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潘岳湖南治污背后的环境意识透

作者:王鹏川 发表:2003-09-13 15:4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中国报道专稿】据人民网消息:9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带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督查组,突击检查了湖南省非法排污大企业--株洲化工集团公司。该公司常年违规排污,年排污水量达到一千五百万吨,废气四十七亿立方米。媒体
认为,此次行动表明了国家领导对于解决中国环保问题的坚定决心,此中国的环境问题,必然能够在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对于国家环保总局能够关心群众健康,依法查处违法排污的大型国有企业的雷厉风行的作风,我是由衷敬佩的。但是,过于乐观的论断,本人实在难以苟同。环境污染问题,绝不是靠国家行政力量的干预就能够彻底解决的。

  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民群众的重视,这自然是一件好事。然而,从笔者本人对于环保问题的多年研究经验来看,中国环境问题的恶化,最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国家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行政干预是否得力,而在于中国人的环保观念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

  本人研究生读的就是环保专业,曾经就这一问题跟随导师一起做过社会调查。调查的结果非常令人遗憾:尽管国人的环境保护的呼声很强烈,但国人的环保观念,仍然停留在肤浅的层次。其主要表现,即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缺乏这样一种基本共识:将环保问题放在所有问题的首要位置来考虑。我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先从环境层面出发,并依此制定我们所有的社会发展计划。

  环保观念有深浅之分,浅层的环保观念明白易懂,就是功利主义的生态观念。要言之,就是:整个地球上的生命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生态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人类这个物种如果过份的发展自己的需求,严重损害其他物种的生存状况,那么到头来,人类自己也会咎由自取。

  浅层环保观念,本质上是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它通过诉诸科学理论和人类切身利益的损益,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对富有实用主义传统的中国人而言,这一思想容易得到响应。但它的局限性在于,它虽然对于保护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比较有效,对无经济价值的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资源则不怎么有效。笔者在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很善良的人们问道:"保护这些动植物究竟有什么用?就算它们没保住,对人类也看不出有什么危害呀!"回答这些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问题,要求听者耐心、用心,要求他们回到对生命本真的感受中。在这个匆匆忙忙、心浮气燥、生命早已飘逝的时代,回答这样的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历史的实践也证明,浅层次的环保观念,无法根本解决环境问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为了保护亚利桑那州北部森林中的鹿,大肆捕杀狼。结果,鹿过量的繁殖,小草和树木都被吃光,绿色植被急剧减少。植被的减少引发了鹿的大量死亡。美国人本来想"科学"合理的保护对人类有用的自然资源--鹿,而最终结果是既没有对鹿实现保护,又破坏了植被。

  狼吃掉鹿,可以控制鹿的种群数量,而且吃掉的都是一些病鹿,客观的起到了控制了疫病对鹿群的威胁的作用。人类的科学思维绝不会有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更为精妙,依靠"科学"的规划来保护自然环境,最终难以逃脱"人算不如天算"的窘境,其结果只能是对大自然的变相破坏。

  深层次的环保观念,应当建立在这样的认识之上:人是生命系统中的一环,人类的生存需要正常的、健康的、生机盎然的自然环境;人有环境生活,有对正常的、被"文化"了的环境的需要,这种生活和需要是人的本性的一部分,环境保护的终极意义也正体现在这里。这也就是学者们所呼唤的"人文环保理念"。

  在今日的中国,"人文环保理念"仍然没有被大众所接受。许多人将环境保护仅仅理解为处罚非法排污企业,理解为"市容市貌"工程,这种理念上的偏差是十分危险的。本人决无心否定潘岳等人的作为,但是,潘岳的行为,只是环保工作的第一步。人类要想真正意义上摆脱环境污染的威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就必须树理"人文环保理念"。

  今日的中国人,一方面需要要采纳近代工业文明的理性科学成果,另一方面要,更要吸收近代文明的沉重教训,树立"人文环保理念",恢复人的环境本性和需要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建立人与环境和谐自由的新型关系。

  抄用孔夫子的一句话,潘岳的作为,仅仅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解决中国的环保问题,任重道远,要依靠我们每一个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