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第二次衰退

作者:谢国忠 发表:2009-04-18 22:1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政策制定者对他们的刺激计划仍不起作用感到沮丧。它们的政府也已经捅下了很高的财政赤字。但是,全球的就业、企业家信心和消费者信心都在持续恶化。主要经济体很可能在二00九年一季度遭遇了类似二00八年四季度那样的收缩。

这种全球性经济衰退是前所未有的。更重要的是,人们很难看到衰退结束之后,世界经济将如何增长。如果历史重演,在眼下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之后,政治危机可能爆发。

政府救市三部曲

当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经济快速复苏将会化为泡影。由于陷入绝望,各国政府将试图直接提振资产价格,或者通过刺激观望的投机者重新加入游戏的方式,来提振资产价格。

美国政府试图提振资产价格的第二步是「盖特纳计划」,它试图剥离美国问题银行的「有毒资产」。实际上,这项计划就是通过补贴投机而提振有毒资产的价格。按照这一「美丽计划」,对有毒资产的需求应该会迅速增长。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类资产的价格还没有大幅增长。

美国政府试图提振资产价格的第三步,是改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制定的按市值计价原则。现在,美国金融机构得到许可,如果它们认为市场失灵,可以不以市值对其资产计价,而是根据其「判断」。也许市场未必能对资产完美定价,但是,谁能做得更好呢?改变按市值计价的原则,就等于允许问题银行不再对坏资产计提损失。这样一来,问题银行的股价就会大幅上升。

美国鼓励银行增加信贷

除了美国制定政策以提振资产价格,大多数主要经济体都在鼓励它们的银行增加信贷。

「鼓励」是什么意思?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借贷是在平衡风险和收益之后,争取利润最大化。政府鼓励它们放贷,实际上就是向它们施压,降低信贷标准,承担更多风险,却获得同样或者更少的回报。这种政策,实际上是用未来的坏帐换取今天的需求。支持这种措施的论调是,如果每家银行都借钱,经济改善,就会减少坏帐发生。但是,这种「免费午餐」式的想法,只会通过制造另一个泡沫而收一时之效,却会在未来引发更大的危机。

我认为,二0一0年,泡沫破灭的速度会超过政府制造泡沫的速度。资产价格很有可能再次下跌。通胀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它将导致国债和其它政府债券价格下挫。政府债券是最后破灭的泡沫,当这个泡沫遭到挤压,其它的资产价格将会见底。这将使目前政府充入泡沫中的空气释放出来。届时,全球经济会第二次下挫。

通胀还是通缩?

二00六年九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新加坡年会上,我预测二00七年出现金融危机,二00八年出现经济危机,此后会出现滞胀。虽然滞胀的预测还没有应验,但是,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正在执行的政策,坚定了我的想法--滞胀会困扰全球经济很多年。

汽车和电子行业是两大全球产能过剩的行业。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很久了。不过,这个问题却被信贷泡沫虚增需求所掩盖,因为购买者受到零首付零利率的刺激,频繁换购新车。如果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支持它们的汽车公司,通缩就会持续。不过,奥巴马政府目前不愿意这么做。

电子行业习惯于通缩了。通常,好的通缩会支持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但是,现在的通缩不是好的通缩。在没有政府施压的情况下,这个行业正在自行收缩,这个过程将随着产能削减而很快结束。

熊市反弹是零和游戏

除了二0一0年经济第二次下挫和未来出现滞胀,我还想评论一下熊市反弹的特征。在一个持续多年的熊市里,股市时常出现较大反弹。这些反弹的幅度,可能从底部上涨四0%。显然,这样的熊市反弹令人垂涎。投资者很难做到只观望、不入市。

我不是反对在熊市反弹中挣钱,但是,必须记住,熊市反弹是零和游戏,甚至还是负和游戏。在每一次反弹后,市场可能会跌得更狠,一个人的利润其实是另一个人的损失。在熊市反弹中投资,把握时机是最重要的,早进早出是最基本的原则,最有害的是追涨杀跌;当市场反弹了三0%,就不要追涨杀跌了,这对你的金融资产健康非常不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先探投资周刊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