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传媒业八大猜想

发表:2005-02-15 14:3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传媒视线第36期詹新惠、刘海梅/虽已渐渐远离2004年的尘嚣,但传媒业在过去一年中所发生的诸多变革并不会因为2004的结束而画上句号,相反的在2005年将会继续前行,演绎更多的精彩。

之一:北青之后,2005会出现下一个上市传媒吗?去年岁末,北青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历经三年多的跌宕终于上市搅热了略显沉寂的传媒业。发售4774万股,集资9.0467亿港元,市盈率19.8倍,一个个数字都在诱惑着国内传媒业的大鳄们。而北青的成功更让传媒界对2005年充满期待。谁会是下一个呢?2005年会出现下一个吗?

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宣城,将其非采编部分的资产在深交所借壳上市;2004年11月末,山东视网联媒介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将在国内 A股市场上市,相关媒体也报道,“视网联的股票2005年上半年即会在证券市场现身。”而来自业内人士的消息称,目前只有深圳报业集团已获批准可直接在境内上市。

随着传媒产业的一天天开放,许多传媒企业都希望通过上市融资完成企业的扩大发展。需要思考的是上市是不是传媒企业发展的“灵丹妙药”?上市是不是传媒企业扩张的唯一通道?既使传媒上市的政策坚冰在2005年有重大突破,传媒企业是否就一路坦途了呢?

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国明教授一针见血地说过,上市只是手段,绝对不是目的。如果传媒企业在上市之前根本没有进行详尽的商业计划,对融资资金的用途没有想明白,那么上市之后只能看着手中的资金越来越少,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之二:2005,是网络电视年吗?网络电视是2004年的一大看点,据业界预测,到2008年中国的网络电视用户总数将达到1亿;如果按照用户人均消费 1000元计算,未来四年时间,中国的网络电视市场将达到1000亿元。目前,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传媒、北广影视等电视内容制作商都已宣布进入网络电视领域。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电信运营商也纷纷宣布将网络电视业务作为2005年的业务重点。

网络电视这块蛋糕,让电信与广电打破了累年的坚冰壁垒。可是观察家指出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网络电视的发展还有不少困难亟待解决。其一是政策层面。广电、信产部在这方面的监管重合,没有政策说明现在这块业务到底由哪个部门来管。

其二是用户方面。现今家庭计算机用户不过3000多万,但电视用户数以亿计,运营商怎样接入电视,还没有清晰。其三是内容方面。现在免费的电视节目已经很多。对运营商而言,怎样找到有吸引力的节目是很大的问题。而同时,政府对媒体产业控制的很严格,对于节目、制作、生产政策也是要考虑的侍狻?p>之三:痛并忧虑着的数字电视;数字电视在2004年的发展,可谓“雷声大,雨点小”。在各种声音的鼓噪下,我国数字电视市场被形容成一块炙手可热的大蛋糕 ──几亿潜在用户,1000多亿元的市场。广大的利润空间,令产业链上的厂商们跃跃欲试,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运作,真正的收益者却寥寥无几。一开始的机顶盒推广就遭遇“两万户瓶颈”,搞得广电有些灰头土脸。

对数字电视的启而不动,业界有种种解释,其中一大焦点便是上海交大、清华大学两大传输标准之争,但最终的融合方案在2005年应该会尘埃落定。对于数字电视,最为关键的还是内容与用户数的“鸡”、“蛋”循环问题。按照这一逻辑,突破只在于用户规模,解决了“第一桶金”的问题,产业自会找到盈利模式,进入到良性循环中。

之四:博客,眼花缭乱后的路怎么走?2004,刚刚诞生两年的博客可谓风光无限。按照博客中国康国平去年岁末的盘点,“2004年博客在中国商业化并获得投资人和互联网用户的双重追捧,无序的博客环境在这一年因为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门户的参与而得以清晰化。”

在这一年,博客中国获得软银亚洲风险投资,中国博客获得全球最佳博客奖,google上市之前并够全球最大的博客托管商Blogger.com,国内领先网站纷纷推出博客服务。一系列围绕博客的动作眼花缭绕,让大家对博客2005年的作为充满猜想。

2004博客是有分量的,这分量来自一些著名的学者,或隐姓埋名、或堂而皇之,在博客上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和感受,表达自己对周遭点点滴滴的见解,通过博客网站对一些政治活动发表角度独特的关注和评论。博客成为思想的汇聚地,成为新知的舆论场。

之五:网络媒体的采访权水到渠成了吗? 2004年12月26日,天涯网的百灵社区刊出网民旺才的帖子──《中国医疗黑幕调查》,随之业界展开了一场讨论,网络媒体到底应不应该有采访权?清华大学传媒中心主任李希光认为,网络媒体有责任独立核实事实。在一件有争议的事件的报道中,如果听不到各方声音、不核实事实。这将成为一种严重的媒体道德问题。

随着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国家会在适当的时候作出相关的决定。讨论的结果似乎是,网络媒体被赋予采访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互联网络扮演第四媒体的角色,似乎还是在最近两三年。但是,网络究竟都有哪些功能,在舆论监督方面能够发挥什么作用,网络媒体的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是否矛盾等等,社会各方面尚未达成共识,虽然有少数网络媒体已经具有新闻采访权。

之六:外资介入中国传媒市场,危机还是转机? 2004年11月28日,《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即44号令发布,不啻给外资打了一针安定,外资入股中国内地广电制作产业得到了政策上的肯定。外资一步步地寻求突破,一点点地分块切入,对于国内传媒业,是危机还是转机?2005政策面还会有新的突破吗?

据媒体报道,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规模将达到5500亿元。外资在中国开垦传媒产业,意味着高额的媒介市场回报。因此,外资的进入步伐肯定是挡也挡不住。外资的进入激活中国传媒市场的活力,使现有机制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这将有利于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和规范,有利于打破现有传媒行业的某种垄断,形成竞争,加速发展。而中国传媒业能否以传媒产业化、规模化为契机,催生新的传媒产业,却尤显重要。

之七:期刊业,体制改革步伐会放缓,2004年的期刊市场是纷繁复杂的。与之相比,2005年期刊业体制改革的步伐将会放缓。报刊治理整顿将会继续,还将有一批报刊被关停并转,大型的媒体集团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从内容类别上来看,财经商业类期刊仍会持续高温,还会有更多的系列刊物出现。2005年版权合作的热潮仍将继续。从需求上看,版权合作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外刊“借壳落地”,一是办不下去无奈引进,还有一种是强强联合。

报业集团和广电集团进军期刊业将是2005年的一大看点。但对于这些跃跃欲试者,值得警惕的是,期刊市场竞争在2005年将会加剧,市场也会更加细分;热衷版权合作的也应认识到,版权不是万能的,有不少花重金引进了版权却最终折戟沉沙的,因此在选择版权内容的时候还需慎重,做出科学、恰当的评估,不要认为只要国外成功的就一定是好的,还要看看是否适合中国的市场和国情。

之八:民营传媒的禁区将会越来越小吗?2004年末,一个小小的调整带来的震荡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利剑,悬在了原本生存空间就很狭窄的民营内容提供商头上。驻扎北京4套多年、由光线传媒制作的《娱乐现场》撤出北京电视台,移师教育三台。虽然有媒体报道《娱乐现场》并未因换台收视率受到影响,但民营内容提供商还是感受到了渠道遏制下的“瓶颈”。

在目前,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主要媒体还不允许民营传媒机构拥有,民营企业能做的只是内容提供和经营媒体的可经营性资产。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民营内容提供商经过多年积累,一批电视节目已经崭露头角:《娱乐现场》、《欢乐总动员》、《每日文化播报》、《环球影视》等。但渠道、平台,依然让民营内容提供商望眼欲穿,而这个禁区在2005年会出现松动吗?会有替代吗?

有专家曾指出,现谑悄谌菸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