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恋逝水 早悟兰因 “一代青衣祭酒”顾正秋(图)

作者:张梦瑞 发表:2008-06-07 21: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代青衣祭酒"顾正秋,是两岸分隔后意外留在台湾生根的京剧名伶。
顾正秋,民国37年在台北永乐戏院演唱,将北方的京剧带上了南方的舞台,也开启了台湾京剧的极盛时期。顾正秋一生曲折的生命经验,不仅丰富了京剧艺术,也在贫乏的年代,丰富了台湾人民的精神生活。


一代青衣祭酒顾正秋曾说,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于戏剧陶养,她以戏里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典范,塑造自我的性格,"戏"浸透了她整个生命;她的友情、爱情、婚姻,也都因戏而结。"戏"影响了她的一生,而她的一生,也是一出曲折动人的戏。

童年学戏 连唱带做上胡琴

顾正秋丽质天生,扮相华丽,嗓音净妙,童年入行,早岁即展露艺术家的不凡禀赋。来台后被誉为梅派青衣祭酒,多年来,实无出其右者。

祖籍南京的顾正秋本姓丁,本名叫丁祚华,1929年10月5日生,出生一年又16天,爸爸就过世了。那年爸爸不过37岁,妈妈才34岁。5岁时,妈妈带着她和两个姐姐搬迁到上海与外婆、二阿姨、三阿姨等人同住。二阿姨爱看戏,结识了名角吴继兰及她的戏迷顾剑秋(顾剑秋亦是票友,不时粉墨登台演出)。

小时候顾正秋经常跟着二阿姨及顾阿姨到园子里看戏,久而久之,也迷上舞台上的旦角,背地里,伸个兰花指,拿条丝巾,代替水袖,摆上一摆,要不然就扭扭捏捏尖着嗓子念:"奴家年二八,生长在贫家,绿窗春寂寞,空负貌如花!"念完把手绢往天上一丢,再用小手一接,这个动作让顾阿姨看了大喜,自动教了她许多戏,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金玉奴"和"审头刺汤",这是顾正秋学戏的第一步。

与别人不同的是,人家学戏要磕头、拜师、记腔、学腔、启蒙戏都是女起解、武家坡等的"大路活",而她一开始就连唱带做上胡琴,都在自己家里。顾剑秋非常喜欢顾正秋,遂收了顾正秋做干女儿,并改名为"顾小秋"。

上天造就的旦角材料

7岁,顾正秋进入上海"大中"小学,在学校她是赫赫有名的,尽管算术差一点,但是,歌唱表演,好像具备了与生俱来的细胞学校只要有要人参观或恳亲会,丁小妹总是最耀眼的人物,直到有一天放学时,看见一张招生广告,她才离开小学。

民国28年,顾正秋报考上海戏剧学校,干妈替她作主,用"顾小秋"的名字去报考(顾正秋的生母吴凤鸣长年寄人篱下,矮人一截,什么事都不敢有主见,长久压抑的隐忍性格,事事让步,女儿被人拉去做义女,虽不同意,但始终说不出,只有痛在心里,因此,53岁就抑郁而逝。在往后的岁月里,顾正秋经常提到这件事,并表示,每想起母亲从不表示自己的意见,一切皆由他人作主,她那时太小不懂事,就忍不住伤心落泪)。

第一名考上剧校

放榜那天,剧校外墙上贴了一张大榜,上面密密麻麻的160多个名字,最前面的第一名就是顾小秋。根据学校规定,学生以"正"字排行,于是,入学后的正式学名就叫"顾正秋"。进了剧校,同学们都从"咿"、"啊"开始练习的时候,顾正秋已经超越他们许多了,所以一年后就能脱颖而出,得到校方大力栽培。

在校6年,大小演出700多次,平常基本练习,女孩都要练跑圆场、支跷、下腰、耗腿、卧鱼、舞绸、打脚尖、扔鞭、踢枪,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唱"得好。

进学校没多久,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曾到学校参观,临走时对顾正秋说了几句话:"这孩子是上天特别造就的旦角材料,嗓子宽而有磁性,学什么有什么,好好加以培植,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剧校创办人安徽籍的企业家许晓初,把这话记在心头,只要京朝大角到上海公演,校长就特别带着顾正秋去看。观看还不打紧,再专程到这些名角的住处去请益。

民国33年,顾正秋贴"白蛇传",由"降香"起,到"祭塔"止。顾正秋回忆当年的情景说:"那天,听说梅兰芳先生要来,因此唱得特别‘卯上'。过两天,校方全力促成我拜在梅先生门下。记得拜师那天,梅老师含笑我说:‘很难得啦!小小年纪,在台上不慌不忙,很有角儿气,以后多用功,好好利用这条好嗓子。'"

19岁独立带团来台演出

1945年,上海戏剧学校举行第981次的公演,所有参加"正"字辈的学生,只剩70人。这次演出后,剧校就发给大家毕业证书,顾正秋以第一名考进去,又以第一名毕业了。在剧校毕业前一年,顾正秋经常在听到剧校老师在教戏之余,谈起梨园一些琐事,说:某某人本前途看好,后来因为某些事,所以没有戏唱了。又说"北平戏剧学校"的学生,在校时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是角儿,可惜没有好好把握,有的爱赌,三天不下牌桌的沉迷酒色,吸大麻,身子怎么折腾得起,没多久就完了,功夫也退步,声带也坏了。

深怕自己"没有好好把握,一生就完了。"

顾正秋听了,心中吃了一惊,也很害怕,深怕自己"没有好好把握,一生就完了。"当时她就有个想法:"将来出去后一定要好好做,自己组个团,磨练自己的意志。"1946年,顾正秋组成"顾剧团",团员有老生周正荣、花旦张正芬、小花脸孙正阳,文武场等十多人。"顾剧团"首次出征,规模自然不能和剧校时期相比,但号召力十足。当时抗战已胜利,老百姓也有闲情看戏,到那里演出都很卖座。

1948年,"顾剧团"应台湾永乐戏院邀请来台演出,当时她的二姐夫刚从台湾出差回来,对台湾的风景十分赞赏,鼓励她来台湾看看这个海岛。顾正秋听了十分心动。

民国37年,刚过完19岁生日的顾正秋,就独自从上海带团来台北永乐戏院表演,刚开始时心里有点慌,心想:"台北观众不是都说台语吗,他们听得懂京剧吗?"直到开演三天,票房全满她才放心。当时她签约一个月,后来一延再延,民国38年大陆失守,顾正秋跟团员及家眷60多人有家归不得,只得留在永乐戏院继续演出。四年半无一日间断,总计演了84出戏,也因而让京剧在台湾开始萌芽发展,日后顾正秋的学生、乐师在台湾京剧传习上,都扮演重要角色。"顾剧团"的成员也化为台湾军中剧团的中流柢柱。

当时顾正秋还是个20岁不到的少女,却能够独力经营这么大的剧团,既要应付当年最高达百分之六十五的苛捐杂税,还得面对严格的剧本审查,在1950年前后,她的戏码,包括:"霸王别姬"、"四郎探母"、"贵妃醉酒"、"马嵬驿"、"王昭君",全部遭禁。这五出戏都是京剧舞台百年老戏,但在1950年代,有些敏感人士认为剧情唱衰人心,戏词有影射之嫌,以致吊销了顾正秋要演这五出戏的"准演证"。而个紧张的时刻,顾正秋皆能沉住气及时应变、修改剧情演出,显见她的艺术魅力及过人的才华。

天赋异禀 集众家之长

2001年9月20日,台北艺术大学赠授该校第一个名誉艺术博士学位给顾正秋,以表达对她的崇敬。顾正秋表示,过去京剧界只有梅兰芳、张君秋等人得过荣誉博士学位,如今顾正秋继之获得博士学位。顾正秋说,这不只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京剧界的荣耀。

前台北艺术大学校长邱坤良说,顾正秋曾获梅兰芳、程硕秋、张君秋等名师亲授绝艺,加上本身天赋异禀,故能"集众家之长",突破宗派限制。顾正秋在台湾京剧的发展上扮演了承先启后的角色。既延续了早期上海京班在台湾演出京剧的命脉,又扩展了京剧的领域。

李宝春表示,他最钦佩顾阿姨敬业态度。他透露顾阿姨只要有演出,为了护嗓见人"只会打招呼,但绝不说话",若有事沟通,就写在纸条上。顾正秋说,"这是做演员该有的职业道德"。她透露,曾在17、8岁时因贪玩,以致演出失常,虽然当时无人责备她,但她深感内疚,从此以后只要演出她绝对不玩,只专心背词背腔。甚至于为了戏好,她会要求对戏演员做功手式都不可马虎。

跪唱50分钟 只靠意志力

民国78年,华视曾录制顾氏精典名剧,地点在国军文艺活动中心,当时我是民生报文化版记者,主跑京剧,顾氏录制的每一出戏我都跑去采访,有一次,她要录制"玉堂春",这是一出家喻户晓的名剧。

那天录的是"三堂会审",苏三被押解至太原,山西巡按适为苏三的旧情人王金龙。王金龙查阅案卷,见有苏三谋死亲夫一案,遂偕同藩司潘必正、臬司刘秉义共同审理。公堂上,苏三在供词中详述前情,王金龙心情激动,不能自持,乃称病委托潘必正、刘秉义审理。苏三就跪在三人面前,详述自己的冤情,此戏有大段的唱腔加上作表,因此爱看的人相当多。"三堂会审"长达50分钟,中间没有休息,顾正秋就要长跪50分钟,且腰杆要打直,大腿不能弯曲。当时她已经60岁了。

录影前,我曾访问顾女士,"要跪这么久,如何经得起?"她说:"我完全凭自己的意志力,一定可以克服。"果然,从头到尾,顾正秋都是直挺挺的跪在台上。当唱到:"自从公子回原郡,奴在北楼装病形,公子立志不另娶,玉堂春至死不嫁人。"(西皮二六板),想起顾氏说的意志力,忍不住为她叫好。

顾正秋在演艺事业最巅峰的时候,为了爱情,急流涌退。1953年10月,与任显群先生结婚,同时退出舞台,专心做一个贤妻良母。二人从初识到结婚相处,前后超过25年,这段情缘,有许多甜美、快乐、更有不少打击和挫折。无论遭受多么艰苦的环境,二人始终相爱,没有后悔。"情定终生,这不是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的最高境界吗?"

1955年4月11日,任显群因政治因素,被关进牢里,那段时间,不少人都预言,顾正秋一定会绝裾而去,或是重披歌衫,恢复以前的生活。然而,一切预言都没有发生,顾正秋坚强地承受这场打击。她给先生送牢饭,面会时,早早就等在窗口,一直到窗口关闭才怅然离去。风雨无阻,数年如一日。

任显群出狱后,改行做农,在金山学种草莓,顾正秋带着孩子陪着他。任何见到她的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有脂粉,一件粗布旗袍下,套着一条粗布长裤,头发蓬松杂乱,完全是典型的农妇。不过几年前,她还是享誉菊坛的"顾剧团"领袖。

没有邻居的山居生活

顾正秋的女儿任祥在一篇〈休恋逝水〉的文章,曾回忆童年时在金山的生活,十分感人:"在我们金山农场的家没有邻居的,半山腰孤伶伶的4、5间砖砌的房,房子屋顶盖的是茅草,光线也不好。那时候的日子,农场还没有电,晚上点的是马灯,吃用的水也都需要用明矾沉淀过。台风来的时候,母亲和父亲守在窗口,耽心屋顶被风刮下,或田里的作物是不是被风雨打坏了。天气好的时候,母亲理家外,也常拉着我的手到田里探望女工工作,和他们聊聊天。父亲有一部下雨会漏水的吉普车,有时黄昏后也会载着母亲和我们3个小孩到台北看朋友,买些日用品,山上的雾很大,一过傍晚就一片雾茫茫,几乎伸手不见五指。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父亲开着车,母亲不停地用抹布帮忙拭车窗上的雾气,也不时把头伸向窗外看路,我们一家就这么一晃一晃的回到了半山腰。"

顾正秋与前省财政厅长任显群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而顾正秋的"超级大戏迷"故总统蒋经国,固定要在永乐座某排某个座位观赏她的演出,也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顾正秋当年追逐者众,据传先总统蒋经国也是其中之一。

标准夜猫子 嗓子依然清亮

作家季季十年前为顾正秋撰写自传时,曾问顾正秋这段往事,当时顾正秋说她不想谈:"因为,蒋方良还在。"10年过后,季季再问她蒋经国是否有追求过她,顾正秋依然回答:"我还是不想说。"

"一霎时把七情俱已味尽,渗透了酸心处泪湿衣襟,我只道,铁富贵一生铸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想当年我也曾撒娇使性,到今朝那怕我不信前尘,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这是"锁麟囊"中的一段唱词,也是顾正秋最爱唱的戏码。

从民国42年退出舞台,顾正秋共应邀义演20多次,唱的戏码也有20多出,只有"琐麟囊"唱了8次。每次唱到这出戏,都忍不住泪流满面,"真是渗透了酸心处泪湿衣襟啊!"

得到第七届国家文艺奖

2003年顾正秋得到第七届国家文艺奖,顾正秋的嗓音依然清亮,她说自己现在的生活相当平淡。不过由于过去演出养成的生活作习,至今仍是标准的夜猫子。

平常很少出门看戏,倒是喜欢跟老友讲电话。与她相交超过70年,从上海戏剧学校开始就是最好的同学名角张正芬,就是她聊天的对象,两人都少出门,平日靠打电话话旧。她说,"总是聊到手酸或有电话插播,才挂电话。"

从25岁结婚后即淡出舞台的顾正秋,最后一次公演是十余年前新舞台开台,与李宝春合演"四郎探母",以后是否有机会再看她登台?顾正秋说家里没胡琴伴奏,所以平日不哼也不唱,"有戏瘾,但应不会再演出了。"但她相信只要演员好,京剧绝对会有观众的。

来源:人间福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