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农民到32亿美元卖掉公司的企业家

发表:2007-09-09 18:4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他曾经做了10年地地道道的农民,却在有了妻子和孩子之后,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又在很多人看来“已经老了”的36岁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工商管理硕士。1990年,朱敏创办了FutureLabs软件公司,随后在1996年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顺利出售,1996年再次创办了专注视频产品的软件公司WebEx,并在前不久卖给了思科,而这次的价格是32亿美元。

  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认为“一半是努力,一半是运气,在大事情上的成功,还要靠天赋”。早在出国之前,朱敏已经有了多次创业的经历:集合村里的老乡集资建房,最后却因为五年后的福利分房而宣告失败;为了能交换到甘肃一带的铜矿资源,他与朋友多次试探,最后承包了舟山渔场的鱼与之交换,并且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在他看来,电信增值服务和软件服务是将来软件行业的发展重点,也是各大企业下一步的竞争焦点,“2002年以前,微软是思科最大的合作伙伴,在 2002年之后,微软成为思科最大的竞争对手。”他比喻说,如果微软是个开旅馆的,思科就是下面烧锅炉的,它只负责一些底层的路由器、交换机等产品,至于如何跟客户打交道全是微软在做,但现在互联网作为软件发展的重要手段,软件与通信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朱敏:像嫁女儿一样卖企业

  “如果你有一个女儿,你要趁她漂亮的时候把她嫁出去,等她人老珠黄就找不到好人家了。”投资银行家罗伯特·库恩博士的言论把“卖掉公司”这一沉重的话题变得“毫无疑问”。

  库恩的比喻虽然贴切,但根深蒂固的商业观念却不可能如此轻松地被颠覆。譬如鲁冠球最喜欢别人叫他“常青树”,刘永好说自己的目标是百年老店,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说让苏宁百岁是他的愿望,就连不久前把家世界全盘卖出的杜厦,之前还作过基业长青的演讲。在大多数本土企业家看来,百年坚守才是常态。

  而赛伯乐(中国)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敏则刚好相反。

  朱敏在乎的不是网讯(WebEx)姓不姓朱,赚不赚钱,能活多少年,他在乎的是“网讯这个词在美国变成了一个动词,大家一说到网络会议就会说Let’s WebEx”,以及“网讯打败了微软的Netmeeting和Placeware,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4%”。

  正如库恩的比喻,朱敏切实执行了“企业价值”这一理论。2007年3月15日,网讯以32亿美元现金的高价卖给了思科

    和香蕉联系在一起的早年美国生活

  一直到30岁,朱敏才猛然发现了生命的价值。当时,返城知青朱敏刚分到一个建筑工地做工。有一天,朱敏正骑在20米高的架子上做电焊活,忽然听到底下有人大喊,“朱敏,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朱敏说自己“以前不要命的,反正是在社会最底层”,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抓牢一点,心想,我可千万别掉下去。”

  拖拉机设计与制造,大学四年,朱敏学的就是这个。朱敏是浙江宁波人,宁波当时有两个大厂——动力机厂和拖拉机厂,拖拉机厂就在朱敏家对面。朱敏多年的理想就是,在拖拉机厂里当个技术人员。

  朱敏没想到的是,等到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包产到户了,拖拉机没人买了,伟大的拖拉机厂关门了。

  那是1981年,新四大件蔚为风行,朱敏于是被分配到了冰箱厂。也是1981年,IBM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个人电脑PC5150。

  那时的朱敏,恐怕连电脑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可几年后,公派到斯坦福大学留学的朱敏居然帮IBM编程去了。

  朱敏出国第二年,14岁的儿子朱磊考上了清华大学少年班,在父亲的劝说下,朱磊跟全家人一起搬到了美国。一年后,朱磊考入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19岁时便从该校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在朱磊的记忆中,早年的美国生活是跟香蕉联系在一起的。“刚去的时候,父亲打工,母亲给别人当保姆,我自己假期也打过短工,生活还是很苦,不过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就很苦,所以也不觉得,至少当时美国的香蕉很便宜,一斤才0.2美元,我们吃了好多香蕉,吃得后来十几年都不想再吃了。”

  对于下乡插队当了7年知青的朱敏来说,这点儿苦更是微不足道。当年,为了给水稻施肥,朱敏从早到晚跪在田里,把粪堆弄散,为了省1块钱,朱敏不惜跟牲口同坐一辆车回家。他说:“旁边,我的一些同学骑着自行车去上班,而我却被告知,我一辈子都只能呆在这个村子里了,那才叫苦。”

   就喜欢跟老美呆在一起

  一到美国,朱敏就走了一条跟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截然不同的道路。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住在学校,朱敏刚来就住在校外,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喜欢扎堆,朱敏刚来就喜欢跟老美呆在一起。

  他找了个管理公寓的活,房东有16套公寓,免费给朱敏他们住一套,剩下的,朱敏负责帮他管理。收房租了,朱敏跟房客们喝喝酒聊聊天,房客吵架了,朱敏操着宁波风味的英语挡在中间做调解人,有时候,朱敏也接一些小时工的活,帮别人扫扫地、洗洗马桶。

  周末,如果不锻炼,朱敏就会去帮人种园子,他觉得干这活要比去中国饭店刷盘子好得多,一来也算是户外运动,二来还能跟老美交流,“一边干活一边吹牛,又学习了英语,又积累了很多本地文化的知识”。

  有个暑假,朱敏在学校看到一张IBM招募程序员的广告,朱敏在斯坦福学的是工程经济系统,对电脑知之甚少,晃了一个夏天,他愣是没敢去。暑假完了,广告还在,朱敏硬着头皮去敲教授的门,教授看着这个全A的学生说,“我就在等你啊,你怎么不早点来?”当即任命他为项目组长。在IBM,朱敏有问题也不敢问别人,只敢向自己的儿子求助。朱敏后来编程上的功夫便得益于这段经历,WebEx(网讯)的前身网络软件会议的程序有一大半是他自己写的。

    总是这样开头的硅谷神话

  1991年,在自己家的车库里,朱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硅谷的神话总是这样开头的。

   在硅谷中工作的科技人员

  在车库捣鼓Future Labs(未来实验室公司)之前,朱敏已经在好几家美国企业做过工程师。

  如果非要较真,这还不算是朱敏的第一次创业。

  插队的时候,朱敏就经营过一家社队企业,生产各种零部件。那时候流行缝纫机,朱敏他们就跑去上海揽活,做点螺丝钉之类的配件。“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去上海出个差,还得去县里开证明,偌大一个上海,只有一家旅馆。”

  活倒是揽到了,可朱敏他们既不懂技术,又没有材料,怎么办?

  机缘巧合。朱敏听说,在上海,有些技术工人因为个人问题被缝纫机厂开除了,他就跑到上海去找,说服他们来给企业做技术指导。

  找材料的故事更有趣。朱敏说:“当时生产一种零件,要用铜,有人告诉我甘肃有个铜矿,我就赶紧带了几个人去找,矿是找到了,可人家不卖。幸好,那边有很多人是从上海过去的,还可以套套近乎,我就问他们有没有什么东西特别想要,他们说特想吃带鱼。我马上让人到舟山去买,用冰冻上带到甘肃。后来,矿上就贴出海报了:今天有带鱼,谁想吃带鱼就来加班。”

  就这样,朱敏他们以物易物,用舟山的鱼换来了甘肃的铜。

  可如今的Future Labs跟当年那个社队企业可是两码事,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更不是材料,而是钱。

  朱敏很早就意识到了资本的力量。上世纪80年代末,朱敏就开始接触投资人了。当时,朱敏想做ERP,一位美国朋友给他介绍了个台湾人。第一次见面,美国朋友买咖啡去了,两人面对面坐着,我看看你,你看看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憋了半天,台湾人开口问了一句话——你们大陆是不是有两个人拼一条裤子穿的?

  “他们会觉得,你们这么穷,怎么还会想去做企业。”朱敏说。可想而知,这个投资黄了。而当时的朱敏,还不知道有正式的VC。

  朱敏后来觉得,还是要“把东西做起来再去找投资”。Future Labs的第一笔种子投资是一个新加坡人投的,1996年,Future Labs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Quarterdeck的时候,公司已经发展到了二三十人的规模。

    结识最重要的创业伙伴

  就是这个时候,朱敏结识了他后来患难与共的创业伙伴苏布尔?伊亚(Subrah S.Iyar)。

    思科公司澳门办事处成立

  苏布尔曾在英特尔、苹果电脑等公司负责市场开发,1995年,他加入Quarter deck,担任北加利福尼亚因特网业务分部的总经理,Quarterdeck把Future Labs收入囊中后,苏布尔被任命为Future Labs的总裁。

  那时,用朱敏自己的话说,他已经“慢慢引退了”。在并购之前,Future Labs策略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包装,这包括,从外面请一些有名的人来做CTO、副总裁之类,当然,这些人大多不知道Future Labs到底是干嘛的。

  苏布尔特别喜欢Future Labs的产品,他四处寻找这些产品的创始人。后来,苏布尔偶然碰到朱敏,两人聊了大概三分钟,苏布尔之后告诉朱敏,他当时心里就想,这个人是我一生要一起做事业的人,朱敏说自己也深有同感。

  “某种意义上,这相当于一见钟情。”朱敏大笑。他已经不记得这三分钟他们具体聊了些什么。

  1996年,朱敏仍然看好网络人际交流的市场,他和苏布尔用200多万美元把Future Labs的知识产权买了回来,创办了网讯。苏布尔和朱敏,一个做CEO,一个做CTO,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股权一样,年薪一样。

  最大的问题,在朱敏看来,还是钱。

  朱敏说:“要有很多钱,像网讯,有人说,我技术比你好,我说,你明天就会完蛋,为什么?很简单。在美国,做一个网讯这样的企业,你至少需要拿到 1亿美元才行。有几个投资人会相信你,给你1亿美元去花?特别是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所以,这才是最大的挑战,你要让投资人觉得,你的团队是一个 winning team。”

    钩住飞得更高的大“风筝”

  2000年7月,网讯在纳斯达克上市,那真不是一个好年头,网络泡沫破灭,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崩盘,网讯好不容易上了市,却被投资者看成是另一个泡沫,股价一度跌至5美元。

  危难关头,Jan Baan站了出来,这位ERP软件业的先驱正是网讯的一位投资人,他牵头为网讯做了一次2000万美元私募。事实上,Jan Baan当时没有多少闲钱,他的公司也受到了冲击,但他还是咬着牙说,网讯很好,这2000万美元我都出了。投资银行一听,也跟着投,最后,Jan Baan自己出了500万。

  “我们当时还有七八千万美元,并不需要那么多钱。我们一个季度差不多要烧2000万,投资者这样算,钱如果够烧5个季度就能活,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反复解释,我们的销售会上来,成本会下去,没人相信。私募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看看,我们很有钱,我们不会死。”

  与此同时,朱敏自己也披挂上阵,统管财务和运营,果然,成本下降了300万美元,销售额上升了300万美元。网讯的股票很快又涨到了十几美元,危机过去了。

  可以说,没有风险投资,没有纳斯达克,就没有现在的朱敏。

  朱敏很早就在跟人谈收购的事。对此,他有个妙论,他说:“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就像空中的风筝,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向上飘,有的停在半空,而有的已经开始向下坠了。企业家们的任务是,向上抛出绳索,让自己的风筝钩住向上飘的风筝,向下砍断绳索,让自己的风筝挣脱向下坠的风筝。”

  2007年3月15日,Cisco(思科)宣布以32亿美元现金收购WebEx。网讯,这只朱敏在硅谷亲手放飞的“风筝”总算钩住了一只飞得更高的大“风筝”。

  但此时,朱敏人已不在硅谷,两年前,他辞去网讯首席技术官的职位,回到了中国。3月15日当天,硅谷刚过凌晨两点,苏布尔就迫不及待地给朱敏打了个电话,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朱敏这位“除了脑袋,其他都可以换”的印度朋友没有明说,但朱敏已经猜到“有重大事情发生了。”

  “就像女儿嫁出去了一样。”朱敏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