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饮食保健
唐代.孙思邈曾于《千金方》提到:"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多则难消也。"并言"清晨一碗粥,晚餐莫教足"。清代的诗人袁枚亦说:"多寿只缘餐饭少,不饱真是却病方。"所以,早餐吃好、晚餐吃少,三餐只要七分饱,才是却病好药方。所谓"寒头暖足七分饱",保持每餐不过饱,平常用冷水洗脸,冬日常泡脚,便是养生好方法。
清代著名养生名家曹廷楝说:"老年人以调理脾胃为要。"切要若老人家胃部经常不舒,嗳气或稍食冰冷,即感不适,乃属胃寒症,可于吃粥时,食酱姜。饭后食蜜姜改善胃寒情形,但必须长期服用,方见其功效。若偶吃稍凉食物胃部不适时,可吃一片生姜即安。受寒感冒发热初期,可用葱姜汤发汗,服用热稀粥,并卧床盖被取汗;若是轻微饮食不慎致吃坏肚子,导致腹痛泄泻则立用豆豉胡椒汤调和肠胃,都是简单的居家照护之法,但若是仍觉不舒,还是透过医生诊治较当。
之二、运动锻炼
另外,俗谚语"老人先老腿",平常腿部保健,想要防止痿软,可以艾灸双腿足三里、阳陵泉、肚脐下四根横指处关元穴、脐下两根横指命门穴,一般人则可常按这些穴道,作为居家保养之道。
另可做《去病延年六字功法》:"肝若嘘时目争睛嘘,肺如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需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以上皆以鼻吸口呼。养生秘诀详叙如下:
●嘘.肝气诀
行嘘字功诀,以鼻吸气,嘘气(呼气)时两目圆睁,怒目而视。反复行6遍。这个功法对老年人目花、目糊,多泪,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呵.心气诀
行呵字功诀,双手十指交叉,上举于头顶,吸气时向上托起,呵气时下降放于头顶。反复行6遍。这个功法对喉内热痛生疮、心烦气躁,能起功效。
●嘻.三焦诀
行嘻字功诀时,以鼻吸气,躺卧行功法,但若是不方便站、坐亦可。反复行6遍。这个功法能通行壅塞。
●呼.脾气诀
行呼字功诀,以鼻吸气,呼气时口唇撮口。反复6遍。这个功法对痰病行之胜药方,若有泻利肠鸣或吐水,有很好的去病之功。
●呬.肺气诀
行呬字功诀,以鼻吸气时,双手缓缓上托,掌心朝上。呬气时双手缓缓放下。反复行6遍。这个功法对疗胸膈烦满、上焦有痰之症。
●吹.肾气诀
行吹字功诀,随着吹气双腿屈膝下蹲,站起时以鼻吸气。反复行6遍。这个功法对肾有疾者,消瘦气色暗、耳鸣者,有很好的保健功效。
做此动作之前,先叩齿16遍,收敛心神。后用拇指背擦内外眼角各9次,再于鼻两侧按摩7次。接着两手搓至极热,用热手在面部摩擦,不论次数多少。再用舌搅动口内上下,使津液生,鼓漱津液使之满口,再分3次吞下。再行搓耳、拉耳翼及耳垂,最后缓慢向左右转动头颈,使面部皱纹不生、并使耳聪目明。六字功诀不必全练,某个脏器有病只需以相应的功诀治疗。
之三、怡情养性
勤用脑,防衰老。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故退休后多从事下棋、打球、绘画、书法、养花、阅读、吟诗、歌唱都能锻炼脑力,防止脑部衰老退化。退休后的生活,是人生的另一阶段,许多因为工作不得不放弃的兴趣,都能够在此时重新拾起,不亦乐乎。素人画家吴李玉哥和洪通,都是在年过半百时才开始绘画,但却创造了不朽的传奇,做自己有兴趣的事,便是每天快乐、青春永驻的秘诀。
之四、生活规律
生活规律,也就是规范与自律,按时就寝,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冬宜早睡晚起。睡前以热水洗足,睡时的姿势,可采取向右侧卧势,"先睡心,后睡眼",凝心静神,闭目默想印堂穴处(两眉心间),屏除杂念,自能息心而瞑目。
平时注意气候变化,增减衣着,"春寒莫使棉衣薄,夏热汗出需换着,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疾生才服药。"所谓上医治未病,防患未然,配合四时季节做适当的调养与保健,莫待疾生才服药。
之五、药食保健
平常亦可以选用下列药物煎汤服用,如党参12克、何首乌9克、菟丝子6克、麦门冬6克、黄精6克、枸杞6克、菊花3克、五味子3克,以2,000cc水,煮沸后小火再熬15分钟,代茶饮用,可达到滋阴补肾、补气明目的作用。
另有一方可益气健脾、利湿宁心,便是用生黄耆20克加入2,000cc的水煎沸后,再煮15分钟,去渣后加入薏苡仁15克、绿豆15克(两者先浸泡30分钟)、枸杞子6克、百合6克入电锅隔水蒸煮,至薏苡仁及绿豆熟透即可。汤可饮渣可食。喜甜者可放凉后少加蜂蜜即可。
之六、心情愉悦
心底无私天地宽、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则为富足。因七情六欲皆是致病之源,故淡泊名利仁者则寿。《内经》曾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道德经》也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教他如何生活,不要教他如何躲避死。"
认真活在当下,担忧与苦恼于事无补,所以想要延年益寿,最好的方式就要放开心胸,让乐观愉悦的心情充满每一天。何需缅怀过去,亦不愁妄想未来,真诚的做好当下的事。
吃饭时用心品尝食物的美好滋味,洗澡时细心感受水的温柔,运动时享受风的吹拂......宋代文豪苏轼曾在〈赤壁赋〉中言:"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借东坡之文,与彼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