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8-26 14:24:22作者:张伟国
--《动向》8月号编辑手记
在 17大前夕的中共权力斗争中,陈良宇案似乎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上海帮与胡锦涛团派系统的权力消长,影响至关重要。本期组织了"透视陈良宇案 "特辑,独家披露了陈良宇处心积虑攀附陈云与陈元父子的发迹秘史,并通过揭露他的犯罪手法,令其后台呼之欲出;同时剖析了他腐败犯罪的制度环境,尤其是 20年间陈良宇"边犯罪边升官"的特征,如果江还在台上,陈是还要继续往上升的,足见中共整个体制已经腐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陈良宇案将近尾声,结果与外界的期待大相径庭,胡锦涛的目标非常有限,也就是仅仅通过打击上海帮巩固自己的权力,听凭中共内斗的权力机制惯性摆布。因此此案公布的"罪名"与"惩罚"不相符合就成了倡言依法治国的极大讽刺,"难辞其咎"的江泽民依然是八一建军节的座上宾,上海帮仍旧是与胡锦涛团派分庭抗礼的主要政治力量,十七届政治局常委班子人事预案已经有六套之多,各派互相间继续施放政治气球,有增无减的讨价还价凸现的是争持不下的僵局。
这种政治格局表明,即便陈良宇倒台了,中共以团派、上海帮、太子党、老国务院系统等各个派系近年来形成的权力共治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过去一派独大、垄断成为"主流"政治势力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个派系之间的实力对比更加趋向于均衡化,中国进入了一个准寡头政治时代 --已经没有毛泽东、邓小平那样的超级政治强人,中共的最高政治权力是由各个实力相当的权力派系分享。
中国政坛上崛起的团派,在许多人眼里十七大后是要主导中国政局的。本刊专栏作家、旅英中国问题评论家胡少江以"中国政坛上的团派"为题,分析了团派的定义和特点,对团派与中共前途作了十分精到的评论,他说:" 当团派真正全面执政之后,他们长期形成的跟从领导的习惯变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中国需要的是能够做出决策的领导人,而团派不习惯决策,但又没有人可以继续跟从。不仅如此,优柔寡断的团派还必将面临政治上强势而又有治理经验的技术官僚和太子党们的挑战。由此看来,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导权将丧失在团派的手中可能并非是无稽之谈。"
本期姚监复的特稿,报导了鲍彤对昔日追随赵紫阳政治改革的同僚们的回忆,破解邓小平晚年 "悔愧交加" ,提出按"悲剧"定性"六四"并作善后处理,是构建和谐社会非走不可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本刊专栏作家、上海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先生则通过解剖自己,对专制恐惧表达了不惜"以死抗争"的决心,展示了一个有思想、有天良的知识份子为民族、为大众而活的风骨。巧得很,最近发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样的人权"公开信的发起人中,刘晓波、鲍彤和沙叶新都在这期杂志分别表达了对中国政局和前途的看法,也许可以作为那份公开信的注解。
面对今日中国的变局,如火如荼的民间维权运动应该怎么发展?过去一段时间来海内外关注此事的朋友有比较广泛的谈论,这为维权运动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刘晓竹博士为本期撰稿明确提出了"转守为攻"的主张,他认为,维权是防御,反贪是进攻。维权为自己,反贪为大家。反贪就是把孤立的维权予以综合,予以集中,予以无穷的生命力。这个战略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 -- 维权运动把战略目标调整到"反贪"的政治运动道路上去。……果能如此,中国人民或许还有机会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在 17大前夕的中共权力斗争中,陈良宇案似乎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尤其是对于上海帮与胡锦涛团派系统的权力消长,影响至关重要。本期组织了"透视陈良宇案 "特辑,独家披露了陈良宇处心积虑攀附陈云与陈元父子的发迹秘史,并通过揭露他的犯罪手法,令其后台呼之欲出;同时剖析了他腐败犯罪的制度环境,尤其是 20年间陈良宇"边犯罪边升官"的特征,如果江还在台上,陈是还要继续往上升的,足见中共整个体制已经腐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陈良宇案将近尾声,结果与外界的期待大相径庭,胡锦涛的目标非常有限,也就是仅仅通过打击上海帮巩固自己的权力,听凭中共内斗的权力机制惯性摆布。因此此案公布的"罪名"与"惩罚"不相符合就成了倡言依法治国的极大讽刺,"难辞其咎"的江泽民依然是八一建军节的座上宾,上海帮仍旧是与胡锦涛团派分庭抗礼的主要政治力量,十七届政治局常委班子人事预案已经有六套之多,各派互相间继续施放政治气球,有增无减的讨价还价凸现的是争持不下的僵局。
这种政治格局表明,即便陈良宇倒台了,中共以团派、上海帮、太子党、老国务院系统等各个派系近年来形成的权力共治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过去一派独大、垄断成为"主流"政治势力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各个派系之间的实力对比更加趋向于均衡化,中国进入了一个准寡头政治时代 --已经没有毛泽东、邓小平那样的超级政治强人,中共的最高政治权力是由各个实力相当的权力派系分享。
中国政坛上崛起的团派,在许多人眼里十七大后是要主导中国政局的。本刊专栏作家、旅英中国问题评论家胡少江以"中国政坛上的团派"为题,分析了团派的定义和特点,对团派与中共前途作了十分精到的评论,他说:" 当团派真正全面执政之后,他们长期形成的跟从领导的习惯变成了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的中国需要的是能够做出决策的领导人,而团派不习惯决策,但又没有人可以继续跟从。不仅如此,优柔寡断的团派还必将面临政治上强势而又有治理经验的技术官僚和太子党们的挑战。由此看来,共产党对中国的领导权将丧失在团派的手中可能并非是无稽之谈。"
本期姚监复的特稿,报导了鲍彤对昔日追随赵紫阳政治改革的同僚们的回忆,破解邓小平晚年 "悔愧交加" ,提出按"悲剧"定性"六四"并作善后处理,是构建和谐社会非走不可的重要而关键的一步。本刊专栏作家、上海著名剧作家沙叶新先生则通过解剖自己,对专制恐惧表达了不惜"以死抗争"的决心,展示了一个有思想、有天良的知识份子为民族、为大众而活的风骨。巧得很,最近发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样的人权"公开信的发起人中,刘晓波、鲍彤和沙叶新都在这期杂志分别表达了对中国政局和前途的看法,也许可以作为那份公开信的注解。
面对今日中国的变局,如火如荼的民间维权运动应该怎么发展?过去一段时间来海内外关注此事的朋友有比较广泛的谈论,这为维权运动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刘晓竹博士为本期撰稿明确提出了"转守为攻"的主张,他认为,维权是防御,反贪是进攻。维权为自己,反贪为大家。反贪就是把孤立的维权予以综合,予以集中,予以无穷的生命力。这个战略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 -- 维权运动把战略目标调整到"反贪"的政治运动道路上去。……果能如此,中国人民或许还有机会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