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前高层张万舒出书披露六四内幕

作者:海蓝 发表:2009-05-20 22:45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3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官方新华社前高层张万舒在六四事件20周年前夕,出书披露八九年民运时中央曾成立专责小组控制当时有关六四的报导,前中国青年报编辑李大同表示,当时中宣部箝制所有媒体,该报编采人员消极抗议,不作报导。

临近六四20周年纪念,前新华社新闻部主任张万舒在香港出版有关八九民运,从4月至6月现场采访第一手资料,名为《历史的大爆炸--「六四」事件全景实录》一书,揭露「六四」事件开始至军队入城内情,包括军人在群众力阻下,如何调动十万兵力,甚至不惜换上便装,以六条路线赶及6月4日前進驻天安门广场,揭开流血镇压的序幕。

张万舒在书中披露,八九民运期间,不只北京的市民,连官方新华社的员工也展现同情学运的一面,该社有四百多名编辑、记者曾参加遊行并声援绝食学生。面对党喉舌「失控」,中央5月下旬成立「中央新闻报导指导小组」,提出七条指导,藉以控制报导方向。七条指导包括「要报导戒严的必要性」,及「一个多月以来攻击党的反动言论,要逐渐進行批判」等。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闻后坦言,根据上述要求,这种报导非常难写,而且记者的牴触情绪很大,也不愿写。

张万舒又指,当时《人民日报》采用擦边球方法发表「戒严第一天」,他认为文章仍会继续写下去;至于新华社,张万舒指由他与高层郭超人、南振中等5人,每晚八时集体商量写出稿件,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通知各部门,要严格管制年轻记者。但至6月3日晚上,张万舒收到前线记者报告指军队开入木樨地,军队终于开枪,穆青闻言痛苦地说:「今夜,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另一名副社长郭超人说:「历史将不会忘记这一夜」。

就八九年新华社内部情况,张万舒向记者表示,他不方便接受访问,详情巳记载在书内。

前《中国青年报》编辑李大同表示,89年5月下旬,中宣部向所有媒体传达指令,并成立中央新闻指导小组,控制报导方向,当时各个媒体难以执行此指令,因编辑及记者消极抗议,不愿按照新闻小组的报导方向,作非事实的报导。该报的编辑记者便不写报导,从5月底直至六四开枪事件发生,整整一个月,全部用新华社代稿,记者不作报导。

他说:就是中央新闻指导小组统一规定这些甚么报,当时媒体执行得很不好,主要是不理。报社领导不能不理,不理你就别干,但是编辑记者普遍坚决反对,不干,一直持续到开枪之后都是这样。

李大同又指。新华社作为官方重要喉舌,不能停止发稿,但据他所知。新华社的编采人员不满中央新闻小组的指令。另外,《人民日报》的编采人员对此反抗激烈,当时的副总编辑陆超祺,准许记者报导6月4日凌晨军队入城开枪情况,该报导名为「北京的一夜」,最后陆超祺被撤职。

另外,张万舒一书最后一章「军人笔下的真相」,从戒严将军及士兵亲自写的书《戒严一日》,分析军人入城过程,指89年5月17日,政治局常委会在邓小平家召开会议,决定派军戒严,中央军委从北京、沈阳、济南、广州及南京五大军区调动十个集团军的兵力,進军北京城。军队進京的路线有6条,中心目标最初就定在天安门广场。不过,各路大军被群众、学生围堵在郊县各地,无计可施下,6月2日,27军及65军奉命化装進城,有穿上港式衫、健美裤進驻人民大会堂。

至于六四镇压死亡人数,该书引述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谭云鹤指出,「六四」事件中死亡人数有727,但与中国红十字会记录的2,700人相差甚远。

前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表示,张万舒曾任职新华社领导,其书的内容可信,他掌握不少真实资料。至于出书后会否遭新华社处分,这要视乎是否有机密内容。他说:新华社国内部主任,是高官及领导,书的内容估计可信,因为他知道很多情况。他有没有保密材料,如有的话,当然不行,没有则问题不大。

据了解,八九民运期间,张万舒担任新华社总社国内新闻部主任,当年直接处理,新华社驻全国各地记者现场采访的第一手资料,新书以每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了89年4月15日至6月10日的情况。

另外,对于近日已故中共总书记赵紫阳被软禁期间录音自白有关六四镇压过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上世纪80年代未,中国发生的政治风波,党和央央早有结论,强调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有重大成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国情。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