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25日,時任英國保守黨國會議員蒂姆.勞頓、前保守黨領袖伊恩.鄧肯.史密斯以及蘇格蘭民族黨前國防事務發言人斯圖爾特.麥克唐納在倫敦市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們均來自跨議會中國聯盟。(DANIEL LEA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亭綜合報導)英國前保守黨國會議員蒂姆.勞頓(Tim Loughton)近日向媒體披露,他懷疑自己長期處於中共情報機構的監視之下,並可能捲入近年一起轟動一時的間諜案。這一事件再度將中共針對民主國家民選官員的跨國鎮壓行為推上風口浪尖。
從人權批評到全球「黑名單」
蒂姆.勞頓曾在1997至2024年間代表東沃辛暨肖勒姆選區當選國會議員27年。他長期關注中國人權議題,曾多次公開批評新疆、西藏及香港政策,並於2020年推動議會修正案,禁止與中國政府關聯的企業參與英國關鍵基礎設施項目。正因如此,2021年3月26日,中共外交部宣布對包括勞頓在內的7名英國現任及前任議員實施制裁,指責他們「惡意散佈謊言、干擾新疆事務」。制裁內容包括禁止入境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凍結在華財產、禁止中國機構及個人與其交易。
勞頓告訴BBC,自製裁以來,他已失去議員身份享有的部分外交保護,作為普通公民必須「更加警惕」。他最直接的遭遇發生在2024年4月:原本計畫在吉布地短暫停留24小時、與英國大使會晤,卻在機場被扣留超過7小時,最終被強行遣返。勞頓認為,此事與吉布地與中國數十億美元的基建投資及軍事合作密切相關。英國外交部隨後向吉布地提出正式抗議。
間諜案突遭撤訴引爭議
勞頓的擔憂與英國近年來最受關注的對華間諜案緊密相連。2023年3月,前議會研究員克里斯托弗·卡什(曾為湯姆·圖根哈特與艾麗西亞·卡恩斯效力,同時擔任「中國研究小組」主任)和克里斯托弗·貝裡被控在2021至2023年間,向化名「亞歷克斯」的中國情報人員提供34份敏感報告。這些報告內容涵蓋保守黨內部人事變動、對華鷹派議員活動軌跡、基礎設施項目立場等,部分直接或間接涉及蒂姆·勞頓本人。情報機構MI5一度認為證據確鑿,稱此案暴露了中國對英國議會「史詩級規模」的滲透。
勞頓透露,他曾接受過機密簡報,確認自己正是卡什與貝裡文件中反覆出現的「重點關注對象」。作為長期批評新疆、香港政策並推動限制中國企業參與英國基建的議員,他的名字與觀點被寫進報告,用以評估英國對華政策的「阻力點」。這讓他深感不安:卸任後失去議員保護,如今更可能成為中國跨國鎮壓的直接目標。
然而,就在庭審前夕,2025年9月23日,皇家檢察署突然撤訴。檢察總長斯蒂芬·帕金森解釋,因2024年上訴法院判例要求明確證明「中國在案發時構成國家安全威脅」,而政府拒絕提供相關機密證詞,導致案件無法繼續。勞頓對此公開表示「極其神秘且令人擔憂」,認為這不僅是司法失敗,更是對所有批評北京的英國前議員發出危險信號:即使證據確鑿,也可能因政治或外交考量而被擱置。
中共跨國鎮壓的全球模式
勞頓並非孤例。中國已被多個國際組織認定為當今全球最活躍的跨國鎮壓實施國。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2025年2月報告指出,在2014至2024年間記錄的956起跨國鎮壓案例中,中國相關案例佔比22%,遠超其他國家。
-2021年,中國同時對英國、歐盟、加拿大、美國多名議員及學者實施制裁,理由均為批評新疆或香港政策。
-美國司法部2023至2025年間連續起訴多起案件,包括40名中國公安人員涉嫌在美設立秘密警察站、對維吾爾及香港異議人士實施網路騷擾。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北京對多名流亡民主派人士發出高額懸賞,並通過國際刑警組織申請紅色通緝令。
-加拿大2025年外國干涉公眾調查結論確認,中(共)國是對加選舉及議員施壓最活躍的國家。
這些行動通常由中共國家安全部、公安部及統戰部等多部門協調,手段包括旅行限制、經濟脅迫、代理人騷擾、濫用國際刑警系統,甚至直接綁架。受害者不僅限於海外異議人士,還包括批評中國政策的西方民選官員。
民主國家的反制
近年來,西方國家開始採取更系統應對措施,包括美國2023年通過《跨國鎮壓政策法案》,授權對涉案官員實施制裁;2025年G7公報首次將跨國鎮壓列為「侵略性外國干涉」;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均啟動專項調查或立法;以及英國議會情報與安全委員會正就是否將中國正式列為「威脅國家」展開辯論。
然而,經濟依存度仍是掣肘因素,例如英中雙邊貿易額超過1000億英鎊,部分歐洲國家在「一帶一路」項目上與中國深度綁定。
蒂姆.勞頓的經歷表明,即便卸任議員,公開批評北京仍可能帶來持久的個人風險。正如自由之家報告所警告:若民主國家不能聯合應對,這種「長臂管轄」將持續侵蝕言論自由與主權平等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