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25年10月3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韓國釜山金海空軍基地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晤。這是川普連任總統以來首次與習近平會面,此前數月來,兩國關係持續緊張。(圖片來源:Andrew Harnik/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30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編譯/綜合報導)今日,全球目光聚焦南韓釜山,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一場備受矚目的「川習會」。這場會談歷時約一個半小時,在國際關係複雜多變的背景下,為美中兩大強權的互動開啟了新的篇章。會後,川普在搭乘空軍一號返回華府途中,向媒體形容此次會晤「非常棒(amazing)」,並給予高達「12分」的評價,遠超滿分10分,顯示他對會談成果的高度滿意。此次會晤的議題廣泛,涵蓋了經貿、地緣政治等多個面向,以下將深入解析這場關鍵會談的几大重點。
調降對中國關稅:經貿關係的實質性讓步
此次川習會最為具體的成果之一,便是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的調整。川普宣布,美國將「立即」把對中國大陸的芬太尼關稅從20%降至10%。他強調,這是因為他認為習近平在阻止芬太尼氾濫問題上「非常努力」。此外,川普補充說明,對中國進口商品的總體關稅將從57%下調至47%。這項關稅調降不僅涉及芬太尼相關產品,也適用於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商品。
從中方的角度來看,中國商務部也證實了美方將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徵的10%「芬太尼關稅」,並將此視為重要的共識。這項關稅減讓被視為中美緊張貿易關係中的一項重大讓步,同時也是對中國在芬太尼問題上合作的肯定。芬太尼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是美中關係中的一個敏感議題,美國指責中國是大部分非法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的來源地。此次關稅的調降,顯示雙方在解決這一公共衛生危機方面達成了合作意願,並將其與經貿利益掛鉤。儘管關稅仍處於較高水平,但此次調降標誌著美中貿易關係在經歷多年摩擦後,出現了實質性的緩和跡象,為兩國未來在貿易領域的進一步協商打開了空間。
稀土:化解關鍵資源瓶頸
在稀土問題上,川習會也取得了明確的進展。川普表示,稀土問題已經被解決,未來不會再有「阻礙」。根據協議內容,中國已同意暫停實施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一年,並且這項協議在一年後可以再次延長。稀土是許多高科技產品,包括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和軍事裝備的關鍵原材料,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過去,中國曾多次利用稀土出口作為對外政策工具,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
此次協議的達成,有效消除了美國及其他依賴中國稀土的國家在關鍵資源供應上的潛在「路障」。這對美國的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暫停出口管制一年,為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提供了寶貴的緩衝期,同時也為美中雙方在稀土貿易方面建立更可預測的機制創造了機會。這項協議的延長可能性,也暗示了雙方可能正在尋求更長期的解決方案,以確保稀土供應的穩定性,避免其成為未來衝突的導火線。
採購美國黃豆:農業貿易的復甦信號
農業貿易一直是美中關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美國農產品對中國的出口。川普在會後透露,中國將「立即」開始採購美國黃豆。儘管他沒有透露具體的採購數量等細節,但這項承諾對於長期受到貿易戰衝擊的美國農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積極信號。黃豆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農產品之一,過去幾年的貿易摩擦曾導致中國大幅減少對美國黃豆的採購,對美國農業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此次中方承諾恢復採購美國黃豆,可以被視為兩國經貿關係回暖的又一例證。這不僅有助於提振美國農業部門的信心,也為兩國其他農產品貿易的恢復鋪平了道路。雖然具體採購規模尚待觀察,但「立即開始」的表述,表明中方在推動貿易恢復方面的積極態度。這項協議也符合中國對國內糧食供應的需求,體現了雙方在經貿領域的互補性,以及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的意願。
晶片:複雜科技競爭中的對話
在高度敏感的晶片議題上,川習會也進行了討論。川普表示,他與習近平討論了中國購買輝達(NVIDIA)晶片的問題,並指出美方在此中的角色是「仲裁者或裁判」。他特別澄清,雙方沒有討論到輝達最新、最先進的Blackwell晶片,因為這款晶片是會談前一天才剛提及的。然而,他強調「我們談到了很多晶片,很多很多的晶片。這對我們是好事。」
這段對話反映了美中在科技領域競爭的複雜性。晶片技術是當今全球科技發展的核心,美國一直對中國獲取先進晶片技術實施嚴格限制,以維護其科技領先地位和國家安全。川普作為「仲裁者或裁判」的表述,可能意味著美國將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或監督中國的晶片採購行為,確保其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出口管制政策。儘管最先進的晶片未被提及,但討論「很多很多的晶片」表明,兩國領導人意識到晶片貿易在兩國經濟中的重要性,並願意在這一敏感領域保持對話,尋求可能的合作空間,或者至少是避免全面脫鉤的途徑。這對全球半導體產業而言,是一個既帶來不確定性,也帶來潛在機遇的信號。
美中元首預定未來一年內互訪:高層互動的常態化
川習會後,兩國元首的互訪計畫也浮出水面。川普表示,他計劃於明年4月訪問中國,而習近平則將於明年稍晚訪問美國。這項互訪計畫的宣布,標誌著美中兩國高層互動將趨於常態化,為兩國關係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性保障。在過去一段時間,美中關係因各種因素而緊張,高層直接對話的機會相對減少。此次互訪計畫的達成,顯示雙方都意識到保持高層溝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日益複雜的背景下。
元首之間的直接會晤,不僅有助於增進相互理解,減少誤判,也能在關鍵時刻為解決重大問題提供政治推力。川普和習近平的互訪,將為兩國在經貿、氣候變遷、地區安全等廣泛議題上的合作提供平台。這也向國際社會傳達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儘管美中之間存在競爭,但兩國仍然致力於通過對話和外交途徑來管理分歧,尋求共同利益。預計這些互訪將成為未來一年美中關係的關鍵節點,每一次會晤的具體議題和成果都將受到全球的高度關注。
未談台灣 但談了烏克蘭:地緣政治議題的權衡
在川習會前夕,台灣問題一直是外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甚至出現了「棄台論」的觀點。有報導指出,北京可能試圖說服川普表態反對台獨,而美國國務院早前更新官網,刪除「不支持台獨」的表述,也加劇了台灣輿論的焦慮。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News)甚至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內部對川普可能為達成協議而改變對台政策感到擔憂。然而,川普在會後明確表示,與習近平的會談中「根本沒有提到台灣問題,實際上並未討論台灣」。這項聲明,無論是對台灣還是對國際社會,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表明,儘管台灣問題在美中關係中極為敏感,但此次會晤中,雙方選擇了迴避這一可能引發高度緊張的議題,轉而將焦點放在經貿和其他領域的合作。
與此同時,川普證實,會中「確實提及」烏克蘭戰爭。他表示,美中兩國將「合作阻止更多人喪命」。然而,他也補充說,雙方陷入戰鬥,「有時候你得讓他們打,也許這就是現實。瘋狂的事。」這段話語帶雙重含義,一方面表達了阻止衝突擴大的意願,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對戰爭現實的某種無奈或旁觀態度。美中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合作,可能主要體現在人道主義援助、勸和促談等方面,而非直接介入戰事。這顯示出兩國在全球性危機中,雖然立場不同,但仍有潛在的合作空間,尤其是在減少生命損失和維護地區穩定方面。
其它重要議題的補充與背景
除了上述七大重點,川習會還觸及了一些其他議題,或是在會談前後呈現出特定的背景:
船舶關稅和港口費用: 川普表示,雙方將取消針對中國製造或中國擁有的船舶進入美國時的高額港口費相關計畫。這項措施將有助於降低航運成本,促進兩國之間的貿易流動,對全球海運業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核武試驗: 在會談的背景下,川普被問及美國將重啟核武試驗的原因。他並未直接回答,但暗示此舉與中國無關,而是「和其他國家有關」,但未具名指出任何國家。他表示「他們似乎都在進行核試驗」。外界普遍认为,川普此举与中俄近年来的核扩张有关。俄罗斯近期宣布成功测试一枚核动力、具备核打击能力的巡航导弹,以及核动力鱼雷“波塞冬”(Poseidon)。
TikTok協議: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週四(10月30日)在川習會後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網採訪時表示,中方已批准TikTok的轉讓協議,並補充說,他預計該協議將在未來幾週或幾個月內取得進展,「我們最終會看到解決方案」。中共商務部週四表示,中方將與美方妥善解決TikTok相關問題。
此次在釜山舉行的川習會,在川普總統口中被形容為一場「非常棒」的會晤,並在多個關鍵領域取得了初步共識。從關稅調降到稀土供應穩定,從黃豆採購到晶片對話,再到未來元首互訪的規劃,這些成果都顯示美中兩國在經歷數年緊張關係後,正在尋求一種新的平衡點。儘管台灣問題在會談中未被觸及,烏克蘭戰爭也僅是簡短討論,但這也反映了雙方在選擇對話議題上的策略性權衡。
這場會晤的積極成果,為美中關係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樂觀情緒,也為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穩定帶來了希望。然而,兩國之間的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包括科技競爭、人權問題以及地區影響力等。此次川習會的成功,更多地體現在「管理分歧」和「恢復對話」上,而非「解決所有問題」。未來的元首互訪以及後續的具體協議簽署和執行,將是檢驗此次會晤實質性影響的關鍵。美中關係的走向,仍將是一個充滿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漫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