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人杜牧这首《清明》诗,千年流播,脍炙人口,童叟皆能熟诵。但殊难解知其意--清明为何雨纷纷?行人为何欲断魂?诗人为何寻酒饮?饮酒何去杏花村?诗读百遍,其义何见?
清明缘何雨纷纷?长江流域村夫农谚:"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此就农事而言,盼望清明出太阳,太阳出来喜洋洋。因为农谚又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雷打清明前,高山涨满田;雷打清明后,平地种成豆。"希望清明天晴播种瓜豆,谷雨下雨润泽沃土,植物种子生根发芽破土而出,新植树苗也淋了"定根水"。
可是清明多不明。气象学家说,江南春早,北方干冷气流南下,南方海洋暖风北上,冷暖相遇,凝结成雨。
"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的士大夫之族常常关心农事桑麻,而今的城里人和读书人似乎多只关心天晴下雨出行方不方便或者心情好坏与否,少了些心系天下的宏阔气概,多了些小不拉叽的小资情调。
清明缘何雨纷纷?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今山西一带)的一段故事,催人肝肠寸断,泪下潸然!
晋国公子被一伙奸臣谋害,被迫在晋国重臣介子推的扈佑下流亡异国他乡。他们在一道山坳迷了路,饥寒交迫。重耳瘫坐破席,绝望长叹:"重耳可死,然百姓难安矣!"介子推说去寻食,一会儿把一块烤肉递给重耳,重耳狼吞虎咽顷刻吃个精光,问介子推:"何来烤肉,尚有乎?"介子推提了提自己的裤脚,说道:"公子若喜欢吃,我愿将另一只腿肚也割下来。"重耳感动得大哭:"君如此待我,我将何以报答之!"介子推答:"我不求报偿,但愿公子风雨漂泊,不忘民间疾苦,慎思遍求治国良方。"
在外流亡19年之后,晋国忠臣终除权奸,拥戴和召唤重耳回国主政。
归国入城时,重耳拔剑把伴随他多年流浪的破席挑下车去。
介子推拾起破席,悄然回家了。
重耳登基封赏,偏偏忘了为他割腿冲击的介子推。
有人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才旧事猛省,差人去请介子推来朝受赏。介子推坚辞不去。重耳只好亲赴介府,却见闭门锁屋。邻人告知,介子推不愿受封,背着老母躲进绵山。
派御林军搜山不遇,重耳只好听人献计,放火烧山,仍不见介子推出来--介子推背着老母,靠在一棵巨柳旁,活活烧焦了!
重耳跪拜被烧焦的介子推,放声大哭。
移动介子推尸体厚葬,重耳才发现其身后树洞里介子推的一片衣襟,上有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怜生民。
柳下做鬼终不见,强以伴君做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介子推舍己忠君爱国,不图个人回报,坦荡襟怀,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泪下潸然!
重耳将血书藏入袖中,下令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寒食一日。这一天称为"寒食节"。
次年寒食节,重耳率众臣拜谒绵山,在山下寒食野餐一日,翌日素服徒步登山祭奠介子推亡灵。但见死柳复活,枯干新枝随风而舞,君臣折柳为环戴于头上。
重耳取介子推血书《清明》诗意,定这一天为"清明节",以召告天下,为政清明。
重耳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晋国遂成"春秋五霸"之一的中原强国。
此后历代文臣武将,无不重视寒食、清明两节;骚人墨客,留下多少寒食、清明诗篇。
唐杜甫"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小寒食舟中作》),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唐 柳中庸"春暮越江边,春阴寒食天"(《寒食戏赠》),宋 沈端节"今年寒食又花开,垂下重帘不许燕归来"(《虞美人》),宋 范成大"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四时男园杂兴之三》),宋 陈与义"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清明》),明瞿佑"风落梨花雪满庭,今年又是一清明"(《清明即事》),宋 张炎"一夜凝寒,忽成琼树,换却繁华。因甚春深,片红不到,绿水人家"(《柳梢青 清明夜雪》)......
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诗人词家心中,那是天公为忠君爱国的介子推而长泣的泪雨。路上行人杜牧思之而魂欲断,只有借酒寄杯,痛饮长歌。牧童心照不宣,默言指路--杏花村正是介子推故地古晋国(今山西)汾阳一带的天下名酒之乡。
传说中,清明又是每年度三大鬼节之一。清明鬼出门,七月半鬼乱窜,十月初一鬼回家。三大鬼节是华夏独有的最富亲情的节日,因为活着的人们总也忘不了为那些逝去的亲友亡灵烧一些零花钱。祭祖事鬼是重要的习俗。
寒食祭灵,清明扫墓,在唐玄宗时定为国家节俗制度,"编入五礼"。白居易有诗《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至宋代,寒食清明,"太学"放假两天,"武学"放假一天,师生为先人扫墓,以弘扬传统美德。
江南一带古时流行清明踏青游春。宋人吴惟信在《苏堤清明即事》中描绘:"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王禹偁《寒食》吟咏:"今年寒食在高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拈花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寒食、清明亦是古代全民健身运动日,走马,放鸢,斗鸡,蹴鞠(踢足球),劈阮,弹筝,相扑,说书,登山,拔河,露营,野餐,饱尝天地春色人间乐趣。
国人潇潇春雨濡心田,翘盼清明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