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批评家朱大可近日在新浪博客上发表题为《文化毒奶和脑结石现象》的文章。他认为, 中国毒奶事件成为 "后奥运时代"的典型案例,全国奶粉品牌几乎全军覆没,引发世人对整个中国的食品制造业的深切怀疑。但毒奶粉只是冰山一角,有毒食品工业已经构成了庞大的集体犯罪链。化工和食品工业领域的专家们在各大研究院和高校实验室里,不断创造出各种造假和使毒技术,为食品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为谋取利润,运用各种技术,把伪劣食品推向市场。各级政府为实现GDP指标,纵容和包庇食品造假。国家食品检验机构向造假投毒企业颁发免检证。原美国中文网络杂志《大参考》主编李洪宽对此评论说: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道德崩溃,大多数的商人没有起码的道德良知和整个管理机制的崩溃造成的。奶粉加化工原料这种事情,有很多环节即使发现,政府没管这个事,从事这个设计和科研的科学家一般也不会这么做。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一个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事情,比如说化学家做了这样一个事情,他一辈子就完了,等于是把自己的职业给毁了。所以一个正常社会不会发生这个事情。至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事情?那就是商人对于利润的追求已经超出了所有的东西,他把这个当成唯一的,而且他也算了一下风险,他也考虑到揭发出来会怎么样。他算了以后觉得值得冒这个险,所以,我们吃的这些东西当中就全是这些化工原料了。"
文章说,比毒奶更为惊心动魄的是中国文化的自我毒化,但民众对它却至今没有警惕。文章举例说,为吸引点击率,网站逼迫签约作家加速写连载小说,一些作家被迫从一天写3000字加快到一天写一两万字以上。这种文化注水,导致文学质量严重下降, "畅销书"往往等同于低质书。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假唱"曝光后,居然很多人支持"假唱"。另外,抄袭造假也屡有发生。文章警告说,中国文化的自我毒化会造成的"脑残"、"文化脑结石"更值得关注。李洪宽对此表示:
"朱大可把食品有毒、掺假和文化注水联系起来,联想力比较丰富。至于说文化产品、文化垃圾,可能这个性质还略有不同,毕竟我写一个三流的五流的小说,它不害人,起码读者是爱看的就看,不爱看就不看,而吃的东西比如说婴儿的奶粉吃了之后,我们大家都看到了会危害儿童的生命,这是犯罪行为。"
德国多德蒙特大学国土规划专业博士王维洛认为,中国各行业的造假盛行,反映了中国社会道德的沦丧。王维洛以今年5-12汶川地震中垮塌的豆腐渣校舍为例说:
"学校楼房的建造经过建筑师的设计后,还有监管这个工程的建设,也经过了市政府的审批,经过了财政局的拨款或者是人家的赞助、教育局的审批、审查,经过了建造商,同时也经过了所有的建筑工人之手,也经过了监管人管签字,学校校长也知道这个学校花了多少钱建造,学校的财会人员也知道这个钱到底是怎么进去的。所以,这一串下来不是几个人的事,不是一个奸商能够做的事情。中国的很多人看到了这个事情都默认了,觉得这不是他们的事情,他们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们的孩子走进这个教室也会被压在底下。"
李洪宽认为,中国社会各行业造假盛行,反映了整个社会反馈机制和纠错机制的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