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对比:BBC眼中的上海 早餐也有分级制

发表:2005-03-27 16:29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看到的未必真实。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中国周步入尾声,在中国主持电视时事辩论节目的记者勒斯蒂格离开中国前说:“中国是一个充满对比的地方。”

早餐也有分级制

平民早餐:油条、豆浆也好,稀饭、馒头、咸菜也好,这在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已经算是早餐的定格了。那些居家过日子的妇女以及出外晨练的老人们,拎着几根刚刚出锅的油条,买上一袋豆浆,回到家中,外加自己出门前煮好的稀饭,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此外,上海还有自己的生煎和大包子。吃这类早餐的是绝大多数的上海人,普通的小康人家最典型的早餐也就是此类。

白领早餐:面包、牛奶和麦当劳、肯德基。此类早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上海白领们所接受。曾经有一段时间,白领们的早餐是不存在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吃。那些更加没有时间的或者是薪水高一点的,在上班的路上,不是买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和烧麦,而是去马可波罗等香气喷喷的面包房里,买上几块钱一个的面包,三四块钱的牛奶或果汁带到公司里慢慢享用。

阔早餐:在平民和白领之外还有两类吃不同早餐的人。那就是出入茶餐厅和咖啡厅的人们。茶餐厅最受在沪工作的广州、香港和台湾等地的老板们的青睐。早茶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皮蛋瘦肉粥一碗,虾饺一笼,萝卜糕一块,肠粉一盘,都有可能帮他们度过一个美好的早餐时光,甚至有时还可以帮他们在谈笑间谈成一笔生意。

咖啡厅一族中,包括了海归派人士、洋人和有情调的自由职业者,还有老公挣大把钱的阔太太们。在星巴克等咖啡厅中用早餐的人,通常手中的报纸是英文的,笔记本电脑跟在身边,眼前摆的是一杯意大利式浓咖啡或卡布奇诺,外加一份价格不菲的奶酪蛋糕。他们有人在打着手机,谈着生意,有人埋头在电脑上整理自己的思绪。而阔太太们则会无聊地写着手机短信,眼前20多块钱的咖啡似乎已经开始变凉。

房地产火暴背后是泡沫

在伦敦的时候,人们沸沸扬扬地谈论着房地产的价格,说是很多年轻人以目前的工资很难爬上“房地产之梯”。市场人士说,伦敦的房子已经超过了很多年轻人年薪的5倍,这就形成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状态。

但是,搬到上海之后,意识到这里的房地产价格和市民工资的比例更加失调。如果说伦敦房市有泡沫,那么上海房市的泡沫状态就更不言而喻了。

在上海陆家嘴某楼盘的售楼处得到的消息说,一套复式江景房子,达到了单价每平方米8万元人民币,而总价则达到5000万元。另外位于上海乌鲁木齐路、永嘉路路口的独立法式花园洋房的售价也达到了5500万元的天价。如何买得起?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最近几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心中关于财富的观念。许多人发现一家老少辛苦一辈子积蓄的那点钱,居然比不过在几年前买进一套房子的收益高。在今天的上海,当人们在各种场合热烈地谈论房地产的时候,他们所关注的重点往往不是房子的居住功能本身,而是房子所对应的金钱价值。

他们所谈论的房子已经从一种生活的必需品转变为似乎时刻准备着交易的筹码。这就颇有一点类似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股票市场刚刚出现时,社会上普遍掀起的热情。但不同的是,房地产这种状况可能会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市场真正进入成熟稳定期之后,而不像股票市场在几年后就把绝大多数老百姓股民都套牢了。

所有的报纸杂志都在以大量篇幅登出楼盘广告,电视中不断播放着房地产交易的知识以及如何装修的小贴士,房产中介不断设立分部。如果说上海楼市是一个大的泡沫,那么,这个泡沫很有可能在2005年继续吹大,仍然保持在一个不破的状态。

大龄白领择偶难

看看那些出入咖啡厅、酒吧的白领们,似乎有很多人都是收入高、生活品味高、穿着潇洒的单身贵族。但同时,北京现在却在流行“八分钟速配”,上海则流行着“相约星期六”。看到各种报纸中缝中婚介所广告的增加,我实在感到好奇,于是拨通了其中一个婚介所的电话。

铃声响了两声,对面便传来一位女士的问候声。由于她是用上海话说的,我不禁又问了一次:“请问是XXX婚介所吗?”“对呀。”接下来,这位姓徐的老师问了我很多问题。

“你贵姓?哪里人?今年多大了?身高多少,体型怎么样?工资大约多少?希望找什么样的男朋友?对对方身高和年龄的要求是什么,工资要求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我基本如实回答,然后徐老师马上对我说,在她那里登记的有几名男士符合我的要求。这些人大部分有“婚房、婚车”,收入也不差。于是安排了见面--见一次150元,年费900元。

本以为会在外面的某个咖啡厅见面,但实际与期望完全不同。见面地点就在徐老师的婚介所中一个不到4平方米的无窗小房间内。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其他什么也没有。眼前的这位吴先生已经在这个婚介所的介绍下,见过了不少女士,说起来他的“硬件”蛮好,但是迄今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最后他说了一句:“我现在就想随便找个人,结了婚,定下来就得了。”我想这句话会让不少女士不满意吧。

在上海的大龄青年,尤其是大龄女青年,说实话大多在事业上做得可圈可点。她们不太在意对方的学历和收入,只要他能对自己真心实意地好。可是女性的成功,往往会造成那些收入不及她们的男士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

男性普遍不要求女方有太高的学历,否则会觉得自己有压力。有点像鲁迅所说的:“贾府里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

名牌、假货都满足时尚感

上海人爱时尚是众所周知的,相信国际名牌店都对此了解得非常透彻。去年国庆节前夕,首饰业大牌TIFFANY在上海开了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专卖店,而波特曼酒店、恒隆广场以及外滩三号等地也都挤进了很多国际名牌店。GUCCI、EMPORIO ARMANI、CHANNEL等这些很多西方人不敢问津的名牌店都已在上海滩现身。

据信,5年前,在上海只有20到30个奢侈品牌的消费店,而现在,南京西路的茂名路到华山路之间已经聚集了近900个品牌,其中国际品牌有460多个,世界著名品牌有130多个。

尽管在上海和中国其他城市充斥着各种仿名牌产品,但像路易·威登和乔治奥·阿玛尼等全球著名奢侈品牌还是纷纷涌入中国,因为他们相信,中国是下一个巨大无比的奢侈品市场。

由于这些名牌店大多聚集在南京西路,该高档商圈的顾客消费能力是其他商圈顾客消费能力的1.5倍。很多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消费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上海在中国的消费指数上则毫无疑问地名列前茅。

但同时,正因为这种追求时尚的理念,才会使襄阳路市场这种销售仿名牌衣服的服装市场这么流行。很多外国人到了上海也会到襄阳路市场去淘一点自己喜欢的仿名牌。

襄阳路市场什么“名牌”都有。在那里,只要你肯下功夫侃价,100块钱可以买到一件“名牌”上衣。小摊贩们还不时说:“哎呀,这是ARMANI的,这么便宜给你,我们没得赚。”

由于最近打假比较严,你会在市场外看到数十人拿着一些印刷的产品图,不断追问着来市场的人们:“小姐,要名牌包吗?到旁边的店里,我给你拿。”虽说货物的真假明眼人一看就知,但是对于那些月入只有几千块钱的工薪阶层来说,想要享受时尚,只能去恒隆广场逛逛,解解眼馋;真正要买的时候,他们会去襄阳路市场,去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