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5日,在中國東部江蘇省連雲港市的一個港口,推土機鏟起含有各種稀土元素的泥土,準備裝船運往日本。(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綜合)《財富》報導,川普(特朗普)政府堅稱,由於全面的稀土出口管制與北京的貿易摩擦重新升溫,美國在這一局勢中佔據主動。
儘管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最初反應強烈,宣布對中國徵收額外100%關稅並限制軟體出口,但他早前已暗示可能採取更嚴厲措施——畢竟,中國控制著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和稀土磁體市場。
川普在《真相社會》(Truth Social)上發文警告稱:「美國也有壟斷地位,比中國更強大、影響更深遠。我一直沒必要使用這些手段——直到現在!」
然而,川普此後語氣有所緩和,承認大規模關稅計畫難以持續。華爾街分析師認為,這一系列動作更像是談判籌碼,是他「重新定義貿易規則」的手段之一。
白宮表示,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仍計畫在月底於韓國舉行的區域經濟會議期間會晤。
北京出招收緊稀土出口,凸顯供應鏈主導力
《The Week》指出,北京近期加大了對稀土礦物的出口限制,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將此形容為「全球供應鏈的權力爭奪」。
這一舉措正值習近平準備與川普會晤前夕。英國廣播公司分析稱,北京對「稀有礦產的控制」已成為其在即將舉行的談判中的「關鍵討價還價籌碼」。
所謂「稀土」,是指17種性質相似的金屬元素,是電子設備、機器人及綠色能源技術中不可替代的核心材料。例如,釹被用於揚聲器、電動車馬達和噴氣發動機磁體;銪用於顯示器發光;鈰則用於玻璃拋光與石油精煉。
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中國目前控制全球61%的稀土產量及92%的精煉能力。最新政策要求所有外企出口稀土前必須獲得政府批准,並明確說明用途——尤其涉及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的領域,幾乎不會被批准。部分措施已實施,其餘將於12月生效。
全球經濟連鎖反應與潛在報復手段
《華爾街日報》稱,這些出口管制「幾乎前所未有」,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使中國在貿易談判中擁有更大籌碼,也給川普政府施壓。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裡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與利亞.費伊(Lia Fae)指出,北京此舉雖可強化談判地位,但也可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警告稱,美國有多種方式可加大報復力度——包括切斷關鍵航空部件出口、凍結中國企業的美元資產、限制使用SWIFT支付系統,以及要求盟國共同實施貿易封鎖。
此外,美國可能迫使微軟(Microsoft)停止在中國銷售和更新Windows系統,進一步削弱中國信息安全與生產力。兩位學者指出:「國內雖有替代方案,但從華為的經驗來看,這種替代將顯著降低中國品牌在全球的吸引力。」
隨著中美在科技、金融和資源層面的對抗加劇,稀土已不僅僅是一種資源,更是全球產業鏈博弈中的「戰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