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6日,2025年11月26日,香港大埔區宏福苑發生大火,濃煙滾滾,火焰熊熊。(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28日訊】(看中國記者肖然採訪報導)11月26日(週三)下午,香港新界「大埔宏福苑」7棟大廈被大火吞沒多,濃煙滾滾,數百名居民被迫撤離。截至11月28日下午3點,已確認128人死亡,其中一名是消防員,兩人是印尼幫傭,另有76人傷。約200人情況不明,包括89人未能辨認遺體。這場毀滅性大火也牽動無數海外港人。香港議會議長姜嘉偉指出,真正的問題並不在焚燒源頭,而是在整個制度上的結構性失靈。
消防處表示,28日早10時18分完成滅火救援及搜救。據信火勢是從建築物外部的竹製鷹架蔓延開,火勢迅速蔓延,下午6點22分火警升至5級最高級別。香港消防局共出動2311人,12名消防員受傷。
全港誌哀3日 港府抓捕8人
現場溫度長時間過高,外牆與棚架持續坍落,消防隊一度難以靠近火場。消防局指出,這可能是近代香港最致命的大火之一,可能超越一九九六年嘉利大廈四十一人死亡的記錄。
廉政公署表示,就「大埔宏福苑」的大維修工程可能涉及貪污成立專案小組,並展開全面調查,今日(28日)在多區先後拘捕8名人士,其中4人分別為宏福苑大維修工程顧問公司的兩名董事,以及兩名負責監督有關工程的項目經理;另外3人為棚架工程分判商,餘下一人為中間人。
香港政府新聞處表示,29日上午8時,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聯同主要官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及公務員在政府總部默哀3分鐘,沉痛哀悼在大埔火災不幸罹難的人。
自11月29日至12月1日,香港所有政府建築物及設施的國旗及區旗均下半旗誌哀。期間民政事務總署於18區設置弔唁處,市民可簽署弔唁冊,以表達對罹難者的哀悼。
目前約三十萬加拿大公民居住在香港,事件牽動不少定居加拿大的港人移民,他們想起九六年嘉利大廈大火的創傷記憶。
加拿大溫哥華的前立法會議員陳偉業說,他查看影像時心情十分沈重。他指出,香港高層大廈多年欠缺自動噴水系統,隱患從未解決。
港加聯會長黃冠能告訴《看中國》,此次事件凸顯香港與大陸的情況越發相似,如貪污圍標、偷工減料、牟取暴利。「最賣力協助業主反抗圍標的正是民主派議員,最關注安全標準的也是民主派議員。如今民主派骨幹不是成為政治犯,就是流亡,敢言的傳媒都不復存在。願意提出問題的人,在國安當前都是被解決的對象。好像一切平靜,但一出事就是大慘劇。」他說。
移民加拿大多年的港人黃德文在接受《看中國》訪問時也強調,這次災難暴露了香港工程制度與建材驗證的深層問題。他說,大陸工程產品的安全標準與實際質素往往出現巨大落差。「中國公司的產品及驗證,你信一成都會雙目失明。賣家造假驗證,買家明知,但貪便宜照買、照用。」
火勢為何如此迅速 外牆建材與防塵網成疑點
官方初步說法指出,起火點與外牆維修工程使用的棚架與防塵網有關,但外界普遍質疑火勢蔓延速度異常。
香港議會議長姜嘉偉告訴《看中國》,多項可能被忽視的元素才是火勢失控的關鍵。他認為工程使用的防塵網屬低質材料,不具阻燃性,甚至燃燒時會釋出大量毒煙,使火勢沿外牆更快擴散。
外牆建材也被點名為問題來源。他說,部分「紙皮石」疑似為內地廉價版本,不具備傳統英治年代建材的阻火能力。
移民加拿大多年的港人黃德文亦同意這一點。他指出,真正易燃的並非竹棚,而是普遍使用的尼龍防護網。「竹枝本身不是易燃危險品,尼龍網才是。再加上工地缺乏紀律、缺乏監督,工人隨意吸菸,這才是肇事主因。」他批評,大陸輿論趁機炒作「淘汰竹棚、改用金屬架」,其實是借題發揮、突顯所謂技術優越感,但並未面對真正的安全問題。
維修工程透明度長期不足 法團權力結構引爆矛盾
姜嘉偉指出,真正的問題並不在焚燒源頭,而是在整個制度上的結構性失靈,是一連串人為選擇疊加成的必然結果。
官方尚未公布引燃點,但姜嘉偉強調,真正關鍵不在點燃原因,而在材料本身:「那塊防塵網沒有阻燃力,在香港的法規裡只有在無人居住、遠離民居的工地才可以用這種便宜的網。」
但這次工程是在民居裡,是住宅群之間。他補充說:「這種防塵網是石油副產品,一旦燃燒,煙霧有毒。他們把本來只能在空曠新地盤用的東西放到居民樓裡,這是違法的。」
姜嘉偉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承辦工程的是中資背景公司,用的勞工是來自中國的,用的物料也來自中國,包括那種紙皮石。」
過去港英時期的紙皮石耐火性強,但如今外牆被燒得像紙一樣。「這次大廈外牆貼的新紙皮石全部燒光。這些來自內地的劣質材料在國內也一樣,一遇火就從底燒到頂,完全沒有防火能力。防塵網先燒,再一路燒上去燒到紙皮石,所以才燒這麼久。」這不是材料問題,是供應鏈選擇的問題。
工程為何會落到這樣的公司手上?姜嘉偉給出解釋:「現在業主立案法團都是愛國愛港的人才能當選。他們當然會讓這些中資公司中標,用更貴的價錢做更差的事情。」在香港,外牆維修的錢來自住戶長期繳交的管理費。誰能動用這筆錢,誰就能決定工程走向。當法團被政治力量掌控,工程質量就變成犧牲品。
黃德文也指出,香港不少大型屋苑的工程承辦商背景複雜,與政治力量牽連緊密。「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他提到,宏福苑的立案法團曾聘請民建聯議員作顧問,而承辦工程的宏業公司股東中更包括中國政協委員。他認為,這種既得利益關係使工程質量問題失去監督。
他批評,在中共體制下,真正的自治從來不存在。「共產黨說的自治、自由只是口號。遇到投訴不會處理,甚至會打擊投訴者,因為只要真正處理所有矛盾,那就會動到權貴們的利益。」
質疑救援中的異常 監管缺失與「官商勾結」
姜嘉偉質疑,港府在災難初期可能延誤了應對。他指出一個許多人忽視的重要細節:「為什麼這次火災有內地的消防車和救護車?香港跟內地的通訊系統、登記流程都不一樣,他們來是幹嘛?能把病人送去哪?」他說,「如果香港人慢慢接受內地救援車輛來香港,那火災器官的風險不就更高了嗎?」
他還注意到異常,如大火開始時沒有警鐘;飛行服務隊沒投水彈,只做燈光照明;某些救援手段明顯被限制。「這次的救援很奇怪,像是收到了某些指示。」 這些都需要當局作出解釋。
姜嘉偉透露,這不是第一次有人投訴。他說:「十年前潘卓雲先生已經在投訴防塵網的問題了,市民也不斷拍影片給相關部門,但全部不理。」
他認為原因很明顯:「這當中涉及官商勾結。香港沒有靈魂了。所有部門只圍繞一個東西,就是維穩。」
火災後,中港官方與媒體開始把矛頭指向竹架。但姜嘉偉認為這是明顯的甩鍋:「香港竹架是世界遺產項目,它的柔韌性和防火性都很高。你看火燒完,大廈都焦黑了,竹架反而還在。他們只是想甩鍋。如果將來把竹架定為非法構筑物,那金屬外牆材料又是由誰提供?還是內地公司。」
災後香港的未來
姜嘉偉還呼籲港府公布真實死亡數字,有市民根據「黑箱車」(指運送遺體的車輛)計算罹難人數,他呼籲市民要將真實數字記錄下來,將來呈交國際社會。
他坦言,如果這場災難成為民眾覺醒的轉折點,國際社會本身已經高度關註:「如果香港人準備好起義,這個旗號是名正言順,因為這不是天災,是純粹的人禍。」
但他也強調:「是否準備好是關鍵。如果沒有準備,這就會變成香港人的集體傷痕。」
無論如何,他認為香港議會必須公開討論此次大火,並向國際社會發出真實報告。
火災調查仍在進行,但社會對制度的信任已經跌到谷底。
居民想知道:為什麼劣質建材能在住宅區使用?為什麼監管多年失效?為什麼警鐘不響?為什麼救援程序改變?
海外港人則問:香港是否還能維持原有的制度精神?是否還能保障市民最基本的安全?
姜嘉偉的一句話,也許最能總結這場災難:「這不是一次意外,是很多人一起選擇不負責任。」
人們期待的是清楚、負責任的交代,而不只是冰冷的數字。香港是否還能守住安全與制度的底線,切實的實行災後改革,各界都在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