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报道,关炳辉指出,中国在商代便可制作铜镜,这是最原始的“影像”仪器,比近代玻璃光学镜片的产生要早数千年。到春秋时期,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豆荚映画,墨子也曾在《墨经》中对小孔成像术做过系统阐述。此后的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陶京仪的《辍耕录》,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等古籍亦对小孔成像原理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
关炳辉还特别提到,十三世纪的元代科学家赵友钦曾设计建造过一座暗箱实验室,具体是在房间左右各掘不同深度的圆井,井下用上千蜡烛做发光体,井口置小孔,房顶做承影屏。到明清时代,我国已经运用暗箱原理进行绘画,康熙年间江都的黄履庄,因擅作“临画镜”和“缩亮镜”等光学仪器而闻名,曾有学者对之进行描述:“千里镜于方匣布镜器,就日中照之,能摄数里之外之景,平列其上,历历如画。”
国外研究资料显示,中国早在前汉时期就已经利用感光化学品通过暗箱将画面感光,经过化学处理制成陶器上的花纹。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物类相感志》中记载了“盐卤窗纸上,烘之字显”的现象,这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银盐变黑显影技术。
与之相对应的是,直到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西方才开始使用暗箱作画。到了十七、八世纪,德国的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才发现了银化合物的光敏特性。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