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

作者:蔡定创 发表:2007-03-12 04:32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为何未能成为发达国家》发文以来,在网友中受到热议。因为本文首次提出“流动性过剩”就是我国特定条件下的“经济危机”这一新概念,为明确这个概念,本文在此作些注释。

――当前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就是我国特定条件下的“经济危机”

《中国为何未能成为发达国家》引文1:
“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提供的数据:“我国最终消费占 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至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51.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均达历史最低水平。储蓄率则从2001年的38.9%上升到2005年的47.9%,5年间快速增长了9个百分点”。另据央行数据,我国“流动性过剩”近年来快速增长,至2006年11月底已达11.12万亿元。“流动性过剰”的本质是资本性资金过剩,其本质是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失衡(见南风窗2006年11期蔡定创《流动性过剩的自白》)。

解读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经济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歩。发达国家居民消费率一般在78%左右,而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已下降到38%,连发达国家的一半都达不到,此说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的增长和出口,国内消费市场在相对萎缩,国民生活水平相对下降。不为消费的生产,何能持续?当生产能力过剩时,消费就是生产力。”

《中国为何未能成为发达国家》引文2:
“实际上经济危机已经在我国发生了,不过已经不是传统的形式了。新形式的经济危机叫“流动性过剰”。

本来产品过剩,国内没有市场已经形成经济危机,但现在可以通过“竞次”的方式出口,企业用进一歩压低成本的方式参与“竞次”,以几乎白送的产品大量地向国际市场上倾销,大量的产品“竞次”,国民福利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使劳动者分配条件进一歩恶化。而国家适应资本利益的需要,出口换来的外汇则由央行完全买单,巨额的基础货币发行形成冲击国内经济并不需要的“流动性过剰”。因此,“流动性过剰”是经济危机在我国特定条件下表现的新形式。”

生产能力过剩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已有的生产能力过剰,二是已积累的资本过剩。现今的“流动性过剩”就是资本过剩。

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引发经济危机。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必然造成生产能力的巨大浪费,工厂倒闭,生产被迫强制收缩,劳工阶层就业和生活条件进一歩恶化。

我国现今的生产能力过剩也是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已有的生产能力过剰。但这个过剩的产品与传统形式不同的是,它用“竞次”的方式向国际市场上倾销了,此虽然由商品变成了纸币(外汇因交换不平衡会自然贬值),但国民收入、福利并没有也不可能因此而提高,相反,因为“竞次”劳工阶层工资、福利条件进一歩恶化,国内有效需求进一歩缩小,资本与劳动的结构性失衡进一歩加剧。因为“竞次”,国家的资源进一歩流失。

另一方面,已积累的资本金加上巨额顺差外汇,由于国内消费市场并没有相应扩大,而是相对缩小,资本金除了追加生产性投资外,没有别的出路。现今中国已是全面过剩,除消费品过剩外,上游产品如水泥、钢铁等也已发生全面过剩。国家只有通过行政严控过热的投资,但资本金“流动性过剩”无所不在,所造成的房价快速上涨,实际上是严重影响百姓生活水平的与通缩并存的通货膨胀。

因此这种经济危机除了在过剩的商品通过“竞次”方式换来过多的纸币这一点与传统的经济危机稍有不同外,其它方面如:生产力巨大浪费、国民福利降低、劳动条件进一歩恶化等方面与传统经济危机是一样的。由于“竞次”情况的延续,国家的资源破坏反而会比传统经济危机更进一歩。

如此经济状态下,危机只有在深度上进一歩积累。

与传统经济危机不同之处还在于,由于有西方国家市场作缓冲,西方国家只要采取正确的金触政策,可以使我国长久地就定位在“国际低端打工者”的地位,中国的经济可以不立即倾倒,但越来越脆弱,而且象拉美一些国家一样,永远不可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我国的主流经济学界到当前为止,还没有人承认当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危机状态。不少人还沾沾自喜,预测着如此发展下去30年将超美。此现实反映我国经济学的严重贫困,是一种比经济危机还严重的危机。

来源:新世纪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