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轮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有由发展偏快向过热发展的苗头。然而,有学者表示,中国经济快慢和冷热与老百姓“油盐酱醋”似乎都没有关系。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有没有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苗头?香港经济报刊《信报》主编陈景祥表示:
“数字看来肯定有过热的倾向,包括最近公布的社会物价指数,PPI生产指数也是偏高的,所以从数字来看确实还是有过热的情况。”
陈景祥说从统计数据看,中国经济有由偏快向过热发展的趋势,那实际情况呢?陈先生认为:
“实际情况也是一样,内地现在是出口跟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出口的贸易顺差也是持续处在一个高位。投资方面我们也看到投资跟M2 的货币增长也是处于一个警戒线上的高位。”
与百姓生活相关比较密切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目前同比增长了3.4%,创27个月来新高。消费者物价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警戒线。消费者物价上涨最近在猪肉等副食品方面表现尤为明显。陈先生所说的M2是指货币的供应和流通。此外,5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也同比增长18.1%,贸易顺差增长73%。。
中国经济增长快速,甚至过热,著有《过剩经济学》一书的广州经济学者党爱民表示,老百姓并没有得到多大实惠:
“中央看到的和我们下面看到的情况有些不太一致,老百姓这里就业问题解决不了,就业投资增加那么多,经济增长那么快,应当是反映在就业问题的好转、群众的收入增加上面,但是这个方面老百姓根本没有任何感觉,还是有大量人口失业,群众的收入增长是相当缓慢的。”
老百姓不能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因在哪?党爱民认为:
“核心问题就是工资偏低,工资占GDP的11%这是极不合理的。因为它的份额太低了,所以内需不足,第一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感受不到经济增长的好处,第二就是份额太低了以后,内需不足只有依靠大量的出口来拉动经济,还有就是靠投资。如果能搞得象美国,不说60%就是20%,或者30%,那中国就好得不得了了。”
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资收入一般都占国内生产总值,即所谓DGP的50%到60%。有学者指出,中国工资水平之低,已经打破了原始资本主义的底线。
那从宏观角度看,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防范经济过热发展?陈景祥表示:
“实际它现在已经开始做了,就是央行提出长时期的利用提高存款、银行准备金率跟货币政策的途径,长远来说就是要中央银行从收紧货币流动性问题着手。其他方面能够做的也不多了。”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已经五次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两度加息;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走向是“稳中适度从紧”。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