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博导眼中“大跃进”式的博士培养内幕

发表:2005-03-16 14: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博士生培养已走到了危险边缘,革新培养体制已刻不容缓!”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立东大声疾呼。

王立东委员是医学博士毕业,现在是民盟河南省委副主委。在北京参加完“两会”,王立东顾不上休息,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一些医学界怪事,痛陈“大跃进”式的博士培养制度弊端,勇揭圈内黑幕。

博导是怎样产生的 申办博士点的奥妙

据王立东说,一些学科在申报博士学位点时,为了申报成功,集合了学科内外,甚至校内外的力量。“一旦博士点被批准,就只好在矬子里面拔将军,使那些不具备指导博士生能力的教授们都成了博导。”他说。

王立东告诉记者一个真实的案例。去年,某高校生物系在申报博士点的时候,“拉大旗,作虎皮”,把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关学科的学术权威人士通过各种途径都招揽过来,“变”成了本校教师。实际上,这些学术权威还是在原单位工作,并没有调到这所高校来,根本不可能到该校来指导博士生。

而博士点批下来以后,本省甚至学校就拥有了确定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自主权,本校的教授自然就可以成为博导了。

王立东说:“不是说只要读了博士就一定能毕业,当了博导就一辈子是博导。”他认为应实行博士生和导师双淘汰制度。

可惜的是,目前我国博士培养几乎是从一而终制:一被录取,谁都没有再选择的余地。而且,还必须保证毕业。“这种制度怎么能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呢?”他反问。

王立东说,学生对导师不满意,在校生可以转学,换导师,转系;导师对学生不满,就建议其休学或退学,实行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

为什么导师要多招研究生

一所进入“211工程”行列的高校的校长,目前带的硕士生、博士生共有32人,相当于一个班;湖北一所理工类高校的校长带了25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校长本身行政事务就一大堆,哪里还有时间做科研、指导研究生?既然没有时间带学生,这些导师为什么还要多招研究生呢?

王立东透露了个中奥妙。这些博导手里有项目,但受体制限制,没有足够的全职工作人员来做项目,所以就要多招些研究生,一来可以让研究生来完成项目,二来还培植了“自己的人”,后继有人。“一些担任领导职务的导师,往往没有时间做学术研究,但他又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就多招学生来完成他自己的项目,使用听话的廉价劳动力。”他说。另外,这些校领导总有退下来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现在和将来在学术领域的地位,就要利用研究生来做项目,取得一些学术成果,发表一些论文。

另外,一些既无经费、又无能力的导师,更想借助招研究生保住他博导的彩色帽子,获得一些“向上爬”的资本。

王立东建议,正在担任重要行政职务的教授,任职期内应暂时少带或不带博士生,以便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履行其所担负的重要职务。为了保证培养质量,那些科研经费不足的导师,要暂停博士招生。


中国青年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