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又称为流涎,如果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受阻,都可产生流口水的现象。
宝宝自出生起,唾液腺也同时发育,直到3至4个月大时,唾液腺的发育更成熟,口水量大增。
流涎也是出牙前的生理现象,由于将要萌出的牙齿对牙龈感觉神经产生的机械性刺激,加上口腔浅,孩子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唾液,所以唾液就会常积存于口腔内,形成所谓“口水流不停”的现象,此时家长要留意相关清洁卫生工作,避免脖子及脸上长湿疹,甚至霉菌感染,如鹅口疮的发生。
随着副食品的加入,牙齿萌出,增加吞咽、咀嚼的练习机会,孩子的控制能力也会越来越好,这种流涎会自动中止。
但如果2岁以后,牙齿长齐时,仍然流涎,家长则要警惕了。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则要观察有无口腔发炎,如肠病毒、?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症状。此时孩子表现疼痛异常,流涎、拒食及哭闹,也常会伴有发烧、流鼻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另外,流口水是脑性麻痹患童常见的障碍,这是因为唾液腺由交感及吞咽神经所支配,主管上述神经的中枢神经受损就会造成流涎的症状。
当人们睡眠时,各种生理功能普遍降低,如果睡眠姿势不当,压迫一侧脸部,使口张开,也有可能导致流口水,但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担心。
然而大部分幼儿或学龄儿童流涎却可能是病理表现,如口腔发炎病人可使唾液分泌增加,需及时治疗。
最近研究针对有流口水障碍的脑性麻痹患童,经由超音波定位,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到两侧腮腺及颔下腺,结果显示,此治疗为一有效且安全的方式。
除此之外,口腔过度敏感的小孩,常常会有磨牙、流口水等情形出现,也可利用口腔按摩的“减敏感”疗法,让口腔感觉正常化,以减少过度流涎的现象。
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可能是睡觉姿势不当引起的,如趴在桌子上睡、侧卧位睡觉,都容易引起流口水。但如果长期如此,则可能是由一些身体疾病导致的,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通常导致睡觉时流口水的因素有四种:
原因一、口腔卫生不良:口腔里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合细菌的繁殖,牙缝和牙面上的食物残渣或糖类物质的积存,容易发生龋齿、牙周病。口腔内的炎症会促进唾液分泌。如口腔被细菌感染,疼痛明显,容易流口水,需要局部用药促进溃疡愈合,流口水的情形会自动消失。
睡觉时流口水,有咸味,枕巾呈淡黄色,很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积存食物残渣,天长日久牙石较多,引起牙龈发炎,乃至牙龈少量出血。因而睡觉时流出口水有咸味,呈淡黄色。
原因二、前牙畸形:牙齿畸形是引起睡觉时流口水的第三个原因。尤其是凸面型牙齿畸形的患者,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常出现开唇露齿,睡觉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自然分开,就容易流口水。这类患者最好尽快矫正牙齿。
原因三、神经调节障碍:除了上述口腔问题外,还有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睡觉时流口水。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所谓"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个例子。所以神经调节发生障碍,也可产生睡觉时流口水的情况。一些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的全身疾病患者,睡觉时可能出现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会使大脑发出错误信号,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原因四、药物因素:另外,像服用某些抗癫痫类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流口水,选择药物时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