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有满族的新嫁娘、有上学的书童、有香港的画家,也有难得一见的恭亲王奕訢......这些150年前实实在在的影像,让我们毫无障碍地面对面看到当时的中国人,当时的"我们"。
约翰·汤姆逊并不是第一个到中国来的旅行摄影家,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他都堪称十九世纪描绘中国的摄影师中最为重要的一位。
1868年至1872年,汤姆逊有一次长达四年的中国之行,他从香港出发,游历广东、福建、北京,以及华北地区,然后南下长江,行程近8000公里。此次展出的作品就是他在旅途中拍摄的。
中国著名的影像收藏家仝冰雪先生在谈到汤姆逊的作品时说:"西方摄影师早期在中国拍摄的照片,大部分人是抱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对中国人充满了敌意和曲解,而当我审视汤姆逊拍摄的中国照片时,我看到的则是更多的中国人的笑脸,看到了更多的放松的中国人。"
准备出嫁的满族新娘
恭亲王奕訢
而汤姆逊自己则说,"如果当年伟大的马可·波罗能用几张照片来说明他漫游古老中国的经历,那么他的美丽传说会更加动人。"
约翰·汤姆逊在北京时光很短暂,他在总理衙门拍摄下了几幅重要的人物肖像,其中包括当时满清的重要官员成林、宝鋆、文祥、董恂、毛昶煕、沈桂芬,他还在这里遇见了当时权顷朝野的恭亲王奕訢,之后在恭亲王府拍摄下了一幅日后被广为引征的恭亲王的肖像。
这幅肖像是如此地让人熟悉,很多人在历史课本上见到过的就是这幅照片。汤姆逊在他的著作中回忆这幅照片:"恭亲王亲切地与我交谈了几分钟......他中等身材,体态清瘦;说实话,他的相貌并没有像其他在场的内阁官员那样深深地打动我。不过,他的脑袋按照颅相学的说法可以称得上绝佳。他的目光能明察秋毫,静坐时脸上常露出一种阴沉而坚定的表情......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能意识到他和他周围的这些大臣们肩负着支配数百万人民命运的沉重担子,或者他们是否能够心安理得地注视着大清帝国和她的人民的现状。"
回到英国后,汤姆逊积极地举办讲座和发表文章向公众介绍中国的情况,但汤姆逊并没有把怜悯之心都留在中国,他回到伦敦依然关注当地百姓疾苦,因而赢得"街头摄影家"的赞誉,他还在1881年被邀请到皇室为英女王伊丽莎白拍摄人像。
20世纪20年代,药剂师维尔康姆从汤姆逊的继承人手中购买了这些底版,连同照片一起保存在维尔康姆图书馆中,这是这些照片第一次回到中国。
厦门的一对夫妇
汤姆逊(左一)和清朝士兵
香港画师在自己的画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