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持續升級、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日益緊張之際,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於10月7日表示,關於向北約盟國出售遠程「戰斧」巡弋飛彈,以便這些飛彈最終轉交給烏克蘭一事,他「差不多已有決定」。圖為2025年9月23日: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左)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第80屆聯合國大會期間,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舉行雙邊會晤時發表講話。(圖片來源: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10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楊天資綜合報導)俄烏衝突持續升級、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日益緊張之際,美國前總統唐納德·川普於10月7日表示,關於向北約盟國出售遠程「戰斧」巡弋飛彈,以便這些飛彈最終轉交給烏克蘭一事,他「差不多已有決定」。目前,烏克蘭方面急切地尋求這些軍援,以期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而俄羅斯則發出嚴厲警告,稱此舉將「摧毀」美俄關係,並將衝突推向「質的新升級階段」。
川普的「差不多決定」與謹慎考量
當地時間10月7日,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向媒體透露,他對是否批准向烏克蘭提供「戰斧」飛彈的決定「差不多已經做出」。儘管如此,他強調在最終拍板之前,他必須釐清烏克蘭將如何使用這些高精準度、長程打擊武器。
他直言不諱地表示:「我想我得問他們『會把飛彈射到哪裡』,我會問這類問題,我可不想看到事態升級。」
這番話語不僅反映了川普對衝突擴大的潛在擔憂,也暗示了他對烏克蘭可能將這些飛彈用於攻擊俄羅斯本土目標的警惕。
事實上,根據接近烏克蘭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在最近幾週,川普政府的官員們對於由北約國家出資購買並轉交給烏克蘭的飛彈,美國是否仍能有效掌控其最終使用方式,表達了深切的憂慮。
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因為「戰斧」飛彈的射程可達2500公里(約1550英里),甚至有報導稱其射程高達1600英里,這意味著一旦烏克蘭獲得這些飛彈,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將完全處於其打擊範圍之內。此等能力將賦予烏克蘭前所未有的戰略縱深打擊能力,但也帶來了極高的風險,即可能觸發俄羅斯更為激烈的報復,從而導致衝突失控。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鑑於川普長期以來尋求改善與俄羅斯關係的記錄,以及他渴望被塑造成「和平總統」的形象,他最終是否會批准這項軍售仍存疑慮。他的言論可能更多是一種試探,而非明確的政策宣示。
烏克蘭的戰略渴望與潛在用途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對於獲得「戰斧」飛彈的請求由來已久。早在9月下旬聯合國大會期間,澤倫斯基便在一次與川普的私人會晤中,明確提出了希望獲得「戰斧」長程巡弋飛彈的要求。
烏克蘭方面的核心訴求是,這些飛彈將賦予他們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的能力,包括指揮中心、後勤樞紐、彈藥庫以及戰略設施等。他們相信,這種威懾能力將有助於迫使俄羅斯總統普丁在更有利於烏克蘭的條件下重回談判桌。
Axios新聞網的報導也印證了烏克蘭的這一戰略考量,指出烏克蘭聲稱「戰斧」飛彈將讓他們有能力打擊深入俄國境內的軍事目標,從而嚇阻普京。
烏克蘭國會國家安全、國防和情報委員會副主席葉霍爾·切爾涅夫也曾分析,即使成功獲得「戰斧」飛彈,其交付可能也需要數月之久,而且一開始可能不會被立即發射。他設想了一個漸進式的策略:首先交付少量飛彈,然後觀察克里姆林宮的反應,逐步施加壓力,最終才可能解除所有限制。
澤倫斯基本人曾表示,即使獲得這些飛彈,烏克蘭可能也不需要實際部署它們,因為其存在本身就能對普丁構成「額外壓力」,促使其進行談判。這表明烏克蘭不僅看重「戰斧」的實際打擊能力,也看重其作為一種戰略威懾工具的價值。然而,這種戰略意圖在俄羅斯看來,無疑是極具挑釁性的。
俄羅斯的嚴厲警告與升級風險
對於潛在的「戰斧」飛彈供應,俄羅斯方面反應極為強烈且統一。俄羅斯總統普京在10月5日便發出嚴厲警告,指出向烏克蘭提供「戰斧」飛彈將意味著一個「迥然不同且實質的新升級階段」。他強調,若無美國軍事人員的直接參與,烏克蘭將無法有效使用「戰斧」飛彈,而這將使美俄兩國陷入直接對抗,進而「摧毀」兩國關係中一切正面的進展。普丁的這番話不僅劃下了俄羅斯的「紅線」,也直指了供應此類武器可能引發的直接衝突風險。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於10月7日也重申了俄羅斯的立場,表示美國向烏克蘭供應「戰斧」飛彈將是「嚴重的升級」。俄羅斯方面正在等待關於美國可能供應的明確信息,以便做出相應的「適當」回應。這些警告清楚地表明,莫斯科將「戰斧」飛彈視為一種極具威脅性的戰略武器,其部署將被視為對俄羅斯國家安全的直接挑戰,並可能導致俄方採取更為強硬的軍事行動,進一步加劇衝突的烈度與範圍。
供應鏈挑戰與實施障礙
儘管烏克蘭對「戰斧」飛彈充滿渴望,川普也表示「差不多已決定」,但實際的供應之路卻充滿了挑戰。有消息指出,由於美國目前「戰斧」飛彈的庫存有限,且許多已「承諾」用於其他軍事用途,因此直接從美國向烏克蘭大規模運送的可能性不大。這也解釋了為何烏克蘭的請求是希望美國向北約國家出售,再由這些北約國家轉交給烏克蘭,以繞開直接援助的庫存限制。然而,即使採取這種間接方式,也仍需要美國政府的最終批准。
此外,即使技術上和政治上能夠克服供應障礙,將「戰斧」飛彈整合到烏克蘭的軍事體系中也需要時間。這些複雜的巡弋飛彈需要專門的發射平台、精密的目標情報系統以及熟練的操作人員。這意味著,即使今天做出決定,烏克蘭也無法立即將其投入戰鬥。正如烏克蘭官員所預期的那樣,交付和訓練可能需要數月時間。這也為各方留下了緩衝和重新評估的空間,使得這場關於「戰斧」飛彈的討論,更像是一場漫長而複雜的地緣政治博弈。
地緣政治的深遠影響
「戰斧」飛彈的潛在轉讓,不僅僅是軍事裝備的簡單流通,它觸及了俄烏戰爭的核心矛盾,並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對烏克蘭而言,獲得「戰斧」飛彈將顯著提升其反擊能力,使其能夠對俄羅斯境內的戰略目標構成實質性威脅,從而改變戰場上的力量平衡。這可能迫使俄羅斯重新評估其在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並可能促使其考慮更為實際的談判選項。
然而,這種能力的提升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俄羅斯將此舉視為「質的新升級」,預示著其可能採取更具侵略性的回應措施,例如加大對烏克蘭基礎設施的打擊,甚至可能動用非常規武器的威脅,儘管這仍然是極端情況。此外,普丁關於「戰斧」飛彈無法在沒有美國軍事人員直接參與的情況下使用的論斷,也暗示了俄羅斯將視此為美俄直接對抗的升級,這將對兩國本已緊張的關係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對於美國而言,批准「戰斧」飛彈的轉讓,尤其是在川普可能再次入主白宮的背景下,將是一項充滿兩難的決定。一方面,這符合支持烏克蘭自衛、削弱俄羅斯軍事潛力的既定政策;另一方面,這也可能與川普本人避免衝突升級、改善美俄關係的意願相悖。這種內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壓力,使得「戰斧」飛彈的命運成為觀察美國未來對俄烏政策走向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2025年10月8日,關於向烏克蘭供應「戰斧」巡弋飛彈的討論,已成為俄烏戰爭中最引人關注的議題之一。川普的「差不多決定」為這一議題注入了新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凸顯了各方在戰略意圖、升級風險和地緣政治考量上的複雜交織。烏克蘭將「戰斧」視為改變戰局、迫使俄羅斯談判的關鍵工具,而俄羅斯則將其視為不可接受的挑釁,揚言將導致衝突的「質的新升級」。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即使川普最終批准了這項軍售,實際的交付和部署仍將面臨諸多挑戰,包括美國自身的庫存限制和漫長的整合過程。更重要的是,此舉將在國際社會引發巨大的地緣政治波瀾,美俄關係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在這種高風險的環境下,任何關於「戰斧」飛彈的決定都將不僅影響烏克蘭的戰場命運,更可能重塑全球的安全格局。未來的幾週和幾個月,國際社會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因為這場關於長程飛彈的博弈,可能正是決定俄烏戰爭走向乃至未來國際秩序的關鍵一步。