喜爱。再加上五行方士的附会,认为玉有避邪去病,防尸不腐的神奇力量。于是汉代人民用玉达到了空前的盛况。由于社会富庶,需求增加因此汉代玉器多偏重在装饰玉,镶嵌玉,和丧葬玉的制作,而雕琢更加精巧。
唐宋-古玉仿作新雕
唐代艺术主流在于大型的佛雕以及小件的陶塑,玉器制作并不发达。唐代的玉与商、周的玉性格上迥然不同,反而倾向汉代玉器的式样与观赏的用途,作品的表现充满自由与朝气。宋代是一个玉雕艺术史的转捩点。宋代玉作一方面以新玉仿制古代各种青铜礼器和玉器的形制,一方面又将一些出土的古玉重新装饰雕刻,这些都是前代所没有的现象。宋代玉匠一心一意在仿古,特别是模仿周末与汉初的艺术,使宋代艺术恢复到纯中国风格。
宋代除了仿古风气外,还有两种新的风格萌芽,而在元代时逐渐盛行。其中之一是以自然为主,包括雕成水果与花朵形状的玉碗和深雕风景图案的容器。第二种风格与第一种恰好相反,以模仿陶瓷形状,着重简单线条。
明代-文房四宝要玉装
明代文人讲究品味,与文人生活有关的文房用具或摆设无一不要求雅巧。在这种风气之下,器物的艺术水平自然也提升。文房工具以玉制作在明代甚为普遍,也成为明代玉器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