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中国行:是向共产主义投降,还是外交胜利?

发表:2001-07-30 16: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的中国之行已经结束。这次访问是布什政府第一次与中国政府进行直接的高层次的接触。这次访问将给中美关系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美国国内的政界人士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据报导,鲍威尔在会见江泽民和朱熔基的过程中,基本上达成了求同存异,改善两国双边关系的共识。尽管双方对于许多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方面的
问题态度不同,但是双方都认为能够就这些问题达成谅解,而且将会就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磋商。

两国之间存在的意见分歧主要有四个方面,也就是武器扩散、台湾防卫、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以及中国的人权状况。英国广播公司的报导说,高技术武器扩散问题是这次鲍威尔与中国会谈的主要内容之一。美国一贯反对中国向其他国家销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设备与技术,而据<<纽约时报>>的报导,中国曾在去年十一月表示将不再向其他国家出售导弹技术和部件,但是鲍威尔的随行官员指出,北京并没有遵守它的诺言。美联社报导说,美国认为中国向巴基斯坦、伊朗和北朝鲜输出导弹技术。因此美国将仍然控制向中国出口通讯卫星的许可证,只有在中国改善了这方面的状况之后才允许出口。

中国似乎没有接受鲍威尔关于NMD的解释
塔斯社报导说,鲍威尔在会谈中重申了美国“一个中国”的立场,同时也提到了中国在台湾海峡附近部署导弹的问题,尽管中国政府拒绝承认这一事实,但是美国政府仍然把这一做法解释为美国协助增强台湾防御力量的理由。

美联社报导说,鲍威尔在谈到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时候向中国政府保证,美国的全国导弹防御计划即不是针对俄罗斯,也不是针对中国的。但是似乎中国并没有接受这样的说法。<<纽约时报>>说,美国的全国导弹防御计划在国内遭到了民主党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由于美国导弹防御计划在俄罗斯方面正在取得进展,这样可能会使中国铤而走险大规模发展自己的远程导弹。

根据最近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份报告,中国为了对付美国的导弹防御,可能会把它的远程弹道导弹的数量增加十倍。这份报告估计,中国现在拥有十八枚远程弹道导弹。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参议员拜登甚至警告说,如果布什政府急于把这个不成熟的导弹防御计划加以实施,这只能促使中国的核武器扩散。他建议和中国进行紧密的接触。而鲍威尔的访问开始了与中国接触的第一步。

法新社报导说,鲍威尔在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谈到了中国的人权问题,而中国同意将就这个问题进一步展开对话。中美双方曾在 1998 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时达成双边协议,就人权问题进行对话。但是由于后来联合国谴责中国的人权记录而使这一对话无法展开。

人权组织指鲍威尔对中国人权批评流于形式

<<纽约时报>>的报导说,鲍威尔在会谈中屡次提到中国的人权状况,并且竭力把负责人权问题的助理国务卿克兰尼尔介绍给中国领导人。他还表示,他不在个别案件上发表看法是因为他要把中国的人权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的法律问题提出来,希望能够促进整个中国人权状况的改善。但是人权组织表示,鲍威尔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批评流于形式。恢复和中国人权问题的谈判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英国广播公司报导说,中国的持不同政见者任宛町批评了鲍威尔的做法,他认为,仅仅表示关心对于改善中国恶劣的人权状况不会起任何作用。

对于这次鲍威尔对中国的访问,美国国内也有不同的反应。<<纽约时报>>的评论认为,鲍威尔的访问,显然已经完全改变了布什总统在竞选期间把中国当做竞争对手的口号。而伦敦的<<每日电讯报>>则报导说,有人批评鲍威尔的访问是向共产主义投降,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方面的一个胜利。例如激烈批评中国人权状况的共和党参议员史密斯就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布什政府的中国政策出尔反尔。但是其他的政界人物,象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雷德,前国务卿基辛格,贝克等人,都主张和中国加强接触。布什政府在中国问题上的政策变化遭到了共和党人的批评,有人甚至把他的政策形容成为“克林顿化”的政策。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