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温上台以后,许多在江、朱时代不敢说和不能说的话,现在都说出来了。据报道,对胡温发生重大影响的,是大陆中央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一项研究结果。报刊引用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的话说,中国的GDP数字里有相当一部份是靠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的。大陆每创造一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 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大陆经济消耗了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和40%的水泥,却只创造出不足全球4%的GDP。一些学者指出,这样的经济增长,不仅大陆自己难以持续,整个世界也吃不消。
这些数字和说法,显然震撼了大陆的上层。实际上,许多人早已感到大陆的经济发展有问题,但又说不出所以然。现在,在科学家们提供的数字和事实面前,顿时感到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有趣的是,牛文元等大陆学者,拿大陆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资源,与发达国家作对比,本身并不科学。因为,大陆与发达国家并不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大陆的城市化曾长期滞后,现在进入了高速城市化阶段,因此,资源消耗比早已完成城市化的发达国家要高,是必然的。如果要讲科学,就应该设法将大陆的资源消耗水平,与发达国家过去城市化高潮的时期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其实,大陆经济的增长存在极端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损害了后代的利益,是有目共睹的,用不着与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水平相比,就可以知道。因此,大陆真正缺少的不是高深莫测的"科学发展观",而是坚持基本常识的道德环境。尽管不太科学,牛文元等学者还是作了一件好事,促使大陆的高层去反省江、朱时代的经济发展方针。
现在,胡温已明确提出,要转变大陆经济增长的方式,从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向更注重民生的协调发展。但是,正如温家宝本人在新闻招待会上所承认的,面对这一转折,他的心情并不轻松。他甚至引用了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诗句来说明自己的心情。
那么,温家宝面对的难关是什么呢?从表面上看,他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又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是一个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问题。但是,他真正的难关,是大陆在江、朱治理下,已深深陷入"增长的两难困境"。所谓增长的两难困境,是指一定收入分配机制下,如果经济不增长,则低收入阶层现有的收入都不保,但是,如果让经济继续增长,则所有经济增长的好处,都落到了富裕阶层的手中。在这样的困境中,无论增长还是不增长,贫富的悬殊都会越来越大。
导致大陆经济增长困境的收入分配方式,与大陆经济增长的高消耗和环境破坏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因为权贵势力从经济增长中得益的主要方式就是加大公共支出的规模和公共工程的成本。要把大陆经济增长的资源消耗降下来,首先面对的,就是旧增长模式的既得利益的抵抗。同时,由于新的增长模式不可能马上建立,一旦经济减速,低收入阶层的失业将比高收入阶层的财富损失产生更大的政治压力,迫使决策者回到旧的增长模式去。
要打破这个增长的两难困境,温家保需要在压缩高消耗的投资规模的同时,为低收入阶层创造更多收入机会。这需要一笔相当规模的财政资源。而他筹措新资源的空间并不大,一来是因为朱熔基在任上,已发行了大量国债,温家保继续扩大债务,风险很大。二来,要从过去增长的既得利益中割一块肉,也非常困难。这次人大会议,所有代表都看得很清楚,那个自称 "三个代表"的既得利益总代表,虽然只剩下了一个军职,但胡锦涛还是不得不处处让着他。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