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6日:秋葉環繞著位於加拿大安省渥太華國會山莊的和平塔。(Al Drago/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1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亭採訪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接連拋出「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的言論引起輿論嘩然。《看中國》為此專訪了民間草根組織「加拿大價值捍衛者協會」發言人馮志強。之前協會發布了《加拿大不賣——一個拒絕和堅持的國家》的成立宣言,陳述了加拿大「因拒絕而生、因拒絕而存」的民族基因。在「要富裕,還是要獨立?」的關頭,加拿大面臨重要的抉擇。
「川普只是把遮羞布撕掉了。」馮志強說,「過去四十年,我們為了經濟繁榮跟美國摟摟抱抱,以為只要低頭賺錢就能相安無事。現在他把賬單甩到桌上:要麼當51州,要麼挨關稅。這逼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回答一個古老問題——要富裕,還是要獨立?」
在馮志強看來,加拿大的答案從來只有一個:「寧願貧窮,也要自由。」這句話並非空洞口號,而是寫在加拿大260年歷史裡的骨頭。
「寧願貧窮,也要獨立」- 加拿大國父的經典宣言
「寧願貧窮,也要自由」(原英文:Better a poor Canada than a rich American colony)並非嚴格的「自由」表述,而是強調「獨立」。這句話出自加拿大首位總理約翰·A·麥克唐納(John A. Macdonald,1815-1891),被譽為「加拿大國父」。1891年大選期間,面對美國經濟聯合誘惑與吞併企圖,76歲的麥克唐納在演講中擲地有聲:「寧可貧窮,也不要失去獨立!」此言助保守黨勝選,奠定加拿大拒絕美化身份。該宣言象徵加拿大「拒絕的性格」,至今迴盪於民族認同中。
因拒絕而生的國家
「我們的國家不是靠征服或革命建立的,而是靠一連串堅定的拒絕。」馮志強說。
宣言中提到,1763年,英國《皇家公告》劃出一條「人造界線」,擋住了美國拓荒者的掠奪衝動,這條線後來成了美加邊境的雛形;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後,保皇黨人與法裔居民拒絕加入充滿暴力的新秩序,背井離鄉北遷冰雪之間;1891年和1911年,美國兩次試圖以「經濟聯合」之名行吞併之實,加拿大人兩次用選票喊出「寧可貧窮,也不要失去獨立」。
「與許多國家用‘我們是誰’定義自己不同,加拿大的民族認同永遠從‘我們不是誰’開始。」馮志強引用宣言中的話,「我們不是帝國,也不是反叛者;我們是夾在兩者之間、努力不被吞沒的那一群人。」正是這種「拒絕的性格」,孕育出加拿大多元、溫和、重視程序與妥協的制度文化。
川普驚醒了沉睡的民族自覺
「川普的威脅反而喚醒了沉睡的民族自覺。」馮志強觀察到,宣言發布後,酒商下架美國酒、民眾取消赴美行程、楓葉旗在球場與商場密集飄揚,「這是一種古老情感的重現:被逼到牆角時,加拿大人就會想起自己是誰。」
他透露,協會在今年聯邦大選期間由一群社區人士自發成立。「一旦有人公開歪曲或出賣加拿大價值,我們會立場鮮明地站出來回應」。
寫給華裔同胞的當頭棒喝
宣言中「寫給加拿大華裔的一段話」在社區內引發震動。馮志強直言不諱:部分新移民仍帶著原居地「仰望強權、追逐效率、有奶便是娘」的思維慣性。
「有人說:‘美國強就跟美國走,以後印度更強就賣給印度,一人賺100萬多好。’這正是長期生活在專制體制下被訓練出來的條件反射——個人尊嚴不重要,誰給糖就跟誰走。」他提醒華裔移民:加拿大的文明魅力恰恰在於「慢節奏、講妥協、以制度拒絕不公」。「看似柔弱,卻在兩百多年裡一次次拒絕了被吞併的命運。這才是我們應該真正扎根的價值。」
比「51州」更致命的是中共的滲透吞噬
馮志強認為,實際上,加拿大面臨來自中共的意識形態等全方位滲透更為隱蔽、也更危險。
「中共是想吞噬我們的靈魂。」他指出,中共的滲透不是為了經濟利益,而是要從根本上消滅加拿大的自由民主制度,推行專制統治。
他嚴厲批評聯邦政府對這一威脅的麻木:「加拿大不能一邊拒絕川普吞併,一邊卻向危險的魔鬼獻媚。」
加拿大不能再猶豫
談及未來可能的貿易戰升級,馮志強警告:若繼續在對美關係上既不肯當「51州」又不肯徹底轉身,等待加拿大的將是更嚴厲的懲罰性關稅。
「我們不能再做鴕鳥。要麼認清現實,迅速構建去美國化的供應鏈,與歐洲、亞太深化合作;要麼跟中共做貿易,最終自取滅亡。」他強調,加拿大雖無美國體量,卻有自己的底線與智慧,關鍵在於能否重拾「拒絕的藝術」。
「從18世紀那條‘人造界線’開始,加拿大就注定要在強鄰陰影下生活。但這條界線不只在地圖上,也刻在每個加拿大人心裏——面對誘惑時不失去分寸,面對威脅時不失去尊嚴。」馮志強最後說,「川普可以繼續說他的51州,但我們只有一個回答:加拿大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