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雨衣----鬃须(图)

作者:吴树枝 发表:2006-02-02 23: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水’是神赐于万物生命的珍贵礼物,是万物滋长的泉源。有句话说:‘有水就有生命’、‘水是万物之源’、‘沙漠中的绿洲’,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在显示‘水’之于每一个生命有多么重要。

大地变化万千,气候依地形区域不同,而其雨量相差甚大。就拿台湾宝岛来讲,多山高岭的东部与平原西部,其降雨量就有很大的区别。东部多高山,地形陡峭,刚好拦截云中水气,雨水自然充沛,有时还过量呢!若是碰到台风光临时,更是豪雨不停,洪水滚滚,稻田汪洋一片,宛若湖泊,形成奇特景观。


古代以农业为主,工业尚未发达时期,百姓都懂得用天然植物编织成挡雨工具---“雨衣”。而这雨衣它的名字叫‘鬃须’,这是笔者小时候常使用的雨具‘鬃须’。它是以一种天然材质‘鬃树上的须’作为材料做成,很笨重,软中带硬,却是古代挡雨水的好材料。

‘鬃须’这玩意儿有些农民自己会做,但困难度比‘斗笠’要高,也费时,故除少数农民自编外,大都采取购买方式。在40、50年代,在乡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许多套‘鬃须’备用,它分成上下两截,就如同现代人穿的套装一般。不过这天然雨衣虽然可挡风雨,穿着身上却很刺皮肤,现在想来还浑身不自在哩。

‘鬃须’与现在的雨衣相同,尺寸也分大、中、小,但没有现在分得这么细。也有订做的,就如胖子身材其魁梧壮大,大号根本无法适应只好订制,且价码也不一样。以前做生意,可说绝大部份都是诚实交易,而且同村里的人都互相认识,不会乱开价的。

但随着时空转移,塑胶工业起飞后,‘鬃须’逐渐被塑料制成方便、轻巧、价廉的胶制雨衣所取代,此项传统技艺逐渐没落,至今快速悄悄的不见踪影,留下的只是好用,但笨重、刺皮肤难受的回忆。

现在乡下要想看到‘鬃须’已经是不太容易了,只有在少数传统博物馆可窥见其貌,还得专人解说呢!现今40岁以上的读者大都能有印象,年轻的则可能没有概念,此文或许能帮助你对雨衣的演变过程,对‘鬃须’有进一步认识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