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25年10月29日,在韓國慶州,美國總統川普在慶州國立博物館接受韓國總統李在明授予的無窮花勳章和新羅金冠。此前,川普出席了在馬來西亞舉行的東協峰會,並訪問了日本。在日本,他拜會了日本天皇德仁和新任首相高市早苗。此次訪問韓國是為了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為期5天的亞洲之行今(30)日勝利落下帷幕,這是一場旨在鞏固美國在印太地區影響力、重塑貿易關係並推動「美國優先」議程的旋風式外交。此次行程涵蓋了馬來西亞、日本和南韓三國,並在釜山與中共黨魁習近平舉行了備受矚目的「川習會」。此行不僅簽署了多項雙邊協議,更在區域安全、經濟合作和關鍵供應鏈方面取得了多項實質性進展,為美國在亞洲的戰略佈局寫下新的篇章。
馬來西亞站:促進區域和平與深化經濟聯繫
川普總統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停留,不僅加強了與這個東南亞重要經濟體的雙邊關係,更扮演了區域和平締造者的角色。根據白宮的官方聲明和媒體報導,此行的一個顯著成就,是川普與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共同見證了泰國與柬埔寨簽署《吉隆坡和平協議》。這份協議旨在結束兩國長期存在的邊境衝突,尤其是在柏威夏寺(Preah Vihear Temple)周邊地區的爭議。歷史上,泰國和柬埔寨之間因邊界劃定問題,特別是古老的柏威夏寺的歸屬,曾多次爆發武裝衝突,造成人員傷亡和地區緊張。美國的介入和見證,無疑為這項和平協議增添了國際公信力,也彰顯了美國在東南亞地區促進穩定與和平的意願。這不僅有助於兩國關係的正常化,也為整個東南亞地區的穩定注入了積極因素。
在經濟層面,美國與馬來西亞簽署了一項「對等貿易協議」,旨在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的平衡發展。這項協議特別強調馬來西亞將大舉採購美國的能源、礦產、半導體和高科技產品。對於美國而言,這代表著其產品和服務在東南亞市場的擴張,尤其是在能源和高科技領域,有助於提振美國國內產業。對於馬來西亞而言,採購這些高科技產品和能源,將有助於其經濟的現代化和多元化,並確保其能源供應的穩定性。此外,兩國在關鍵礦物方面的合作也得到加強。關鍵礦物是現代工業,特別是高科技和綠色能源產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其供應鏈的穩定性對國家經濟安全至關重要。與馬來西亞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有助於美國減少對單一供應來源的依賴,增強其供應鏈的韌性。
除了馬來西亞,川普政府在此行中也與柬埔寨簽署了「對等貿易協議」,並深化了兩國在國防與跨國犯罪方面的合作。柬埔寨作為東南亞地區的一個國家,其地緣政治重要性日益凸顯。深化與柬埔寨的貿易關係,並在國防和打擊跨國犯罪方面加強合作,有助於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佈局。同時,泰國也在此次訪問中承諾擴展雙邊防務關係並保障供應鏈安全。泰國是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盟友,加強與泰國的防務合作,對於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美國還公布了與泰國及越南的貿易談判框架,這表明美國正積極尋求與這些快速發展的東南亞經濟體建立更緊密的經濟聯繫,以應對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這些舉措共同構成了美國在東南亞地區推動經濟繁榮、維護安全和加強夥伴關係的全面戰略。
日本站:鞏固同盟關係與推動經濟合作
川普總統於10月28日訪問日本,與新上任的首相高市早苗舉行了會晤,這標誌著美日同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此次訪問的核心成果之一是簽署了「日美關鍵礦物合作框架」和「美日同盟黃金時代協議」。關鍵礦物合作框架的簽署,凸顯了兩國對確保關鍵礦物供應鏈安全的共同關切。日本作為全球領先的技術強國,對稀土、鋰、鈷等關鍵礦物的需求巨大,而美國也正尋求減少對外部供應商的依賴。通過合作,兩國可以共同探索新的供應來源、加強回收技術,並協調應對潛在的供應中斷風險,這對於兩國的經濟安全和戰略產業發展都至關重要。
「美日同盟黃金時代協議」則旨在提升兩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合作層次,不僅限於傳統的防務領域,更擴展到經濟、科技和全球治理等多個方面。這項協議反映了兩國對維護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秩序的共同願景,並將在地區安全挑戰、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全球性問題上加強協調。
在經濟合作方面,日本及多家日本企業承諾向美國投資高達5500億美元,這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承諾。這筆巨額投資將涵蓋製造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預計將在美國創造大量就業機會,並促進美國經濟增長。例如,日本汽車製造商可能會擴大在美國的生產基地,高科技公司可能會增加研發投入,這符合川普政府「美國優先」的經濟政策,旨在吸引外國投資以刺激國內產業發展。同時,日本也承諾對美國能源進行「歷史性採購」。日本是世界主要的能源進口國之一,對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和原油的採購,不僅能幫助日本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減少對中東地區的依賴,也為美國的能源出口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進一步鞏固了美日之間的經濟紐帶。
此外,美日兩國還深化了在打擊非法毒品交易方面的合作。毒品販運是一個跨國性問題,對兩國社會都構成了嚴重威脅。通過情報共享、執法合作和邊境管控措施的加強,兩國將共同努力遏制毒品流入,保護公民健康和社會穩定。總體而言,川普此次日本之行,不僅鞏固了美日作為印太地區基石盟友的地位,更在經濟和戰略層面取得了實質性成果,為兩國關係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韓國站:深化經濟戰略夥伴關係
川普總統於10月29日訪問韓國,與韓總統李在明舉行了第二次「川李會」,這是兩國領導人之間繼上次會晤後的又一次重要對話。此次會晤的核心成果之一是美韓敲定了貿易協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將「對等關稅」從25%降至15%。這項關稅調整對於改善美韓雙邊貿易關係具有重要意義。此前,美韓之間的貿易摩擦時有發生,特別是在汽車、鋼鐵等領域。通過降低關稅,兩國旨在減少貿易壁壘,促進商品和服務的自由流動,從而刺激雙邊貿易額的增長。對於韓國而言,這意味著其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面臨更低的成本,提升了競爭力;對於美國而言,這也可能促使其產品更容易進入南韓市場,符合「對等」原則。
除了關稅調整,雙方還就3500億美元的投資細節達成協議,這筆巨額投資將涵蓋多個關鍵領域。首先是「航空採購」,這可能包括南韓購買美國製造的民用飛機或軍用航空設備,這將為美國的航空工業帶來可觀訂單。其次是「國防與能源合作」,在國防方面,這可能涉及聯合軍事演習、技術轉讓以及韓國採購美國的先進武器系統,以應對來自北韓的威脅。在能源方面,韓國作為主要能源進口國,可能會增加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和原油的採購,以確保其能源安全。最後是「稀土供應鏈」的合作。稀土是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原材料,韓國在高科技製造業,特別是半導體和電池領域具有全球領先地位,對稀土的需求巨大。與美國在稀土供應鏈上的合作,將有助於南韓確保關鍵原材料的穩定供應,減少對單一來源的依賴,這也與美國在全球範圍內構建多元化關鍵礦物供應鏈的戰略相契合。
在半導體關稅方面,川普總統承諾南韓的稅率不會相對台灣不利,這是一個微妙而重要的表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韓國和台灣都是舉足輕重的參與者。這一承諾旨在確保南韓在與台灣競爭時,不會因關稅政策而處於劣勢,這有助於維持區域半導體產業的公平競爭環境,並避免潛在的貿易摩擦。
此次訪問中最具戰略意義的成果之一,是川普同意韓國打造「核子潛艦」,取代南韓現在使用的傳統柴油動力潛艦。這項決定對東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具有深遠影響。核子潛艦擁有更長的續航能力、更快的速度和更強的隱蔽性,將極大提升南韓海軍的作戰能力,特別是在應對來自北韓的潛在威脅以及維護區域海洋安全方面。然而,這也可能引發地區軍備競賽的擔憂,特別是來自中國和北韓的反彈。美國對南韓發展核子潛艦的支持,反映了其對韓國作為區域安全夥伴的堅定承諾,同時也可能被視為美國在亞太地區加強軍事存在和影響力的一部分。
釜山「川習會」:貿易戰中的緩和信號
在結束了對三國的訪問後,川普總統在釜山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備受全球矚目的「川習會」。這次會談持續了約1小時40分鐘,被視為在全球貿易摩擦持續的背景下,兩大經濟體之間尋求緩和與合作的重要契機。會後,川普在搭乘空軍一號返美時發表音訊談話,透露了此次會晤取得的多項關鍵成果。
首先,美國決定將針對「芬太尼」的關稅從20%立即減少至10%。芬太尼是一種強力合成鴉片類藥物,在美國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而中國被認為是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的主要來源國。降低芬太尼關稅,可能被視為美國鼓勵中國加強對芬太尼生產和出口管制的姿態,以換取美國在貿易上的讓步。這也表明兩國在應對全球公共衛生挑戰方面存在合作空間。
其次,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將從57%下調至47%。這項關稅下調雖然幅度有限,但無疑是中美貿易戰以來的一個緩和信號。長期以來,中美兩國因貿易逆差、知識產權盜竊和技術轉讓等問題而相互加征高額關稅,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此次關稅下調,可能預示著兩國在貿易談判上取得了一定進展,或者至少是雙方願意為進一步談判創造更積極氛圍的表現。這對於全球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個積極的信號,有助於緩解對全面貿易戰升級的擔憂。
最為引人關注的成果之一是,川普證實中國已同意暫停實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一年。稀土是製造高科技產品和軍事裝備不可或缺的關鍵礦物,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此前,中國曾多次利用稀土出口作為貿易談判的籌碼或地緣政治工具,這對依賴稀土進口的國家,特別是美國及其盟友,構成了潛在的供應鏈安全威脅。中國暫停稀土出口管制,有效消除了這個「路障」,這對於全球高科技產業和美國的國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義。這將為相關產業提供一年的穩定供應期,也為美國及其盟友尋找多元化供應來源和發展替代技術贏得了時間。
最後,川普還宣布他計畫於明年4月訪問中國,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於明年稍晚訪問美國。這種高層次的互訪安排,表明兩國領導人之間維持對話渠道的意願,也為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設定了路線圖。在複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中,中美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直接溝通對於管理分歧、尋求合作至關重要。這些訪問預計將進一步推動雙邊關係的發展,並在全球治理、地區衝突等問題上尋求共識。
川普總統此次亞洲之行碩果累累
川普總統此次亞洲之行,無疑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外交攻勢,旨在全面提升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影響力。從馬來西亞的區域和平斡旋,到日本的同盟深化與經濟合作,再到韓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升級,以及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緩和,此行在多個層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在經濟層面,「對等貿易協議」的簽署、巨額投資承諾以及關鍵礦物供應鏈的合作,都體現了川普政府「美國優先」的貿易理念,即通過雙邊談判為美國企業和工人爭取最大利益。這些協議不僅為美國產品打開了市場,也確保了關鍵原材料的供應安全。在安全層面,美日同盟的鞏固、美韓在國防領域的深化合作,以及對南韓發展核子潛艦的支持,都強化了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威懾能力,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區域安全挑戰。在外交層面,美國在泰柬邊境衝突中的斡旋,以及與越南、泰國的貿易談判框架,都顯示了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積極參與,旨在平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與中國的「川習會」更是此行的重中之重。雖然中美兩國在多個領域存在結構性競爭,但芬太尼關稅的下調、部分中國商品關稅的減免,以及中國暫停稀土出口管制,都為緊張的中美關係注入了緩和因素。這些成果表明,儘管存在分歧,兩國仍有能力在特定議題上達成務實的妥協,以避免全面對抗。高層互訪的計畫,也為未來雙邊關係的發展提供了對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