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俄軍百萬人傷亡卻無進展 全滅烏還要打103年(圖)


2025年9月28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烏克蘭救援人員在基輔遭俄羅斯空襲後嚴重受損的住宅大樓現場工作。
2025年9月28日,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期間,烏克蘭救援人員在基輔遭俄羅斯空襲後嚴重受損的住宅大樓現場工作。(圖片來源:ROMAN PILIPEY/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王君綜合報導)目前美國總統川普似乎無意提供給烏克蘭「戰斧」巡弋飛彈,不過「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表示,無論美方最終是否或者何時決定對烏克蘭提供這種能夠直接攻擊俄羅斯本土的飛彈,已讓俄國總統普京深層的擔憂,同時俄羅斯正在以極高的代價,以換取微乎其微的戰場進展。

報導中指出,今年俄羅斯夏天的攻勢即將告一段落了,西方輿論多半聚焦在俄軍緩慢推進上,以及烏克蘭的兵力短缺問題,但此類觀點僅是見樹不見林。而真正令人震驚的是,俄軍在第3次、也是規模最大的1輪攻勢之中,其奪取的土地如此之少,但卻為此付出的生命和裝備代價,竟是極為慘重。

17日,經濟學人指出,如果沒有發生戲劇性轉折,普京幾乎不可能於戰場上獲勝,可是他仍執意繼續作戰,似乎顯示他已經黔驢技窮。

報導稱,雖然幾乎不可能確切評估俄軍的戰損,不過根據衛星數據和控制區域變化,能夠推測戰鬥激烈的階段,並得出粗略估算。而這些推論和西方政府及獨立研究者逾200份可信的傷亡估計進行相互印證,「經濟學人」據此建立了1套整合模型,來追蹤俄軍的戰損變化。

根據整合估算,俄軍自從全面入侵開始到今年1月,俄軍方面的總傷亡介於64萬到87.7萬人之間,其中有13.7萬至22.8萬人陣亡。但截至10月13日為止,這些數字已經上升近6成,傷亡達到了98.4萬至143.8萬人,其中有19萬至48萬人陣亡。

然而,這樣慘重的犧牲並沒有換來相應戰果。從2022年10月烏克蘭第一次反攻結束、戰線穩定以來,在前線幾乎無明顯變化,也沒有1座大型城市易手。由過去30天的進展速度來計算,若俄軍想要完全奪取普京所聲稱已經掌握的盧甘斯克、頓內茨克、赫爾松和札波羅熱,至少得等至2030年6月;如果想佔領整個烏克蘭,那麼還需再過103年。

現今由於無人機長時間監控和長程精準武器的普及,若在前線集結兵力幾乎就等同於自殺般。而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派出小股部隊冒險前進,來逐步奪取據點,可是代價卻極高。因此,除非烏軍的防線突然崩潰,否則俄軍幾乎不可能取得突破,就算突破了,也難以於激烈火力之下推進主力部隊。

這也是為什麼今夏的戰鬥對於烏克蘭來說,似乎比對俄國較不致命。儘管資料不足以建立烏方的整體估算,不過根據UALosses網站統計顯示,自從全面戰爭爆發以來,烏軍已經有7萬7403人陣亡,另外有7萬7842人失蹤。按照死亡日期進行統計,自去年秋天以來死亡人數已明顯下降,今年只記錄8668人。就算實際數字是其2倍,仍然顯示今年俄軍的陣亡人數,大約為烏軍的5倍。

依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人力可能很快就將會成為俄國比烏克蘭更為嚴重的限制因素。在攻勢開始之時,俄國人被豐厚的簽約獎金吸引,使得普京的招募速度比烏克蘭每個月多1萬到1.5萬人。可是俄羅斯於今年夏天的慘重傷亡就可能抵消了此一優勢。

在俄軍的傷者中,僅有一部分人可以重返前線,據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於2024年的估計,此數字可能僅有40%。由長遠來看,於烏克蘭東部戰場上犧牲的俄國男性數量有限,主要因為在俄羅斯境內達到參戰年齡的人數有限。比如去年,大約有80萬個男孩年滿18歲。但在巨大的需求和有限的供給之間的矛盾,就可能意味著必須更大的獎金才可以吸引人們參軍。若做不到這一點,普京可能會被迫徵兵,可是這並不會受到民眾的歡迎。

在裝備上也是另一個問題。經荷蘭開源情報網站Oryx確認,俄軍損失了12541輛坦克及裝甲戰車、2674套火砲與飛彈系統、166架飛機,以及164架直升機。而所有這些數字都僅是最低限度而已。烏克蘭在今年6月大膽襲擊了俄國機場及其他目標,其使用了隱藏於卡車內的無人機,且摧毀了俄羅斯戰略轟炸機編隊大約六分之一的戰機,雖然這些轟炸機有大部分能夠替換,可是成本高昂,且很少可以迅速完成。

《經濟學人》表示,現今俄軍甚至連現在此種緩慢前進節奏,也將沒有能力可以持續。若普京不顧一切地繼續推進,那麼他將會面臨另一場風險。俄羅斯在3年的攻勢受阻之後,俄國戰時經濟突然崩潰的可能性,恐可能比烏克蘭防線崩潰的可能性還更大。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