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康熙皇帝朝服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看中國合成)
「千古一帝」康熙功績顯赫,自不待言,他8歲繼承皇位,在位共61年。建立了領土最大、多民族統一的國家,政治上採取了很多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措施,發展社會經濟,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康乾盛世」。
其中有一件事一直被後人廣為傳頌,那就是在康熙大帝15歲時擒拿了囂張跋扈的鰲拜。要知道鰲拜可不是隨便說擒拿就能擒拿的,但是,為何康熙抓住他之後並沒有殺他,而是選擇了將其終身監禁呢?難道他不怕鰲拜在獄中還能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嗎?
鰲拜在當時是三朝元老,軍功顯著。自皇太極時,他就領軍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公元1637年,鰲拜攻克了皮島;1641年,在與明軍的戰鬥中又取得了松錦大捷;1644年,更是率軍追擊李自成的農民軍,取得了西充之戰的勝利,成功擊潰張獻忠攻占了四川。
此外,最為重要的一點是,鰲拜對皇太極也是極為忠心。
當年皇太極病逝,其弟多爾袞參與到了皇位的爭奪中,鰲拜手握重兵與索尼等人誓死支持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甚至一度用劍威脅,多爾袞才不得不退讓。
雖然最後豪格沒能坐上皇位,但康熙的父親福臨還是順利繼位了,所以說鰲拜對順治帝是有擁立之功的。
從這些表現來看,鰲拜確實曾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只是後來利慾薰心,結黨營私,日益驕橫,做出了種種大逆不道之事,竟然不顧康熙的旨意,先後殺死多位政敵,還誣陷賜死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引起朝野恐慌。
康熙震怒,設計擒拿鰲拜。康熙八年(1669),康熙先找了一批年僅十幾歲的貴族男子擔任護衛,經常在宮內練習「布庫」(滿族的一種角力遊戲,即摔跤)。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而暗自高興。
康熙8年5月16日,康熙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又讓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然後他召鰲拜入宮覲見。鰲拜毫無提防地進宮。而這時那些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早已在暗中等待。鰲拜奉召進宮,旋即被康熙衛隊捉拿,康熙宣布鰲拜30條罪狀,廷議當斬,主要黨羽也先後被逮捕歸案。
但是,為何鰲拜被擒以後,康熙沒有立即將其處死呢?
據法國傳教士白晉在書中記載,鰲拜見到康熙突然開始脫衣服,還邊哭邊脫,嘴裡說著「皇上請看我的傷疤,我為了大清朝,南征北戰,死裡逃生,絕無篡位的想法。」甚至還指著自己身上一條又長又深的傷疤對康熙說,「這條疤是當年您的祖父皇太極被困,我前去營救他的時候所留下來的。」
鰲拜深知性命難保,遂請求康熙看看他身上在戰場上留下的傷痕,這些傷痕是當年鰲拜和康熙的祖父皇太極一同打天下所留下的,鰲拜說了一句:「在關鍵時刻數次救先皇危難之中。」
就是這句話,這一個恩情,讓這位學佛法的皇帝內心產生一絲觸動,僅命革職,不忍加誅,於是才說「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最後鰲拜死在監獄當中,其子納穆福後獲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