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以观物取像来洞察事理、发幽阐微的天赐大智慧书《易经》,持的是“无不利”的充分的肯定的态度。
《易经》大过卦爻辞“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老杨柳树发出了新芽,柳条依然阿娜多姿。年长的丈夫得到如像女儿般年轻的娇妻,他怎么会不爱她呢?民谚“姜是老的辣”,“人老骨头硬,越老越攒(有,善于使用)劲”,不仅比喻了男子的智慧经验愈老愈成熟丰富,而且说的就是上天给了男子年老了仍然具有般配娇妻、传宗接代的生育能力。就〔老夫少妻〕的婚姻而言,如果说老夫的美在于智慧在于经验的成熟和丰富,那么,少妻的美正在于有青春的活力与正当令的强壮的生育能力。两者的结合,容易生育出智商较高的健康的后代。因此,统计一下成功人概率,你会发现,无论肤色人种,天才儿童往往出生于〔老夫少妻〕的结合(例如孔子的父亲73岁,母亲才有19岁……)。有了后代,而且往往是聪明的、可塑性较强、希望值较高的后代,就更容易巩固家庭,增加家庭甜美的气氛。所以,〔老夫少妻〕是会相亲相爱相濡以沫“无不利”的。如果说有什么过失的话,也无非是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给予和接受,他们自己会承担这种相互给予和接受的后果,无须局外人杞人忧天。
但是,《易经》对〔老妻士夫〕,却持否定态度。同样是《易经》大过卦爻辞有如下告诫:“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文就是:年老的妇女和年轻的看似风流倜傥的才俊男士结合,虽说没有什么罪过祸患,但是也谈不上会有什么好的荣誉。因为妇女生理受经期的制约,房事能力激情兴趣先天没有男士持久,且老妇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就好像老杨柳树开花,尽管并非塑胶大王贴上去的,但是不可能繁花似锦,更不可能开花结果。微风乍起,柳絮飘零,怎么能够长久呢?她(他)们实在难以般配啊,只会出乖丢丑,分道扬镳。
可见,《易经》无论对〔老夫少妻〕,还是对〔老妻士夫〕,其评价的着眼点,都紧紧抓住了婚姻家庭的主要功用在于人种的延续和繁衍。不可否认,婚姻家庭的幸福和价值,往往在于后代的维系与体现。
想不到,造化着实神妙----《易经》对〔老夫少妻〕和〔老妻士夫〕婚姻的利弊得失毁誉,以杨柳树所作的比喻和推演,竟通过杨姓人物、大名鼎鼎的杨振宁的事例来在今日彰显。而且安排得这么凑巧:就在不久前,有报道说,作为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的杨振宁,居然说什么近代科技革命资本主义之所以没有发生在中国,是因为中国人的思想受到《易经》缺乏逻辑推理思想方法的限制。实在大谬不然。我在《关于对清朝和孙中山的评价》一文中,曾经针对杨振宁的这个说法,作了纠正:
“……近代科技革命资本主义之所以迟迟没有在中国出现和发展起来,究其主要原因,乃是儒家学说官本位第一、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社会地位,位序排列所长期因袭之传统,吸引和驱使社会最优秀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全部有文化的人才,都趋之若骛一心一意去皓首穷经追求功名利禄,不思科技济民工商之术,并非什么满清入主异族统治之过,也不是什么《易经》局限了中国人思想一类无知呓语。”
如果杨振宁果真说过《易经》缺乏推演能力从而局限了中国人的思维阻碍了近代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这样无知的话,希望和他有联系的朋友,能将本文转给他,希望他能看到本文所引证《易经》对上帝给他的“最后礼物”的看法和评述,以便他重新认识上帝所赐、产生于中华民族、属于全人类的伟大瑰宝《易经》的奥妙。
我之所以写这篇短文,一则,就是为着给杨振宁一个关于《易经》观物取像、发幽阐微、洞察事理、极善推演,是天赐大智慧书奥妙的信息;二则,也劝告那些对杨振宁此番婚事持批评态度的朋友,大可不必为此忿忿不平。婚姻是人家男女双方个人的私事,人家双方男情女愿,感觉幸福,就是好事。用不着去干预人家。更用不着给人“大泼其醋”的感觉,真好像“得不着葡萄吃就说葡萄是酸的”封建酸哥儿,很不好。更不应该往政治上去生拉胡扯,泛政治化。
“文人相轻”倒也罢了,一贯对凡是比自己强的、好的、自己内心羡慕而偏偏得不着的,就嫉妒、就“泼醋”、就横生枝节大放厥词借故生端攻击一点不及其余,这样的人大抵没有什么正直和良心可言。
翁帆的父母对这桩婚事尚且能持这样支持的开明的态度,别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婚姻本身讲的就是〔缘〕与〔份〕。无论远隔天涯,还是相差花甲(60岁), 既有缘,又有份,就必然会聚合在一起。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着一句名言:“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两不知”。无论中外,从中国古代孔子的父母,到美国近代卓别林最后的婚姻,历史上〔老夫少妻〕成功的婚姻比比皆是。
就天才人物对人类社会和历史的贡献而言,我们应当像《易经》那样,肯定和赞美〔老夫少妻〕的结合,而不是谴责它。
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真诚地祝福这对不无勇气的新人吧!
2004-12-22日凌晨3时匆匆
2004-12-23日圣诞节前夜再读并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