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嬰兒 。(圖片來源: Adobe stock)
胎兒造血幹細胞能否抗衰老的話題早就開始了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早在2015年6月28日就發布了一則頗具暗示性的報導:《胎兒微嵌合體的母親更適合提供造血幹細胞》。
報導乍看是醫學常識普及,但其實透露出一個關鍵訊息:中國科研單位早就高度關注「胎兒細胞」在成年人體內的再生與修復能力。
這並不奇怪。過去十多年,幾乎所有產婦都在生產時被醫院推銷過一項「高大上」的服務:儲存新生兒臍帶血;儲存胎盤;儲存造血幹細胞。
宣傳口徑非常一致:孩子若將來患重病,可自體移植,能救命。
這個理由看似充分,許多家庭也花了數萬甚至十多萬把臍帶血存了起來。但十多年過去,全球臍帶血回輸實際使用比例極低,通常低於0.04%。
而同一時間,中共國關於胎兒細胞、胎盤細胞、造血幹細胞的研究卻突飛猛進,甚至遠超其他國家。原因非常簡單:中共不在乎法律與倫理,只在乎材料來源充足。
在歐美,日本,任何涉及胚胎、胎兒、幹細胞的臨床研究都受到極嚴格限制,例如:胚胎實驗最多只能做到14天;胚胎幹細胞研究必須經倫理審查;完全禁止「無頭胚胎」「嵌合胚胎」等黑科技。
但在中國,法律模糊;執行鬆散;監管者與科研者往往是同一體系;人口基數大、供體來源廣;貧困人口、農民工群體對醫療用途毫無知情權。
於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共醫療與生物科技領域迅速聚焦一條極具爭議的道路:
胎兒造血幹細胞是否能用於抗衰老?能否讓年老的身體重新啟動「青春修復機制」?
胎兒造血幹細胞是否真的有抗衰老能力?
從生物學角度,胎兒來源的細胞確實具有以下特點:造血能力最強、增殖速度最快;免疫排斥性低(更容易匹配);擁有成年人體內早已消失的「高可塑性」;能參與組織修復,甚至跨器官遷移。
這些特性在學術界被認為可能具有:修復老化組織;重啟免疫系統;改善血管狀況;
對某些退行性疾病有療效,但這不是抗衰老療法。
至少在國際醫學標準內不是。因為:胎兒細胞易致癌;遷移到母體後可能引發自身免疫病;細胞分化失控可能導致腫瘤;長期效果完全未知;未通過任何國際標準臨床試驗。
換句話說:胎兒造血幹細胞確實「可能」具有某些逆齡作用,但沒有一項在國際醫學界被認定為安全可用。它現在只是一個充滿風險、倫理爭議與未經證實的假想療法。
然而在中國,情況完全不同。
中共國為何敢推進?因為「人礦」讓一切變得容易
中國擁有世界最大的新生兒與孕婦母體資料庫,醫院掌握:胎盤使用權;臍帶血流向;胎兒組織的回收權;孕婦醫療信息;大量未被告知用途的生物樣本。
在歐美必須經過七層倫理審查、甚至需要國會批准的實驗,在中國只需一句:「科研需求」「醫學探索」「促進生物產業發展」。
於是,一條極具黑暗性的產業鏈應運而生:胎盤細胞到美容注射;胎兒肝細胞到抗衰老療法;胎兒造血幹細胞到回春治療;臍帶血到高價儲存+研究用料雙重利用
正因為供體來源充足,又幾乎無需面對倫理壓力,中共國才會在這領域「遙遙領先」。
更駭人近年有無良科學家開始研究「無頭胚胎」
這不是陰謀論。這是真實出現在中國科學期刊與科研專案中的詞語:「無頭胚胎」「去腦胎胚」。
它的目的就是:讓胚胎沒有神經系統;無法形成生命意識;但能正常生長;成為取之不盡的幹細胞來源。
以便大規模收割、批量生產。這些研究在國際上都是絕對禁止的。
但在中國,只需掛上:「再生醫學」、「科研突破」、「人民健康需要」,就能堂而皇之地進行。
胎兒幹細胞不是抗衰老而是另一個倫理黑洞
胎兒造血幹細胞是否能逆齡?科學上目前沒有定論,且充滿巨大風險。
但中共國仍大力推動這類研究,原因不是技術成熟,而是材料來源充足;監管鬆散;市場需求巨大;體制缺乏倫理底線。
真正的問題從來不是科技,而是:在這場由巨額利益驅動的「青春生意」中:
胎兒從哪裡來?胎盤與臍帶血如何被使用?研究樣本是否經過本人同意?幾億中國家庭付費儲存的臍帶血究竟去了哪裡?
這些問題沒有答案,比任何「逆齡技術」都更令人不安。
胎兒細胞到底能不能抗衰?
科學、商業與中共體制之間的暗黑三角
胎兒幹細胞理論上能抗衰,但風險遠大於效果科學界對「胎兒細胞」的研究大致可以分成三類:(1)胎盤與臍帶血造血幹細胞(HSC)
主要用途是:治療血液病;免疫重建;某些兒童疾病的自體移植。但它們的增殖能力有限、不穩定,能否「逆齡」基本沒有科學證據。
(2)胎兒間充質幹細胞(MSC):這類細胞的活性更高,具備:免疫調節能力;程式化分化潛力;組織修復功能,理論上比成人幹細胞更「年輕」。
(3)早期胚胎幹細胞(ESC)或類胚胎:這類是風險最高、也最具「逆齡」幻想的來源。它們的特性是:分裂速度驚人;可分化成身體任何組織;免疫排斥低;活力極高。問題在於,它們也最容易致癌。
沒有經過嚴格控制的幹細胞注射,是極高風險的體內地雷。
所以結論是:胎兒細胞有一定「生物學青春活力」,但以目前科學而言,風險遠比其抗衰效果大得多。世界沒有任何正規醫療系統批准用胎兒細胞回春。除了中共國。
臍帶血與胎盤到底都去哪了?
國內醫院心照不宣的三條產業鏈,這是中國醫療系統最不願意讓人知道的秘密。幾乎所有產婦都聽過一句話:「臍帶血要捐嗎?捐了能救很多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臍帶血真正的流向。在中國,臍帶血大致有三種去向:第一條:商業儲存(家庭付費)
中國臍帶血庫的模式是:只有少數公司擁有牌照;每年儲存費、管理費上萬元;「保證未來孩子能用」是主打賣點。
但實際:真正被回輸的比例極低;許多樣本被科研單位、企業以「合作研究」名義提取
也就是說:家庭付費儲存的血,未必只屬於家庭。
第二條:科研用途(巨大的黑箱領域),大量臍帶血、胎盤、胎兒組織被送入:免疫重建研究;癌症實驗;基因治療;胚胎模型研究;再生醫學「黑科技」。
在中國,這部分基本不受嚴格監管。而更敏感的是:胎盤與胎兒組織,是胎兒幹細胞的最大來源。這裡涉及的法律與倫理漏洞非常大。
第三條:商業美容、抗衰機構(地下灰色鏈):這部分是最接近「於文紅事件」的領域。
不少抗衰機構以:胎盤素;胎兒間充質幹細胞;半胚胎細胞外囊泡(exosome);「青春因數注射」為賣點,往往被包裝成:回春、逆齡、免疫重啟、性功能提升、返老還童。
中國有一批富豪圈極度熱衷。而且幾乎所有這類療法都會宣稱:「來自新生兒胎盤、臍帶、胎兒組織的幹細胞因數。」
這與於文紅所說的:「青春微囊泡」、「17–21歲男性青春蛋白」,在技術原理上並非毫無關聯,它們都以「外泌體」和「適應性再生因數」為核心賣點。
於文紅的「青春微囊泡技術」會否與胎兒細胞產業鏈有交集?
從目前已知資訊看,兩者可能有三種交集:
可能性一:她的「青春微囊泡」並非來自年輕男性,而是來自胎兒細胞,這是許多醫學人士的推測。
因為:胎兒細胞的外泌體活性最強;產量高;更容易大規模提取;成本遠低於「採集大量年輕男性血液」;也更容易「合法化」流程
如果她將胎兒細胞的外泌體包裝成「年輕男性微囊泡」,那就意味著:她的技術真正的原料,可能來自臍帶血、胎盤、甚至更敏感的胎兒組織。
可能性二:她的上游供應商就是臍帶血或血液製品公司。
她公開說過:「我買了一家上千億市值的血液製品上市公司。」「只有那家公司有權買血源,還有衛生部批文。」
如果這是真的,那說明:她所謂的『青春微囊泡』與胎兒細胞研究是一體化運作。
可能性三:她根本不知道技術來源,只是被上游利用為商業推手。
也可能:她只是代言人;技術的真正提供者是科研單位;背後涉及國家級生物科技公司。若如此,她只是這條灰色產業鏈的最終銷售端。
這並不罕見,因為:中國的幹細胞黑產很大一部分是科研機構與商業機構共生體。
胎兒細胞抗衰真正的風險不是你變年輕而是實驗品
胎兒細胞的增殖與可塑性極高。這意味著:可能逆齡;也可能致癌;也可能改變免疫系統;也可能讓你終身帶著外來細胞(微嵌合體);甚至可能產生不明突變。
科學界最怕的不是失敗,而是:成功一半,也就是「暫時有效、但長期致命」。而大量中國富豪就是在這種半黑半白的技術上做人體試驗。
胎兒幹細胞與中共的「生物醫學野心」:中國在這領域進展快,不是因為技術好,而是因為:樣本多、限制少、監管弱;醫院、科研、政府多重利益綁定;富豪市場巨大;人體樣本取用異常便利。
在國外要經批准的實驗,在中國只需一句:「促進醫療科技發展」。而真正的問題是:這不是科技突破,而是生物倫理崩塌。
胎兒細胞不是抗衰而是整個時代的道德試金石
胎兒造血幹細胞是否能抗衰?從科學角度:沒有結論,風險極大。從商業角度:是超暴利市場。從中國的角度:是巨大的材料池與灰色利益鍊。
真正值得追問的不是科技,而是:胎兒從哪裡來?臍帶血與胎盤是否被超用途使用?
於文紅宣稱的技術到底是什麼?中國生物科技是否已跨越倫理底線?普通人是否已被默默捲入「生物材料產業」?
如果這些問題沒有透明答案,那任何所謂的「青春療法」,都只是:以生命為材料、以人體為試驗、以富豪為目標的黑暗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