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封网惹争议 封网到底封住了谁?

发表:2008-07-31 09: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王家卫的影像世界里,会过期的罐头影射了爱情的短命。在现实的中国,新闻自由通过一场没有爱情的逼婚被嫁 接给北京奥运,并也像罐头那样,到2008年10月17日过期。中国政府似乎还没有打开潘多拉的盒子时就已经嗅到了灾难,却不知道盒子里面最后一件宝物是 希望,只有打开后不再关闭才会带来好运。离奥运开幕还有十天,北京就因为封网政策已经丢了一回“国际面子”。

奥运开幕倒计时第十天,有关北京奥运的重大新闻无疑是已经进驻北京的外国记者抗议在奥运新闻中心不能自由上网。德国新闻类节目收视率最高的电视二 台晚七时新闻播报了外国记者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抗议不能访问如德国之声、BBC和大赦国际等网站的画面,镜头里的媒体中心接待人员称他们只负责技术问题, 非技术问题要去找国际奥委会解决。 7月30日,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凯文.高斯帕在回答记者的指责时,修改了今年四月份的说法,即奥运期间至少在主新闻中心互联网将不受限制。高斯帕辩 解说,这一许诺针对的是体育报道,而不是泛指有关中国的报道。他还说,他的"主要职责是保证对体育比赛能尽心公开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7月29日 的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这一问题时,只是以"不了解具体情况"搪塞过去。北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孙伟德周三(7月30日)称主新闻中心"上网有足够的自由,对奥 运会的报道不会受到影响",并同样以"不了解具体情况"回避了具体的指责。   

中国这两位代表了官方立场的发言人在奥运前的新闻热身战中开局就失算。中国为了确保奥运的成功,为了能借奥运展示一个现代的、开放的、有能力有信 心的大国形象,可以说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特别是在西藏事件发生后,北京奥运的国际公关压力同硬件与人力上的投入一样创奥运史新高。遗憾的是,巨大 的人力物力投入可能就因为观念上的落后与僵化而事倍功半。对于新闻官来说,"不了解具体情况"是最容易的一句托辞,也是最愚蠢、无效甚至适得其反的托辞。 其实,奥运前的西藏事件让中国人意识到,北京奥运至少在树立国际形象上是把双刃剑,西方媒体绝不会像中国一厢情愿的那样对中国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 方式来报道中国。奥运期间,成千上万的外国记者绝对不会满足于"不了解具体情况"这样的新闻水准。越是以搞面子工程的心态和习惯作法来办奥运,到头来就越 有可能失面子。

如果说与"国际接轨"更多地是一种关于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形象的说法,那么奥运会则是最直接了当的"接轨事件",中国必然在世界的聚焦镜下被放大, 而被放大的结果通常是,连世界小姐的美丽面孔也都会被看到小小的雀斑。可以预期,奥运期间涌入北京的外国记者没有营造"和谐社会"的义务,他们必将是"来 者不善",必将是以挑剔的眼光来审视一切。这种"挑剔"一方面有政治制度和文化差异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西方媒体的运作机制有关,并非对中国存有敌意。一 般来说,西方媒体更习惯于"鸡蛋里挑骨头",对政治基本上持批评、监督和怀疑的立场,他们的新闻词汇里不存在"负面报道"和"正面报道"的区别。因此,中 国希望与"一个世界"怀着"一个梦想"的同时,必须要学会与同床异梦者和平相处。

在北京奥运的两周高强度高亲密度与世界舆论空间"接轨期",叶公好龙式的对待新闻自由的态度必将捉襟见肘,以滑头式的、顾左右而言他的虚与委蛇的 手法必将难以招架新闻自由所固有的游戏规则,北京必须要清楚对新闻自由的承诺意味着是什么,不然肯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想参加"一个世界"的游戏,就必 须掌握和遵守其中的游戏规则。所以,作为曾承诺了奥运会期间为记者提供完全新闻自由的北京奥组委,你不能用"不了解具体情况"来忽悠为什么封网的问题,你 必须要给出一个让世界信服的理由,说明为什么不能让世界上(当然包括中国人)有正常思考能力和判断力的人自己来判断德国之声或者BBC的新闻网站是否是有 害的。

封网到底封住了谁?

由中国总理温家宝2006年11月1日签署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中,实际上只有第六条"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 被采访单位和个人的同意"与新闻自由相关,但绝对不是新闻自由意义的全部。遗憾的是,即使是这样,该规定的最后一条还为这一专为外国记者准备的大礼打上了 保存期限的标签:"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2008年10月17日自行废止。"这种罐装式的新闻自由,与一个自信的开放的大国形象的确十分不 相称,而"奥运期间外国人专用,国人免尝"的新闻罐头政策更是对国民的公开歧视与不信任。

限制新闻自由之弊,远大于新闻开放所能带来之利。四川汶川大地震和瓮安事件一正一反说明了这个道理。在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封网政策能做到是自 欺欺人,作茧自缚,最终封住的是自己的发展与进步的机会。中国领导层在经济技术层面上对互联网的认识能算是"与时俱进",但是在对信息资源作为积极的政治 与社会动员与管理的潜能的认识上,还停留在"防民甚于防川"的古旧时代。新闻自由不是罐头,而是一种正面意义上的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就不 可能再收回了,因此不如把它坚决地打开,让里面的最后一件宝物-希望放飞出来。

奥运的新闻自由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是风险但更是机会,希望奥运期间中国不但能让互联网真的能成为联结一个世界的畅通的网,也能让中国的新闻媒体从此走向开放和自由。

背景新闻

法新社今天发自北京的消息说,中国证实在奥运期间对媒体使用的互联网进行限制。法新社引述中国奥组委发言人孙伟德的话说,中国在奥运期间将提供记者充分的网路使用权,然而没有无限的上网自由,他也证实记者将无法获得或进入海外中文网站。

法新社的消息说,中国将在奥运期间审查外国媒体所使用的网路,这一做法将违反中国所做的奥运期间给予媒体完全自由的承诺。

奥组委发言人孙维德还表示:记者也不得进入部分其他网站,但他没有说明是哪些网站。

在奥运媒体中心工作的记者,也抱怨无法进入部分网站,这些网站包括人权团体国际特赦组织、英国广播公司BBC、德国之声、香港「苹果日报」与台湾「自由时报」等。

澳大利亚奥委会主席科斯特表示,对中国此举十分遗憾,将就中国当局限制网络的做法向北京方面提出质疑。

另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昨天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中国政府是否有责任保证奥运期间,外国媒体和运动员能在奥运村自由上网的提问“时表示,中方的态度是要保障外国记者、运动员和公众在奥运期间在华有正常的渠道获取正常信息(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德国之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