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当联想集团对外宣布推出售价仅为2999元的“圆梦”系列电脑之后,联想与英特尔之间利益博弈的微妙变化第一次呈现在公众面前:继6月9日联想推出的“锋行”V系列商用电脑首次弃用英特尔而采用AMD芯片之后,联想在最畅销的家用电脑领域也选择了AMD。
作为针锋相对的回应,8月5日,浪潮推出售价仅1999元的PC,不同的是浪潮采用了英特尔的芯片。
一向温文尔雅的英特尔(中国)公司总经理杨旭,谈及联想的低价机十分激动。8月1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杨旭直言:“这对客户来说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这是我对2999元机的第一个看法。”
当天下午,在高调对外发布了2004/0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之后,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辩称:“我们跟英特尔现在是,过去是,将来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谈及业界对于联想低价机的指责,杨元庆不无委屈:“即使英特尔不把我们当作合作伙伴,起码也应该当作客户。我更愿意英特尔把我们看作客户,如果对客户的服务和支持都没有做好,其他的就更谈不上了。”
由于掌握了核心的CPU,英特尔一直是PC江湖的主导者。从基于奔腾处理器的“奔月”电脑成就联想国内PC老大的地位,到“奔腾IV"成就TCL电脑,英特尔左右了国内PC江湖的风风浪浪。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与英特尔争斗30余年的AMD就一直在努力寻求突破。现在,AMD似乎已经找到了突破口,这就是中国本土的PC厂商--除了联想,方正、曙光等PC厂商已先行与AMD签约。
“便宜是AMD最大的利器。”业内人士评说。
聪明的AMD此番一改往常的高调选择了沉默,“总之我们胜利了”,AMD中国总裁郭可尊语调愉悦地拒绝记者的采访要求。
联想英特尔“风波”背后
第一次与英特尔携手,并与英特尔一直紧密合作的中国本土PC厂商是联想。正是在英特尔的扶持下,1995年英特尔奔腾处理器刚刚发布,联想就在国内推出了第一台基于奔腾处理器的“奔月”电脑。在随后的“奔腾Ⅱ”、“奔腾III"电脑的合作过程中,联想均紧跟英特尔,率先在中国发布相应配置的PC。
1994年,联想在北京成立微机事业部时,国内还没有真正的电脑厂商,各厂商均主要代理IBM、康柏、惠普等国际厂商的电脑。但到1996年,联想已经打败这些国际厂商,成为中国本土销量最大的电脑厂商。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与英特尔的合作。
业内人土表示,英特尔扶持联想有自己的“算盘”。1990年代中以前,国外厂商基本把中国当成库存销售基地,进入中国的电脑都是配置过时的PC。
“英特尔希望不断升级CPU,下游厂商不断地推出相应配置的PC,获取高额利润。但在国外厂商占领中国市场的日子里,英特尔新推出的CPU相当于失去了整个中国市场。”该业内人士表示,“要改变这一切,英特尔需要扶持一些本土PC厂商。”
该人士称,当时英特尔的选择并非唯一,除了联想之外,还有长城、方正、海星等本土厂商,英特尔希望在这些厂商中扶持一家能与国外厂商竞争。
英持尔最终选择了联想,据英特尔原市场部一负责人透露,当时看好联想有三个原因:一是联想在香港上市,解决了产权问题,机制灵活;二是柳传志与时任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OEM销售经理的杨旭私交不错;三是联想与其他厂商相比,更为积极。
这种亲密合作一直持续到1999年,联想一家的处理器采购量几乎等于其他厂商的总和。
联想与英特尔的罅隙出现在奔腾III处理器上。
联想集团一原高层介绍,1999年英特尔推出奔腾III处理器,联想紧跟英特尔推出相应配置的PC。当联想生产出大批量PC时,却发现此批处理器有泄漏个人信息与身份安全的危险,用户纷纷要求退货,这给联想带来了相当大的损失。
而且,联想在成为中国最大的本土PC厂商之后,与国外厂商一样面临着相当大的成本压力。“奔腾III”事件更加大了联想库存的压力,联想这时候与国外厂商当年的心思一样,也希望推广更多的过期英特尔芯片。
“奔腾III”事件后,联想与AMD、威盛都进行了接触。1999年,联想内部有消息传出,可能与英特尔死对头AMD进行合作。同时,全球第三大芯片厂商台湾威盛总裁陈文琦还特意访问了联想,双方宣称将展开进一步合作。
英特尔随后决定在中国本土为联想培养一家竞争对手,TCL电脑随后进入了英特尔的视野。
InteI逻辑
2000年12月,“奔腾IV”芯片的发布再次凸显英特尔的强大力量。
1998年刚刚进入家用PC的TCL在英特尔的支持下,率先推出了售价13888元的“奔腾”电脑,价格比其他品牌厂商推出的相同电脑便宜近3000元。随后,TCL又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万元价位以下的“奔Ⅳ”电脑与液晶显示器的“奔Ⅳ”电脑。
与此同时,英特尔在推出安腾处理器时(服务器芯片),再次摒弃联想选择浪潮。在英特尔的支持下,浪潮成为第二家推出基于安腾处理器的服务器的厂商,紧随在惠普之后。“以前,联想理所当然是首选。”英特尔市场部原负责人表示。
TCL电脑总裁杨伟强曾透露,当英特尔推出一种新的芯片之后,部件厂商一般不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因为这时候产品还不定型,用户的需求也很难预测,市场风险很大,光靠PC厂商自己,很难把这些分布在不同地域的部件厂商组织起来。杨伟强说“只有英特尔有最权威的号召力,英特尔帮助我们整合了这些资源。”
据英特尔原市场部员工透露,英特尔新推出一款处理器时,会在三个月左右热卖期内限制出货,只有英特尔的策略合作伙伴(即核心的OEM厂商)才能拿到货。而三个月左右的热卖期后,新推出的芯片作为主流配置的PC已经占据了相当部分市场。
而且,在新推出一款处理器的三个月左右的热卖期内,英特尔将价格定得相当高。这无论对于英特尔自己还是PC厂商们,都提高了利润空间。
“英特尔希望所有PC厂商都采用英特尔的芯片,所有厂商都不遗余力地推广英特尔的芯片,特别是新推出的芯片。英特尔在上游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帮助策略联盟的厂商实现自己在市场上的利益。”该员工表示。
市场方向之争
联想集团一中层慨叹,联想需要同时面对两方面的力量:一方面是市场力量,一方面是英特尔的力量。联想最终需要面向市场,联想希望拓展中国更为广大的农村市场,当英特尔逻辑与中国市场的逻辑发生矛盾时,联想只能选择市场逻辑。
杨元庆认同的市场逻辑是,美国2亿人口年销售电脑4000多万台,中国13亿人口年售量却只有1000万台左右,原因在于中国有一个很大的“冻土层”存在,中国PC市场必须打破这个冻土层;中国电脑市场重心从大中型城市向乡镇级地区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后者将成为中国电脑市场未来5年的增长点。
因此,联想推出了最低2999元的“圆梦”系列PC。联想集团副总裁吕岩不认为采用AMD处理器是促成价格下降的惟一动力,他称,“圆梦”PC的推出还依靠多方的支持,其中包括主板、显示器等厂商。
英特尔总裁杨旭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对此迎头痛击,并认为英特尔才把握了市场的方向,未来的电脑应用在向数字家庭解决方案以及数字办公解决方案发展,将人类的生活、工作、娱乐向信息化的方面指引。他认为应用的滞后是中国PC市场的最大问题,PC厂商不能让用户牺牲应用价值和质量,要做有远见的企业。
分析人士认为,应用一直推动着PC的发展。从早期最简单的文字处理,到动画、音频、流媒体,再到后来的互联网,英特尔芯片的每一次升级都有新的PC应用在推动,英特尔CPU升级迎合了应用升级的需求,英持尔也迎合了PC厂商的需求,也正因为此,英特尔一直维系着自己的逻辑。
问题是,在数字家庭时代,英特尔将选择哪家PC厂商进行扶持?是与英特尔走得最近的清华同方?
今年上半年,清华同方计算机系统本部市场部总经理孔冬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今年PC市场将出大事”。2003年年底,清华同方与英特尔签约参与其“无线天地”联盟。在对联想2999元机的看法上,清华同方电脑事业部总经理李建航与杨旭的看法高度一致:“(2999元机)是不负责任的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